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怎么和日本人交往(怎么跟日本人谈朋友)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2-12-03 09:57:29作者:YD166手机阅读>>

——兼议汉字、汉代金印在中日关系中的历史作用及其价值

“汉献帝后裔刘阿知——率族人东渡日本”一文,在《中原儒学》2019年12月第二期发表后,得到一些肯定。河南大学教授范沛潍先生鼓励我,既然有上一篇,就应该有下一篇,争取再下点功夫,把中日两国的交流和交往史,认真梳理,深入挖掘,纵向贯通,横向拓宽,上下衔接,整体相连。给以概括,予以再现。

通过穿越时空,压缩空间,找出连接点,打通交叉点。通过归纳整理,升化提炼,形成焦点,条分缕析,让人一目了然。

日本是一个岛国,同时,还是一个移民国家,位于太平洋西侧,隔日本海与亚洲大陆相望。

大约在公元一世纪,群雄割据,各自为政,占山为王,日本列岛上涌现出“百余国”,从二世纪到三世纪,还没有统一王朝,不过此时,昔日百余国变为“三十余国”。后来,随着中日两国的交流和交往……经过三百多年的学习和借鉴,终于探索出适合日本发展的道路。

日本在公元645年大化革新时,按照中国隋唐的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了古代天皇制度的国家形式,完成了奴隶社会的统一。公元十二世纪镰仓幕府(封建诸侯首领)时代,封建制度开始建立,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日本是处在封建社会。

1868年,日本发生了明治维新运动,西南诸潘支持皇室,打倒了幕府,取消了封建割据,把政权重新移到天皇手中,构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

民族:①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②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共同体。

日本人的民族族源来自那里,至今尚无确切定论,而是众说纷纭。

“源于中国大陆”的观点较为盛行,约在200多万年前,日本列岛还并不称其为“岛”。因为,该岛还是同大陆板块连为一体,它位于亚洲东北部沿海的边沿,有学者研究,约在一万年之前,由于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淹没了与大陆板块相连的通道,日本列岛逐渐同亚洲大陆剥离开来。因为他地处太平洋地带,地质结构不稳,加之处在大的地震断裂带和火山频繁爆发地。再者,经过历次剧烈的地壳运动,今天的日本国土呈现出形似月牙的片状,既相连又若即若离、若隐若现的一长串列岛,飘浮在太平洋东海的海面上。

日本列岛同大陆分离之前,是和整个大陆连成一个大板块,形成一个大整体,亚洲远古人类从各地迁徙而至,说法有两种:一是可能系由北京猿人的后裔,另一说是亚洲大陆其他地区的古猿人,他们追逐猎物到此之后,因陆地同陆地发生分离,他们只好在这座四面环海、远离大陆的孤岛上生存下来,只好隔海仰望无法到达的故乡。

依照日本学者木通口清之的研究,日本人……是以中国华南的洪积期(借指远古时代。凡括号内注释,均为笔者所注。下同。)化石人有关系的日本化石人为核心,逐步加入南亚方的印尼人、中国北方的通古斯人和日本列岛上最早的土著人——阿伊奴人,最后产生出尚未完全统一的现代日本人。

通古斯:①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的旧称。1957年复称鄂温克族。②西方学者对属于阿尔泰语系的某些民族的泛称,包括我国的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满洲种族,是曰东胡,西方谓之通古斯种,固与匈奴殊类”。

阿奴伊人:据说是日本列岛最早的主人,被称为日本最原始“土著居民”,古文献称他们是“虾夷”的远古人类。

有学者认为,他们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从东南亚迁居到日本。也有学者认为,阿伊奴人是阿拉伯移民。从外貌上看,阿伊奴人与典型的日本人大为不同,从外表上看,阿伊奴人身材稍矮,肤色淡褐,体毛发达,眉骨突出,眼窝深陷,风俗和信仰与大和民族也不相同。

有人类学家将阿伊奴人,归为蒙古人种尼罗格——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阿伊奴人最初居住在环境优越:今天的日本南部,绳文时期(距今约一万年前)之后,他们被大陆来的其他人种赶往生存艰难的北方,只好避居在今北海道地区。

此后,他们也同“大和族”通婚。现今,完全血统的阿伊奴人的后裔:越来越少,据1980年统计,仅存2.4万人(在此之前有说不足两千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少数民族”。

