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讣告写出殡还是葬礼(丧葬讣告写法)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2-11-26 11:41:16作者:YD166手机阅读>>

原标题:作为安徽首家设置殡葬专业的高职院校,学院的老师最担心的是大众对这一专业的接受度——(引题)

殡葬专业如何打破世俗偏见?(主题)

作者:陈华 唐姝

阅读提示:

随着一系列殡葬改革及惠民政策的实行,殡葬行业对专业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而目前,全国也只有5所高职、3所中职院校培养专业人才。学校开设殡葬专业,可以为行业补充技术型、有策划能力的专业人才,也能促进行业向标准化、服务化发展。选择这个专业的年轻人正在打破世俗偏见,他们期待,这个行业能够被正视,能和其他普通职业一样被对待。

讣告写出殡还是葬礼,丧葬讣告写法(1)

6月10日,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举办了一场2020级学生岗位实习双选会。人群中,有一支学生队伍显得比较特别,他们衣着庄重,清一色的黑色西装、白色衬衫、蓝色领带。这是该校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他们中大多是00后。

或许有人不解,正值花季的他们做出这份选择的背后,如何承受伴随这份选择带来的各种议论。而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他们的未来将从事一份普通又神圣的职业,想通过自己的双手,让人生的告别变得更加体面。

让告别变得美丽,让生命体面谢幕

“先用粉底打底,打底要匀,同时注意女士眉与男士眉的区别,眼影不要选太夸张的颜色。”在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实训室,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教师徐姗姗在指导学生练习化妆技术时不时提醒:“我们面对的是逝者,手法一定要轻柔。”

“我们课程专业性很强,学习内容也很广泛。”2019级学生刘浩觉得,“跟印象中传统的殡葬不同,非常现代化。”

“作为一名殡葬专业的学生,得多才多艺,能文能武。文能会插花、书写挽联、主持仪式,让告别变得美丽;武能操作火化机、修冷柜、为逝者整容化妆,让生命体面谢幕。”该专业负责人郭海燕介绍,学校根据职业标准、行业需求设置了覆盖殡仪服务、公墓管理、遗体防腐整容和遗体火化四个方面的课程体系。学生在后期还需要再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确定就业方向。

“按5~8ml/立方米用量,用2%的过氧乙酸溶液不定向喷雾”“大理石为碳酸盐石,抗压强度高,易侵蚀,不用于室外墓碑”…… 2020级学生王香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完成很多课后作业。

有的时候是用油泥捏一只鼻子或耳朵;有的时候是为已经逝世的名人撰写一个讣告或策划一场葬礼;有的时候是在实训室搭实景模拟告别仪式,由同学们分别扮演司仪、家属甚至逝者等角色……

当然,直面死亡是这个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每年清明和冬至,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去殡仪馆、陵园进行认知实习。

刘浩第一次见到遗体时,发现自己并不感到恐惧,这更坚定了他的从业信心。王香则在引导家属时发觉有了代入感,这也让她深刻感受到这份职业的神圣。

为行业补充技术型、有策划能力的专业人才

作为安徽首家、全国第五家设置殡葬专业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立之初,安徽城市职业管理学院的老师非常担心大众对专业的接受度,也就是招不来学生。

不过,最终的招生情况还是超出了预期。2019年首届招生,招到38名新生,远高于26人的招生计划。之后报考人数开始暴增,2020年和2021年招生人数都超过了100人。

“现在的孩子观念和以前不一样了,虽然不排除有人奔着所谓高收入盲目选择,但大多数学生对专业和职业认同感较高。”安徽城市职业管理学院院长刘瑾表示,鉴于专业特殊性,学校会预设一个弹性空间,他们先对报考该专业的学生进行面试并进行综合评估,如不合适可以申请转专业。

“除了专升本的同学,基本都在殡葬行业实习,有的已经提前与实习单位签合同了。”第一届学生刘浩即将毕业,正在专心准备殡仪馆的考试。

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殡葬服务机构4201个,年火化数500万以上。随着一系列殡葬改革及惠民政策的实行,殡葬行业对专业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而目前,全国也只有5所高职、3所中职院校培养专业人才。

参加实习双选会的安然生命礼仪公司人力资源专员告诉记者,以前都是面向社会招聘,或者子承父业。如今学校开设殡葬专业,可以为行业补充技术型、有策划能力的专业人才,也能促进行业向标准化、服务化发展。

郭海燕经常引导学生,无论是选择技术方向还是服务方向,都可能从大量的基础工作做起,要接受一份职业的平凡之处。“真正要在一个领域沉淀下去,源于内心对它的认同和接受,以及这份职业带给我的获得感和价值感。”

正视这个职业,需要全社会的生命教育课

“死亡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在电影《入殓师》中,火化师傅的一句话让男主角对生死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在学校里,殡葬专业学生的入学第一课便是“从告别到感谢”的生命教育。生命和人本方面的教育和感知也贯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始终,并通过辅导员和专业老师平时细致入微的观察,即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有学生觉得其工作是建立在生命消逝的基础上,产生了难过的情绪,就要开导他:在不能改变自然规律情况下,你能为生命的逝去做些什么呢?”郭海燕说。

