相信绝大多数人对于“美人鱼”的第一印象,来自于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当年海公主小人鱼为了心爱之人,不惜出卖自己的歌喉,牺牲自己的自由,忍受剧痛将鱼尾变成人腿,即使如此牺牲,还是走向了悲剧结局。
受其影响,西洋传说中的人鱼,几乎都以“上半身是人(多为女性),下半身是鱼”的形象出现,时至今日,无数小说、影视剧仍然会这样塑造人鱼。
然而不同于西方世界,中国古书中记载的“人鱼”,光是形象,就有三四种,他们或是人头鱼身、或是长着四只脚,并且入水不湿,眼泪会变成珍珠,甚至有无数人曾“见过”他们。
中国关于人鱼的最早记载,出现于《山海经·海内南经》,上书: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郁水南。注:离耳,锼离其耳分令下垂以为饰,即儋耳也,在朱崖海渚中;雕题,黥涅其面,画体为鳞采,即鲛人也。
《搜神记》中写道: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
《太平广记》上书:海人鱼,东海有之,大者长五六尺,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美丽女子,无不具足。皮肉白如玉,无鳞,有细毛,五色轻软,长一二寸。发如马尾,长五六尺。阴形与丈夫女子无异,临海鳏寡多取得,养之于池沼。交合之际,与人无异,亦不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