阿伊奴人长期以来,一直在争取日本列岛之上,最早居住的“土著人”身份,历经数载,终于在2020年初,日本政府最终完成法定程序:认定阿伊奴人为最早在该岛居住、生产、生活至今的最原始“土著民族”身份。

日本人“中国起源说”由来已久,自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1年),当时的中国处于群雄割据,社会动荡不安,许多人为了避难迁徙到这个东亚尽头火山密布的岛屿。

除此之外,古代中国人从亚洲大陆向日本岛的迁徙就有许多次,其中徐福东渡日本最为著名,流传最广。

另据《山海经》说明,在此之前,禹帝(公元前21世纪)时代就曾考察过日本列岛,黄帝(五帝时期,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时代曾接近或抵达日本岛。炎帝时代的女娲部落曾迁徙、避难到日本列岛。据说,他们是构成日本大和民族的基因来源主体,在今天的日本,女娲则成为日本天皇民族尊崇的太阳女神天照火神的原型。

据《史记》记载,商纣王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公元前11世纪起)伐纣之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逃亡到了朝鲜半岛的北部,并被那里的人民推为国君,还得到周朝的承认而成为诸侯。后来,该支后裔子孙也有迁徙到日本列岛上的。

对日本民族的起源的追寻,除从结构上追溯日本民族的起源外,还有学者试图从日语的来源寻找日本民族的起源,日语与包括朝鲜语在内的阿尔泰语在语法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日语:系属(类比)未定。系属——①归附;隶属。②联系,关连。类比:一种推理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类似,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日语同世界诸语言,不具备类似之处,是世界唯一独立语言。

日语系日本国官方语言。主要分布于日本列岛。使用人口约1.2亿。方言分为本土(或称内地、本岛)方言或琉球方言,而本土方言又可分为东部、西部和州3个次方言。现代日本标准语为东京语,是以日本东京都一带的横滨方言中的武藏野方言为基础形成的。日语词主要由开音节构成。日语是典型的黏着型语言。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以及男女用语之间的差异都比较大。文字系统采用汉字、假名(平假名、片假名)和拉丁字母混用。文献最早可追溯到公元8世纪(中国唐朝中晚期)。

拉丁字母——拉丁文(古代罗马人所使用文字)的字母。一般泛指根据拉丁文字母加以补充的字母,如英文、法文、西班牙的字母。汉语拼音方案也采用拉丁字母。

由此推断,日本人可能与生活在东北亚的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在血缘上有某些关联。

日语和阿尔泰语之间,在读音上也有一些不同点。不同之处:恰与南岛语系(东南亚一带以及中国南方非汉族的少数民族)之间有着某种亲缘关系,因而阿尔泰语系——不是日语的唯一来源,再一次证明了:日本民族并非单一的民族而是混合民族。

数千年来,来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的远古人类,在这片列岛上沉淀下来,繁衍生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包容,形成一体。子子孙孙,世异时移。生生世世,彼此相依——直到今天的日本。

日本民族的先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亚洲大陆北方人口集团和南方人口集团。这些移民在日本列岛上,相互通婚而形成的“混合民族”,最终成为一统的“大和民族”。

就此而论,今天的日本与其同盟国美国一样:都是移民国,古代的日本就是一个移民国家,来自中国、朝鲜、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还有南方的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中东、波斯等国的移民与原住民族相融合,逐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日本民族。

“汉字”源自河南省安阳市郊西北小屯村: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字。甲骨文字是商代乃至周初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具有完整体系的早期汉字。甲骨文字是当今通行汉字的本源,至今通行的楷书,几千年来,适应时代需要,绵延发展,一脉相承,永葆青春,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良好载体,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以至于辐射、传播、流行到中国周边的部分国家和地区。

“汉字”对于中日文化交流传承,“汉字”在日本文字创造过程中所起的效仿推动,以及“汉字”在中日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所起的桥梁作用。“汉字”是汉语的书写形式,是汉民族的祖先,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而创造的一种文字符号,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至今,又仍在使用的文字体系。汉字最晚诞生于(约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商代,三千多年来,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诸般书体变化,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文字统一的历史从此开始。

