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车主 >

闺怨诗中的常见手法(闺怨诗的风格特点)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11-30 04:02:39作者:YD166手机阅读>>

闺怨诗中的常见手法,闺怨诗的风格特点(1)

经典诵读】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④,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①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兰舟:用木兰木造的舟,词中多只泛用作舟的美称。③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④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之恨。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①小山:1.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2.指绘有山形图画的屏风。3.形容女子隆起的发髻。

②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③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④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⑤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⑥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⑦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⑧罗襦:丝绸短袄。⑨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⑩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译文: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地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赏析: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上来两句所写,待起未起之景也。故第三句紧接懒起。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画蛾眉”三字一点题。“弄妆”再点题,而“梳洗”二字又画龙点睛承鬓之腮雪而来。然而中间又着一“迟”字,远与“懒”相为呼应,近与“弄”字互为注解。“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一“迟”字,多少层次,多少时光,多少心绪,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尽矣。梳妆虽迟,终究须有完毕之日,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最后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词笔至此,写梳妆题目已尽其能事了,后面又忽有两句,刺绣罗襦,而此新样花贴,偏偏是一双一双的的鹧鸪图纹。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永昼:漫长的白天。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金兽:兽形的铜香炉。纱厨:纱帐。东篱:泛指采菊之地,取自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古诗《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里用其意。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西风;秋风黄花:菊花

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烦恼白天太长,香料在金兽香炉中烧尽了。又到重阳佳节,洁白的玉枕,轻薄的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别说不忧愁,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赏析:此词的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销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下片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消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⑴乍暖还寒:谓天气忽冷忽暖。⑵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⑶晓来:今本多作“晚来”。⑷黄花:菊花。⑸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谁:何,什么。⑹怎生:怎样,如何。⑺这次第:这情形,这景色。

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赏析: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乍暖还寒时候”,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

离* 屈原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等句子,以“香草美人”为喻(蕙, 茝 ,芰荷,芙蓉,蛾眉等),表达自己高洁的胸怀、美好的心灵。

【专题解读】

闺怨诗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很独特的门类,大致说来,就是写少妇、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这种诗,有的是女人自己写的,还有一些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气写的。女人本身就具有诗人的气质,感情细腻,容易入诗,加上些幽怨,就更让人哀怜了。一个欢乐的女人,她身上诗的意味可能要少一点,一个感情细腻,而处境又不佳的女人,她身上诗的意味就要多一些。当她在思念自己的丈夫或者情人的时候,诗的意味就更多,更加缠绵,更加动人心弦。简而言之,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宦妇、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闺怨诗产生原因及闺中人的身份】

皇权无上恩无常(宫妇)

男尊女卑夫为纲 (宦妇、少女)

别离迟暮源征商(游子妇、商妇、征人妇)

常见意象

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自主探究——提炼情感主旨】

1、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罗贡曲 刘彩春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3、何满子 张祜 hù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注释:何满子:唐玄宗时著名歌手,据说她因故得罪了皇帝,被推出就刑。就刑前她张口高歌,曲调悲愤,使“苍天白日黯然失色”。结果皇帝闻之,终因惜其技艺难得而降旨缓刑。

4、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5.伤春词 白居易

深浅檐花千万枝,碧纱窗外啭黄鹂。残妆含泪下帘坐,尽日伤春春不知。

6、摸鱼儿 辛弃疾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

【闺怨诗所抒写的内容情感归纳】

⒈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孤独、冷清;

⒉表现对游子(丈夫)的苦苦相思、团聚的渴望;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⒊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⒋表达宫女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生幽怨悲愤。

⒌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抒发宫女寂寞无聊情怀。

⒍诗人每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借此暗指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A、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B、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

C、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D、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

“放臣弃妇,自古同情。守志贞居,君子所托”

【常见手法】比兴、对比\反衬、借景抒情、用典

【艺术特色】(一)浓重的感伤色调。(二)细腻的心理描写。(三)恰切的比兴衬托。

(四)“浅而能深”的艺术风格。“浅”是指它们的语言都朴素自然、浅显易懂;“深”是说它们的意境却往往能深婉悠长、含蓄无尽。

【高考零距离】

(12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14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 郎 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模拟加强练】

一 、忆王孙 沈宜修[注]

天涯随梦草青青,柳色遥遮长短亭。枝上黄鹂怨落英。远山横,不尽飞云自在行。

【注】 沈宜修(1590—1635),字宛君,苏州吴江(今属江苏)人。明末文学家叶绍袁之妻。此词为思念远行的丈夫所写。

(1)“远山横,不尽飞云自在行”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含蓄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远行夫婿的思念之情。

【解题思路】“远山横,不尽飞云自在行”,作者没有明言与爱人见面之难,而是用生花之笔点明远山连绵不断地横亘在那里,又自怨不如天上的白云,能自由自在地飘向远方去追寻丈夫。对丈夫思念的凄苦,蕴含其中,令人低回不已。