尽管相比过去,整个殡葬行业面貌有了很大进步,人们的认知也有了改观,但世俗的刻板偏见依然存在。“刚开始家人也不同意选择殡葬专业,还是比较忌讳,最终尊重了我的选择,但很少谈论这个话题。”刘浩表示,随着学习的深入,家人的看法才慢慢发生变化。去年,他获得第十一届全国职业院校民政职业技能大赛殡葬赛项个人奖第一名,家人很是为他高兴。

“女孩子怎么选这个专业,不害怕吗?”王香也遇到过身边人的不解。在她看来,很多家长更怕自己的孩子受到歧视,“因为不了解,才会有误解”。

刘浩记得,在殡仪馆实习时遇到一位为老伴送别的老奶奶,他和伙伴们耐心搀扶,帮忙倒水送纸巾,老奶奶很感动,“想不到现在做这行的都是些小伙子、小姑娘,服务很贴心”。刘浩觉得,只要真心服务,就会收到正向的反馈,也让社会对殡葬行业的认识有所改观。

安徽城市职业管理学院健康养老学院副院长张玲表示,在消除世俗对殡仪工作刻板偏见和社会歧视方面,整个社会都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殡葬教育单位和管理服务机构都应承担起责任,向公众提供公益服务,积极开展传播生命文化理念的活动,并选择合适的契机向公众介绍殡葬惠民政策、服务流程以及“为民爱民”的服务理念,转变公众对殡葬行业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刘浩希望,这个行业能够被人正视,能和其他普通职业一样被对待。他对生死命题有自己的思考:服务逝者,其实也是告慰生者。人生的告别不应只有悲伤和痛苦,而应该让告别变得美丽。

,

栏目热文

讣告是报虚岁还是实岁(讣告上面的享年是虚岁还是实岁)

讣告是报虚岁还是实岁(讣告上面的享年是虚岁还是实岁)

吴孟达正式讣告发布!年龄又有改动,葬礼上星爷是否到场受关注3月3日,吴孟达去世后,田启文代替其家人发布了正式讣告。内容详...

2022-11-26 11:31:28查看全文 >>

老人死用殁还是卒(已故女性称呼老孺人还是老儒人)

老人死用殁还是卒(已故女性称呼老孺人还是老儒人)

很多人对死这个字比较忌讳,但不管愿不愿意,同不同意,生老病死总是绕不开的话题。那么,作为中国人,到底有多少种死法呢?古代...

2022-11-26 11:18:42查看全文 >>

讣告写周岁还是虚岁(讣告可以不写年龄吗)

讣告写周岁还是虚岁(讣告可以不写年龄吗)

领导干部的年龄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政治观察者们研究与关注的一个话题。同样,逝世领导干部的享年问题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例如...

2022-11-26 11:01:50查看全文 >>

过世的人享年和终年的区分(逝世过世的区别)

过世的人享年和终年的区分(逝世过世的区别)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现实,每个人的生命都会走到这一天。从科学角度出发,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自然不能无限增长,从而导致了死...

2022-11-26 11:03:56查看全文 >>

享寿和享年在讣文中的区别(人死后称享年和享寿的区别)

享寿和享年在讣文中的区别(人死后称享年和享寿的区别)

晚清时期,名人辈出,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脍炙人口的名臣。其中就有沈葆桢。沈葆桢,字幼丹,生于1820年,是...

2022-11-26 11:39:06查看全文 >>

辞世和逝世的区别(人去世了照片还能留吗)

辞世和逝世的区别(人去世了照片还能留吗)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儒家思想所看中的“礼乐文化”,对封建社会影响深远,从社交待客,到婚嫁丧葬,处处都可见“礼”的影...

2022-11-26 11:13:22查看全文 >>

讣告上要不要写年纪(讣告落款署名)

讣告上要不要写年纪(讣告落款署名)

中国人将生与死都看得非常的重要,人们都喜欢“生”,却畏惧“死亡”,生命的终结确实会让人感觉到可怕,主要是有很多人觉得还有...

2022-11-26 11:31:00查看全文 >>

讣告上的享年和终年的区别(同样是去世享年和终年有什么区别)

讣告上的享年和终年的区别(同样是去世享年和终年有什么区别)

小小讣告里面有大文章,“享年”和“终年”不可混为一谈,否则贻笑大方。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注重丧葬的国家,丧葬文化也十...

2022-11-26 11:19:54查看全文 >>

逝世的叫法与年龄的关系(逝世时的年龄怎样计算)

逝世的叫法与年龄的关系(逝世时的年龄怎样计算)

邢台历来民风淳朴,不尚浮华,性情刚毅,气勇尚义。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源远流长的邢台民俗也不断变化...

2022-11-26 11:29:30查看全文 >>

终年和享年有什么区别(享年的用法)

终年和享年有什么区别(享年的用法)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前后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华文化经历多个朝代而不衰,反而吸收历朝历代的优秀文...

2022-11-26 11:42:55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