“日本字”在日本称其为假名。而日本字之所以称为“假名”,正是由于它的“真名”是汉字。“假名”的产生除了来自汉字对日语口语的表音外,还源之于它对汉字的“改造”。

在表音文字固定统一的基础上,早期的日本人在使用这些汉字的过程中,因为书写字体的方法不同,又慢慢演化出“平假名”和“片假名”。关于平假名和片假名的来历,通常的解释是,源之于汉字的两种字体:正楷和草书。正楷是平假名,草书则称之片假名。

日本在平安时代的男人和僧侣们,在学习汉字时,多采用规规矩矩的楷体书写,而在阅读汉字时,通常又要将这些汉字转化成日语理解。为了快捷和方便地解读,他们就将这些固定统一的表音文字(汉字),以偏旁或者简略笔画取代标准写法……久而久之,这些偏旁和简化字,便成了片假名。

日本自秦汉到唐朝期间,将中国文化、汉字“化为己有”之后,充分加以消化、吸收,旨在构建日本民族的特性……从此,日本登上新的历史舞台。

在日本——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传入,汉字的“楷书”和“草书”的大量使用于日本文字之中,原来主要用以标示人名、地名读音的“假名”,在此其间日益采用……“假名”到这个时期推而广之,这也就意味着大部分汉字,失去了原有意义,只是作为表示日语语音的符号。由于,字形仍是汉字又称其为“真假名”。这样一来,汉字……变得越来越像日语了。因为,这是一个反复实践应用的长期过程,这些表音文字:才最终得以在日文中趋于固定统一。

到了平安时代,日本所谓的“国风文化”,也基于此而形成……此时,汉字至上的意识:也随之逐渐淡化。但汉字一直到明治初期(1868年9月),仍然是日本正式使用的文字。“明治年号”取自《易经》:“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明治年号从此:又以明治维新传世。

“片假名”与“平假名”的形成,标志着经过汉字漫长、而又不懈的改造,日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字,它们与汉字一样,构成了如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特殊的“和汉混合体”的文字,和汉混合体文字中的“和”、“汉”的释义是:“和”是日本大和民族的简称,“汉”是汉字,代表是中国。

日本文字得益于“汉字”,从汉字中受到启迪和启发,通过实践、吸收、消化、改造,最终创造出今天:“和汉混合体”的日本文字。这也充分体现了日本人,善于学习外来文化,并在外来文化基础之上——创新的卓越才能。

鄙人所学的是“语言文学”专业,因此,对于汉字,比较敏感,所以,长期以来,留心汉字:探渊索珠,追踪汉字——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量变和演变。如今,结合个人所掌握资料,大多数意见认定:从古至今,汉字总计为54678个。另有一说是:56000字左右。

三十多年前,对于日文中的“汉字”究竟有多少,笔者留心统计并从专家学者研究专著(专题)得出:日文中“汉字”——有一千四百多个,几年前,又看到从古到今,日本使用汉字共计:二千三百多个。

文字具有约定俗成的特性,长期稳定的作用。相信中日两国:如同“汉字”一样,深深根植于两国人民心中——自幼认同,携带毕生。面向未来,道远任重。继往开来,力量无穷。

随着中国文化、中国汉字……传入日本之后,即伴随着中国人不断地涌入日本,众多历史文献、古籍都有较为详细描述。关于日本人及其文化发展同中国相关联的历史事件中,首推徐福东渡日本的故事。徐福的故事,最早见于中国的《史记·秦始皇本记》,后来,在《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古书中均有记载。

徐福也叫徐市,齐地(今山东胶南市)人,相传是鬼谷子先生的关门弟子,通晓天文地理、熟悉海洋、医药炼丹等知识……徐福因大秦帝国的开国皇帝嬴政,妄想长生不老而得以展开:各种各样的诸多传说。

秦王嬴政经过长年征战:统一了六国(公元前221年),建立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大秦帝国,嬴政为了永远享受来之不易的权力,妄想长生不老,万寿无疆,于是,他从未停止过派人,去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

据《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公元前219年,徐福上书正在东巡的秦始皇,愿去东海寻找长生不老药,得到秦始皇应允,即派遣徐福带领数千童男童女,还带去有稻种、药物、随从和技艺百工等东渡求仙。前两次均无功而返,因为,耗资太大……没有一点效果,害怕追究责任……于是,徐福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再一次说服秦始皇,同意第三次东渡寻找仙药。

