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国际空间站,人们往往想到的是科幻大片里那些闪闪发光的高科技场景,仿佛那里是宇宙中的豪华酒店。
但事实可能会令你大跌眼镜。
2017年,一位美国宇航员直言不讳地表示,“国际空间站又脏又臭,简直像个垃圾场。”
这话乍一听有些刺耳,但真实的空间站环境或许比你想象的还要糟糕。
国际空间站建于1998年,是由美国和俄罗斯牵头,14个国家合作完成的科研平台。
在那个时代,它代表了人类科技与合作的巅峰。但辉煌背后,危机早已悄然酝酿。国际空间站的设计寿命为15年,到2018年就该“退休”了。
如今它已经服役了26年,超期运作11年。
它像一个疲惫不堪的老人,设备老化,隐患频出,漏气、故障、污染样样不缺,但各国又无力快速建造替代方案,只能让它勉强继续服役。
首先是环境问题,异味已经成为国际空间站的“标志性特色”。
进入空间站的第一感受,不是科技感的震撼,而是一股刺鼻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这股气味的来源复杂至极:汗水、体臭、垃圾、*虫剂,甚至是排泄物的残留气息。
宇航员长时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味道无法消散,因为在失重的太空环境里,空气无法像地球上那样自然流通。
再加上国际空间站的空气净化系统早已不堪重负,异味过滤效果有限,只能保证宇航员不被有害气体毒害,但难闻的气味仍然在狭小的舱内弥漫,挥之不去。
宇航员的排泄物也是一大难题。
在太空中,传统的冲水马桶显然无法使用,国际空间站采用的是抽气式马桶,将排泄物收集在密封袋中。
这种系统运行多年,时常会出现故障。有时马桶抽力不足,气味泄露到空气中,严重时甚至发生粪便“满舱漂浮”的场面,这种场景简直可以用“灾难”来形容。
而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任何一点异味都会迅速扩散,弥漫整个舱内,令宇航员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