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固定睡眠模式——读书
《书本下的梦境: 小学生晚间阅读对睡眠的影响》中提到:合理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够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而且能够显著提高他们的睡眠质量。
在过去的经验中,也尝到了睡前阅读的甜头。让孩子利用睡前阅读了解了更丰富的知识,喜欢上了更多的题材,并且能够恬淡地入睡。
睡前读书,是孩子的睡眠秩序,一旦我拿起书,那就意味着要准备睡觉了。
对低年级孩子来说,睡前阅读是家长读孩子听,类似于幼儿期的妈妈讲故事。
阅读类型的选择非常重要,睡前适合读寓教于乐内容健康的故事书、科普书,拓宽知识面,并感到心情放松。避免读悬疑、恐怖情节的书,引起孩子精神紧张,难以入眠。
阅读环境要有助于睡眠,关掉天花板上的大灯,打开床头小灯,营造一个光线柔和温馨的氛围,让孩子放松身心,为进入梦乡做好准备。
第三、灵活机动的睡眠模式——聊天
有时候,孩子可能有很多新奇的想法、或者很多心里话想表达出来,大可以让孩子自由发挥,是展现能力、也是倾诉,有助于孩子在睡前扔掉心头的大包袱,一身轻松地专注入睡。
比如,孩子忽然想起学校里发生的一件事情,自己不知道该怎么解决,愁眉苦脸起来,我们正好给他出一些主意,打消他的顾虑。孩子一听,原来可以轻松解决,一块大石头落了地,不再胡思乱想,赶紧睡下。
良好情绪是保证睡眠质量的关键因素,以免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睡眠时长看似够了,实则亏空,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写在最后:
一年级下学期,孩子终于能在10点睡着了。
对孩子来说,身心各方面都在向好发展。对大人来说,也得到切实解放,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也保证了睡眠质量,减少了早上叫起床的压力,一切都顺利起来。
,我是@凝妈悟语
家有两男孩,大一新生 小一新生
陪读12年后重新出发
分享学科学习、阅读、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