公元前210年,徐福再次率三千童男童女,携带众多器物、食品、工艺、学者、典籍、农作物种子等,这是徐福第三次出海,寻找不老之药。《史记·秦始皇本记》:并没有交待徐福第三次东渡的结果及其任何信息。船队也没有回来,因此,这次的去向也成了千古之谜……。

后来,在《汉书》和《后汉书》:对徐福的去向和不归,曾经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汉书》记载:“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据说,这次“平源广泽”指的就是今天的日本九州。有人以这句话释义为:徐福到了日本九州,自立为王而不归。

《后汉书·东夷传》说:“又有夷州及亶(dàn )州,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古代称从事求仙、炼丹的人)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不得,徐福畏诛(怕被*害)不敢还,遂止此洲”。古之夷州是今台湾,亶州则是菲律宾。依照此说,徐福并未到达日本。

依据《汉书》记载:“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持这种观点的最居代表性学者:卫挺生教授,在《徐福入日本国考》一书中,根据中日史籍、古物、古钱及徐福在日本的行踪等,其观点来源是从地理、时代、舟师(①水军②船夫)等方面的十大巧合,证明“秦代使者徐福就是日本开国第一代天皇神武”。更据传奇性的是,至今,还有一些日本人自称自己就是徐福的后裔。在日语中:秦(hada)与羽田(haha)的发音相同。日本前首相羽田就称自己是徐福的后裔,其理由是祖先姓秦、由于历史的原因才改为羽田的。

另有,日本前首相菅(jiān )直人,自称其祖先也是中国人,宣传自己有中国血统,又称自己是中国“菅姓”的后裔。

菅:春秋宋地。《左传隐公·十年》:“公败宋师于菅”。杜注“菅,宋地”。在今山东金乡县间。

菅,汉侯国。后为菅县。故城在今山东章丘县西北。

昭和天皇的御弟三笠宫——还动情地说:“徐福是我们日本人的国父!”今天的日本,仍有许多祭祀徐福的神社,在一些地方每年都有多种不同形式祭祀徐福的活动。

徐福到达日本,并是神武天皇这个观点,虽然得到今天,大多数人的认同,但也有不同观点和结论。

凡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另据,日本学者奥野利雄先生:提出了“复仇说”的新说法,大概因为徐福曾是齐国人的缘故,这位日本学者认为:徐福东渡是为了“报亡国、亡族之仇而策划的叛逃行动……”,因为死无对证,又加之千百年来,口口相传,更是加入了传说者们的猜想,事实究竟是啥样儿,其缘由恐怕早已“沧海变桑田”了。

总之,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不管徐福是否抵达日本,是不是传说中的神武天皇,可以暂切不论,从现有考证的既成事实,中日两国古代文献上的记载,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日本与中国的历史虽不能说是一脉相承,但至少是有着不可或缺的紧密联系……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中日两国从古至今的来往,无论是过去,现在或者是将来的友谊,都会依然流传在中日两国人民的心中。

中国同日本古代诸国的来往。邪马台国是日本古老的国家之一。大约公元一世纪的时候,日本列岛上据说出现了“百余国”之多。邪马台国是他们中的领头者,被称作“邪马台联合政权,简称‘邪马台国’”。

对于日本列岛上的众多国家的认知和了解,大都来之于中国的古代文献。我国有关日本方面最早的文字和史料记载,是来自《汉书·地理志》。据该*载,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在朝鲜半岛设置了——乐浪郡,从此,日本列岛上的“百余国”,定期向汉朝的汉廷和乐浪郡朝贡(君主时代藩属国或外国的使臣朝见君主,献礼物)。

《后汉书·东夷传》中对此有更为详细的记载;公元57年,倭奴国(古代史书称日本为“倭”)的使者来到东汉都城洛阳朝贡,光武帝赐给金印一枚。在1700多年后,也就是1984年(另有一说1784年),在日本九洲北部博多港口的志贺岛上,果然出土了一方铸有“汉倭奴国王”的金印。这段历史也得以穿越漫漫时光,以比较真实的历史往事摆在众人面前。

公元2世纪到3世纪,远古的日本,还没有统一的王朝,“百余国”相互之间,为了争夺资源和财富,经常无端发起你争我夺,常年征战,弱肉强食,势力强大的国家得以扩张,弱小的国家被吞并,“百余国”变成了“三十许国”。随着雄霸一方的东汉王朝,因衰败而退出历史舞台,中国从此进入战乱纷争的“三国鼎立”时期。据我国《三国志·倭人传》所载:“倭国大乱,相互攻伐”。

