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全称白俄罗斯共和国,首都明斯克,政治体制为总统制共和制。
白俄罗斯国旗
地理位置和人口- 地理位置:
- 白俄罗斯位于欧洲的中心地带,是一个内陆国家。
- 白俄罗斯的东部与俄罗斯联邦为邻,南部与乌克兰接壤,西部与波兰相邻,西北部与立陶宛接壤,北部与拉脱维亚为邻。
- 白俄罗斯的总面积为20.76万平方公里,南北相距约560公里,东西相距约650公里。在欧洲国家中,白俄罗斯的领土面积排名第13位。
- 白俄罗斯的首都为明斯克,这是一个现代化的欧洲城市,也是白俄罗斯最大的城市,拥有完善的交通体系,包括机场、大型中心火车站和发达的城市道路系统。明斯克市的人口超过190万。
- 白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欧洲和独联体国家之间重要的贸易和运输通道。由于其战略位置,白俄罗斯在区域交通运输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是连接欧亚大陆至欧盟及大西洋港口的重要交通枢纽。
- 人口数量:
- 截至2024年1月1日,白俄罗斯的人口数量为915.590万人。
- 白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境内共有100多个民族。。
- 白俄罗斯族是主体民族,占总人口的84.9%;俄罗斯族是第二大民族,占总人口的7.5%,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波兰族是第三大民族,占3.1%,主要分布在与波兰接壤的布列斯特州和格罗德诺州;乌克兰族占1.7%;犹太族占0.1%;其他民族占2.7%。
- 白俄罗斯的城镇化率较高,2022年城镇化率达到80.3%,城镇人口为739.7万人,农村人口数量为181.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9.7%。劳动力人数为483.4万人,总失业人口占比为4.17%。
- 白俄罗斯的人口结构呈现出老龄化的特征,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达到17.2%,而0-14岁的人口比重为16.8%,显示出少子化的趋势。性别比例方面,女性人口相对多于男性,女性占比为53.9%,男性占比为46.1%。
白俄罗斯地图
宗教信仰和语言- 宗教信仰:
- 白俄罗斯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居民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信仰。
- 东正教是白俄罗斯最主要的宗教,拥有1000多座教堂和修道院,且数量在逐年增加。东正教对白俄罗斯的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天主教在白俄罗斯也有信众,特别是在与波兰接壤的地区。白俄罗斯曾经存在东正教与天主教的合并教派,即东仪天主教,这体现了白俄罗斯宗教的“兼容性”。
- 新教在白俄罗斯的信徒数量较少,但同样存在。
- 犹太教在白俄罗斯有一定的信众,尤其在历史上,犹太族在白俄罗斯有一定的人口比例。
- 伊斯兰教在白俄罗斯也有少量信徒,尤其是在一些少数民族中。
- 白俄罗斯宪法保障了宗教自由,国家有25个教派,2023年年初宗教团体总人数达到340多万。白俄罗斯政府采取措施支持各种宗教的建设,并开展工作防止破坏宗教的活动。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设有圣徒西里尔和迪乌斯神学研究所,提供东正教、天主教和东仪天主教神学教育。
- 白俄罗斯的宗教信仰间和平被视为国家的主要成就之一,体现了国家的宗教宽容和多元文化。白俄罗斯的宗教场所也是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景点,反映了国家的宗教传统和建筑艺术。
- 官方语言:
- 白俄罗斯的官方语言有两种,分别是白俄罗斯语和俄语。
- 白俄罗斯语是该国官方认定的民族语言,尽管在实际使用中,俄语在白俄罗斯更为普遍。白俄罗斯语属于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是该国的国语。
- 俄语在白俄罗斯的日常生活中使用更为广泛,特别是在城市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包括沙俄和苏联时期的统治,俄语对白俄罗斯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白俄罗斯的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占比日渐提升,这也导致了白俄罗斯语日渐式微的情况。
- 白俄罗斯政府承认两种官方语言的共存,并有相关的语言政策来保护和促进语言的多样性。白俄罗斯的民族和语言政策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化,反映了该国复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 地形地貌:
- 白俄罗斯的地势普遍平坦,平均海拔高度为160米,最高峰是捷尔任斯克山,海拔345米。
- 白俄罗斯位于东欧平原的西部,其地形以平原和低地为主,多湿地,整体呈现波状起伏的地貌特征。
- 白俄罗斯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土壤污染和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南部地区的影响。
- 白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独特,拥有多种稀有动植物物种,并建有多个大型环境保护项目、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区和禁伐区。
- 白俄罗斯的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同时也构成了该国自然环境的基础。
- 气候类型:
- 白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四季分明,温度变化较大,降水量相对较少。
- 白俄罗斯的气候温和湿润,由于其地理位置,气候受到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导致冬季较为寒冷,夏季温暖。
- 白俄罗斯年降水量大约在550毫米到700毫米之间,降水分布相对均匀,但秋季可能更为多雨。
- 白俄罗斯1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6℃,而7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18℃。这表明白俄罗斯有着明显的冬季和夏季温差。
- 由于白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为平原,气流可以畅通无阻地穿过,这使得气候虽然温和,但冬季的寒冷和夏季的温暖都相对明显。
- 白俄罗斯冬季会下雪,适合观看雪景,但需要避免初冬和春季的不稳定天气。夏季则是温暖宜人,适合户外活动。
- 尽管白俄罗斯整体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由于地形和地理位置的多样性,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可能会有所差异。
- 白俄罗斯的这种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冬季较长且寒冷的地区。同时,温和的夏季气候也使得白俄罗斯成为夏季旅游的目的地之一。
白俄罗斯地形示意图
历史沿革白俄罗斯的历史沿革可追溯至石器时代,经历了多个重要历史阶段:
- 史前时期:公元前10万年到公元前3000年前,白俄罗斯地区已有人类活动的迹象。
- 青铜器时代: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8世纪,青铜器文化在白俄罗斯广泛分布。
- 铁器时代和中世纪早期:公元前7或8世纪至公元8世纪,该地区出现了早期的斯拉夫部落。
- 波洛茨克公国:9世纪至13世纪,波洛茨克公国是该地区的一个重要政治实体。
- 立陶宛大公国:13世纪,明道加斯大公统治立陶宛大公国,后与波兰王国合并形成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
- 俄罗斯帝国:经过18世纪末的三次瓜分波兰,白俄罗斯最终被并入俄罗斯帝国,并开始了俄罗斯化政策。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罗斯革命:1914-1918年间,白俄罗斯成为战争的战场。1917年俄国革命后,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短暂成立,随后在1919年成立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第二次世界大战:白俄罗斯在大战中遭受重创,特别是在1941年至1944年间被纳粹德国占领。
- 苏联时期:白俄罗斯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存在,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
- 现代白俄罗斯:1991年8月25日,白俄罗斯宣布独立,亚历山大·卢卡申科自1994年起担任总统至今。
- 后苏联时代:白俄罗斯在独立后与俄罗斯保持了紧密的关系,包括建立联盟国家和参与欧亚经济联盟。
- 当代发展:白俄罗斯继续发展其经济和文化,同时在国际关系中寻找自己的定位。
白俄罗斯的历史受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响,包括斯拉夫、立陶宛、波兰和俄罗斯等,这些影响在白俄罗斯的语言、文化和政治发展中都有所体现。白俄罗斯的历史也与周边国家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尤其是在苏联时期和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