(2)这首词整体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简要分析。

【答案】虚实结合。首句是对虚幻梦境的描写,自己的梦魂随青青芳草飞到远方,欲与亲人相见。后面的词句为写实,运用了柳色、黄鹂、落英、远山、飞云等一系列视觉形象,与首句中的芳草一起传神地写出了自己孤寂、伤春伤别的情思。

二、菩萨蛮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⑴ 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案:“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⑵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①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②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③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三、近试上张水部(唐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馀(唐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1)朱庆馀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2)舅姑:公婆 齐纨:齐地生产的贵重的丝绸 菱歌:采菱姑娘的歌声

8.从内容上看,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张诗表明了什么看法?(4分)

答案:朱诗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张诗肯定了朱庆 余的才能,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9.《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从以上两首诗中都看出其影响。它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2分)

答案:“比”的手法。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张诗,以越女,采菱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优秀作品等。

四、题红叶 唐·韩氏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行 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韩氏诗运用了 手法写宫女心事,显得 与韩愈诗中“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发待郎归”的写法相近;元稹诗则采用了 手法写宫女命运,和陆游诗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写法相似。

答案:托物言情或寄情于物 委婉、含蓄 乐景写哀(反衬)

(2)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是完全相同呢?

答案:不完全相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宫女寂寞、哀怨的感情。韩诗表现了宫女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冲破樊笼的愿望。而元诗流露出无可奈何,怀旧度日以了残生的情绪。

栏目热文

闺怨诗的艺术手法(闺怨诗的意象有哪些)

闺怨诗的艺术手法(闺怨诗的意象有哪些)

一、特征 (一)内涵 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恋人离别相思之苦。 (二)标志 ①标题中多含“怨”“怀”“...

2023-11-30 04:04:53查看全文 >>

古典诗歌反衬手法(诗歌渲染手法的例子)

古典诗歌反衬手法(诗歌渲染手法的例子)

新教材中古代诗词篇目大幅度增加,高考古代诗词试题也要求学生真正进入到鉴赏(包括内容和形式)的状态,因此我们有必要给学生提...

2023-11-30 04:03:15查看全文 >>

诗歌手法动静结合简析(诗歌描写手法三多四结合)

诗歌手法动静结合简析(诗歌描写手法三多四结合)

客观事物的动静之态,给了诗人们许多创作的灵感,他们常常将事物的动、静结合起来描写,做到静中见动,动中有静,动静相生,...

2023-11-30 04:00:47查看全文 >>

火影忍者第七班合照是第几集(火影忍者新的第七班是哪集)

火影忍者第七班合照是第几集(火影忍者新的第七班是哪集)

火影忍者创造了两个传奇的人物,一个是带领忍者走向和平的火影旋涡鸣人,一个是放下仇恨的宇智波佐助。而更为传奇的是,他们都是...

2023-11-30 03:33:20查看全文 >>

火影忍者第七班合影是第几集(火影忍者第七班合照过程)

火影忍者第七班合影是第几集(火影忍者第七班合照过程)

火影忍者创造了两个传奇的人物,一个是带领忍者走向和平的火影旋涡鸣人,一个是放下仇恨的宇智波佐助。而更为传奇的是,他们都是...

2023-11-30 03:27:56查看全文 >>

感伤别离诗艺术手法(举例说明送别诗的艺术特点)

感伤别离诗艺术手法(举例说明送别诗的艺术特点)

今天分享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一首经典的感伤离别的诗词《玉楼春》,看看诗人如何用“遣玩”的手法,透过忧伤,转为欣赏,将人世...

2023-11-30 04:05:33查看全文 >>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今日抄写了王昌龄的《送魏二》和刘禹锡的《秋江晚泊》,里面涉及了古诗歌中常用的虚实结合的写景手法和对比手法。《送魏二》是唐...

2023-11-30 03:55:33查看全文 >>

诗歌中的人物赏析手法(诗歌手法赏析有哪些)

诗歌中的人物赏析手法(诗歌手法赏析有哪些)

鉴赏古代诗歌中人物的形象一、诗歌中人物形象鉴赏概说 (一)人物形象含义:诗歌作品的人物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

2023-11-30 03:37:15查看全文 >>

卷轴项目是什么意思(卷轴项目什么时候兴起的)

卷轴项目是什么意思(卷轴项目什么时候兴起的)

卷轴模式本来是一种传统的RPG游戏模式,它的特点是使用卷轴来进行任务流程的控制。玩家需要逐步解锁卷轴上的任务,并在完成每...

2023-11-30 03:30:27查看全文 >>

卷轴模式什么意思(卷轴模式靠什么赚钱)

卷轴模式什么意思(卷轴模式靠什么赚钱)

卷轴模式是一种商业营销模式,通过发放卷轴、证券的方式,用卷轴代替流动现金,用绿色积分顶替风险,为消费者消费、领奖提供一站...

2023-11-30 03:53:20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