邪马台国在我国古书中又叫女王国。女王国并不是女儿国,而是因为统治这个国家的“王”是女王卑弥呼。中国在三国(220——280)之后,进入晋(265——420)。

卑弥呼女王为了巩固政权,避免亡国命运,不得不寻求当时魏国(220——265)的帮助。于是,打算结交与之相隔比较近的魏国巩固邪马台政权。

据记载,公元239年,三国魏明帝景初三年,卑弥呼派使者携木棉布等横渡大海,来到魏都洛阳,表示愿意臣服于魏国,希望魏国和邪马台国女王永世交好。

魏明帝欣然答应,授予卑弥呼女王“亲魏倭王”的称号和金印,并赏赐使者黄金……等贵重之物,日本列岛的人和大多数小国,觉得卑弥呼竟然能和魏国拉上关系,还赢得这么多稀奇的宝物,可见其确实拥有过人的本领……对邪马台有非分之想,无论是强国或中小之国,都造成畏惧之心,使其嚣张的行为也有所收敛。

第二年,魏明帝(205——239,曹丕子。)为了表达对邪马台国的支持,派遣使者带着信函、金印、礼品等前往邪马台国,会见卑弥呼女王,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派使者赴日本。之后,卑弥呼女王又多次遣使,向魏国进贡,两国交往不断加强,关系不断加深。

后来,邪马台国与南临诸国偶有交战,邪马台国因有魏国的扶持,最终保住了政权,加强了对各个小国的统治。

卑弥呼以鬼神之道及其卓越才能,统治邪马台国七十余年,于九十多岁高龄去世。

卑弥呼的继任者,仍于魏国保持友好关系。邪马台国新当政者,再度派遣使者来到中国,此时“三国(220——280)时代”已经结束,晋国(西晋,公元265——317)占据了主导地位。再往后,邪马台国命运如何,就无从知晓。

结合上述中日交往史,笔者推断,汉献帝后裔率族人选择东渡日本,选择到日本谋求、生存、发展是有前因的,而且这种选择是合时宜的,同时,也是适宜的。是有前提可寻,是有前例可供参考,是有先例可供遵循的。

实践证明,汉献帝后裔刘阿知——率族人东渡日本,无论是当时的结果还是后来的结局都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之间的友好交流和相互来往渊源流长。

从考古发现,文献记载,实物例证,史料佐证,史学验证,从中日两国出土金印:彰显中日两国交流、交往史。目前,中日两国已知汉代金印有四颗(其中三颗已先后出土),以实物的形式充分展现出金印的历史作用及其在学术上的价值。中国史籍记载最早,而且有确凿年代可考的日本派使者来中国的真实记录,是出自《后汉书·东夷传》:“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帝赐以印绶”。一九八四年,日本博多湾港口志贺岛上,一个叫甚兵卫的农夫,于田间劳动时,在一块田地的水沟里,发现了一颗“汉倭奴国王”五个汉字的金印。

该印为纯金铸成,蛇纽,阴刻篆体字。印体方形,长宽各2.3厘米,通高2.2厘米。

一九五六年,云南省博物馆在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山,西汉古墓群中发掘了一座滇王墓。墓中出土了一颗汉武帝刘彻于公元前一O九年,赐给滇王尝羌的金印“滇王之印”。

尝羌——又作赏羌。西汉时滇王。汉武帝元狩元年,派使出西南分道寻求身毒国(古印度的古译名之一)使者至滇,尝羌问:“汉孰与我大?”元封(狩)二年汉兵临滇,滇降,置益州郡,赐滇王王印。

益州郡:汉置。今四川省地。风俗通。益之为言阨(è)也。言其地险阨。亦曰武帝开西南夷。疆壤益大。故名。故址在今四川省德阳县西北三十五里。

《史记》中有“滇王受印”的记载:“滇南夷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

这颗金印亦为纯金铸成,蛇纽、阴刻篆体字。篆体即印篆:因印章多用篆体,故称。印体方形,以长宽各2.3厘米,通高2.2厘米,上刻“滇王之印”四字。这颗金印无论是从质地、字体、印纽或是尺寸大小,与日本出土的“汉倭奴国王”金印相一致。

