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秋葵又火了,这不是第一次。每次说到养生,秋葵总能排在前几名。

有人说它能降血糖,有人说它能清肠润便,有人甚至觉得它是天然保健品。
网上说法太多,一会儿说它适合糖尿病人,一会儿说它保护胃黏膜,还有说它能改善男性功能。
这些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到底是吹出来的还是真有点门道?
日常吃秋葵的人越多,越有必要把里面的关键问题讲明白,不然吃了没效果,甚至吃出问题,那就本末倒置了。
秋葵确实是营养不错的蔬菜,主要是因为它的粘液里含有水溶性膳食纤维、黏多糖、果胶等活性物质,这些东西在消化道里能形成一种保护膜,对胃肠黏膜有一定缓冲作用,也能延缓糖类的吸收速度,减少血糖波动。
也就是说,秋葵确实对消化系统和血糖控制有好处。

日本东京医科大学有一个对比实验,研究了不同蔬菜对糖耐量影响的效果,结果发现秋葵提取物能有效延缓餐后血糖上升速度,作用与一些天然多糖结构有关。
但这种作用要达到,有个前提,就是得正确食用,量、方式、频率都要注意。
第一点,最容易出错的,是很多人把秋葵当“主菜”天天吃。
一顿饭里吃五六根,早晚两餐都来,觉得有益健康越多越好。
其实秋葵虽然营养丰富,但它属于含草酸较高的蔬菜。
草酸摄入过量会和钙结合,生成草酸钙沉积,有可能导致肾结石、尿道结晶等问题。
特别是本身就尿钙排泄多的人,长期大量吃秋葵,很可能加重结石风险。
有医学调查指出,在广东地区高草酸摄入人群中,秋葵是排在菠菜、苋菜之后的主要草酸来源,尤其是喜欢凉拌秋葵、一次吃一整盘的人群,尿检中草酸钙晶体明显偏高。
不是说不能吃,而是得限量。
正常成年人一天吃2~3根秋葵是比较安全的范围,尽量别当主菜大口吃,尤其是肾功能本身就不太好的人,更得留意。

而且草酸含量可以通过处理方式减掉一部分,比如秋葵焯水,水煮一分钟以上,能有效降低草酸溶出量。
像那种直接生吃的吃法,不仅口感不好,草酸和其他抗营养成分也保留得多,对胃不好的人反而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负担。
第二点要注意的,是很多人把秋葵当降糖神器,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听说秋葵能降血糖,就天天吃、空腹吃,甚至拿来榨汁生喝。
这种吃法非常危险。秋葵确实有助于延缓糖吸收,但它本身不是降糖药,也不含胰岛素。
空腹大量摄入秋葵水,会造成胃肠负担,加上生的秋葵里面的抗胰蛋白酶成分没有被破坏,反而可能影响正常蛋白质消化吸收,有些人还会出现腹泻、腹胀、肠鸣音增强等消化道反应。
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内分泌科曾有过临床观察,发现部分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大量摄入秋葵水后,血糖短时下降但同时伴随低血糖反应,比如出汗、心慌、手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