据笔者考证,汉制赐给太子和诸侯王的金印一般是龟纽,赐给臣服国王的印纽则多采用蛇、羊、骆驼等形状,中日两国出土的这两颗金印与汉制相合,这似乎可以证实日本出土的“汉倭奴国王”金印是真印无疑。

据《三国志·魏书·倭人传》记载,魏明帝(227——239在位)诏封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为“亲魏倭王”金印一枚,这颗金印(已知四颗金印中一颗)尚未面世;有可能还深藏在邪马台国原国境之内(或之外)的某个地方,终会“黄沙吹尽始到金”,人们期待着这颗金印的最终出现。

一九八一年,在鉴真大和尚的家乡、中日友好名城:扬州地区的邗江县,一位妇女在甘泉二号汉墓附近的田间,发现了一颗汉代诸侯王印:“广陵王玺”。这颗印也是纯金铸成,龟纽,阴刻篆体字。印体方形,长宽各2.3厘米,通高2.1厘米,上刻“广陵王玺”四字(玺:帝王的印)。据《后汉书·明帝记》记载:“永平元年(公元58年),八月戊子,徙山阳王荆为广陵王,遣就国”。这颗金印就是东汉明帝刘庄于永平元年(公元58年)封刘荆为广陵王时赐给他的。

这颗“广陵王玺”与光武帝赠“汉倭奴国王”印的中元二年(公元57年),只差一年。这两颗金印无论在字体,还是在文字的雕刻方法上都非常相似,据专家鉴定,两颗金印有可能出之一人之手。

山阳——又称山阳渎。即古邗沟。今运河也。《隋书·高祖纪》:“开皇七年。山阳渎以通运漕”。《通鉴》:“开邗沟自山阳至杨子入江”。即此。

广陵——汉广陵国。后汉改郡。治广陵。故城在今江苏省江都县东北。

“徙山阳王荆为广陵王”中的“荆”为刘荆。刘荆——东汉南阳蔡阳人。光武帝子。封山阳王。有才能而善文法。明帝时西羌反,荆冀(希望)天下有变,私通占星术士与谋议,帝闻而徙封(改封)广陵王,遣(消除)之国。后使巫祭祀祝诅事泄而自*。谥思。

后使巫——巫:系指装神弄鬼替人祈祷(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祭祀祝诅——祭祀: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致祭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祝诅——①祝告鬼神,使加祸于别人。《史记·孝文本纪》:“民或祝诅以相约结而后相谩,吏以为大逆;有其他言,而吏又以为诽谤”。②犹发誓。汉王充《论衡·问孔》:“孔子为子路所疑,不引行事效已不鄙,而云‘天厌之’是与俗人解嫌引天祝诅,何以异乎”。

蔡阳:汉置。蔡阳县。故置在今湖北枣阳县西南。后汉光武帝为南阳蔡阳人。刘荆系汉武帝的儿子,自然也是蔡阳人。

印和玺的最大区别在哪里?印:古代称为印章,图章。秦以前的印章无论“印式”,还是“印材”都相对自由。“民皆以金玉为印,唯其所好”(汉卫宏《汉旧仪》卷上)。唐杜佑《通典》亦有“三代之制,人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为纽,其文未考”的记载。

在该时期之内,天子及臣民用印皆称“鉨(xǐ,后作玺)”。自秦始皇开始“玺”仅限于帝王专用,官、私所用均称“印”。

我国玺(印)起源于何时?《后汉书·祭祀志下》说:“至于三王(夏、商、周),俗化雕文,诈伪新兴,始有印玺”。

书法印学界根据《周礼》、《礼记》、《左传》、《吕氏春秋》、《战国策》、《韩非子》等古代典籍中有关记载,并以实物为证,定为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221年)时期。如马衡《谈刻印》说:“稽之雕籍,征之实物,大抵皆周秦,且为晚周之物,夏商无闻焉”。

印章学:考古学的一个部门。收集整理古代印章,考释印文,研究印章形制的变革。除与古文字学、篆刻学密切相关外,对研究古代文字制度、官制和地名的变迁,以及鉴别历史文件的真伪,都有一定的帮助。

宋王厚之的《汉晋印章图谱》是我国最早的印章学专著。

黄浚(?——1937),福建人。熟悉历史朝野掌故。所著《邺中片羽》初集(一九三五)、二集(一九三七)中著录的三颗安阳殷墟:出土的阳文铜质玺印,引起了考古界的一连串的强烈反响,被称为“商代印玺”。至于“印玺”确切年代源自何时,仍有待今后考古发现以及史学大家们的考释和考证。

结语:中日两国交流、交往的历史,由人员来往,到汉字引进使用,文化交流……直至金印出土,都是实例、实据、实物、实证——相互印证,彼此佐证。除此之外,在我国史书和古文献上多有记载,尤其是近现代专家学者的著述更多、更具体、更详细。中国中日关系研究会编的论文集《日本的中国移民》(三联书店1987年版),更是系统、权威、不可多得。面对未来的中日关系——以史为鉴,牢记在心。发扬传统,总结教训。承前启后,增强互信。世代友好,与时俱进。依海相连,包容发展。立足未来,勇往直前。共铸辉煌,更加璀璨。

2020年8月9日23时59分于蜗牛居

2020年11月8日22时36分定稿于蜗牛居

栏目热文

日本人交往真实感受(娶日本人的真实感受)

日本人交往真实感受(娶日本人的真实感受)

我自己也曾经因为经济问题,觉得出国对我来说特别的遥远,但是为了实现梦想,我上大学之后真的做了很多的努力。10年前,因缘际...

2022-12-03 09:40:05查看全文 >>

湖南2007年粮补每亩标准(湖南粮食直补标准)

湖南2007年粮补每亩标准(湖南粮食直补标准)

7月30日,据新湖南客户端消息:30日下午,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经过表决,决定任命邓群策为...

2022-12-03 09:53:45查看全文 >>

湖南省2022年粮补什么时候发放(湖南省农村粮补标准)

湖南省2022年粮补什么时候发放(湖南省农村粮补标准)

守望幸福家园,守望中国平安,守望世界和平。欢迎关注每日守望。今天是11月13日,星期日。1205亿,@农民朋友,请关注这...

2022-12-03 09:40:57查看全文 >>

湖南粮补每亩补贴多少(湖南粮食直补标准)

湖南粮补每亩补贴多少(湖南粮食直补标准)

对于农村种粮农民进行粮食直补,是我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推动和促进粮食稳产高产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正因为这一措施的推进,...

2022-12-03 09:36:52查看全文 >>

湖南今年粮补通知(湖南2022粮补发放时间)

湖南今年粮补通知(湖南2022粮补发放时间)

在湖南省内,实际种植粮食的农民是可以领取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补贴标准各地不同。那么,湖南省2022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

2022-12-03 09:47:55查看全文 >>

日本人冷漠的人际关系(日本人际关系怎么解决)

日本人冷漠的人际关系(日本人际关系怎么解决)

选择出国留学,几乎所有同学的目的都是提升自己的学历,除此之外喜欢该国文化也是出发点之一。记得当初我的日语老师教导我们的一...

2022-12-03 09:25:28查看全文 >>

与日本人的交往技巧(如何跟日本人处好关系)

与日本人的交往技巧(如何跟日本人处好关系)

在工作中认识的日本人基本上不能成为朋友。不要对日本人期待过高。她们只会把你当成工作中的一个成员。有时候我们国人会认为自己...

2022-12-03 09:51:42查看全文 >>

日本人真实的家居布置(法国人真实的家居布置)

日本人真实的家居布置(法国人真实的家居布置)

日本太太分享的精致家居:认真生活的人,家里布置真美好。想要获得美好的生活品质,离不开对眼前家居生活的整理。热爱生活的人们...

2022-12-03 09:41:12查看全文 >>

日本人的感情特征(日本人对西安的感情)

日本人的感情特征(日本人对西安的感情)

住美国房,吃中国饭菜,拿英国工资,娶日本老婆,合称人生四大乐事。日本老婆好在哪里?美国人是这样形容的:她们是那样温柔善良...

2022-12-03 09:59:31查看全文 >>

日本交往的禁忌(与日本人交往有哪些禁忌)

日本交往的禁忌(与日本人交往有哪些禁忌)

日本网站“訪日ラボ”总结了4个日本人和中国人交往时应该注意的点,让我们从日本人的角度来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和中国人交往的吧...

2022-12-03 09:55:47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