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管鲍原文及翻译(管鲍之交原文及翻译缩写)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4-04-07 02:41:16作者:YD166手机阅读>>

【读原著、学原文】管仲1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2/贾3,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4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5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6,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7,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8/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9小节/而10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史记·管晏列传》

1.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颍上人。

2.鲍叔:姒姓,鲍氏,名叔牙,颍上人,他和管仲一起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

3.贾:读gǔ,做买卖。

4.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5.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6.不肖:没有出息。

7.走:跑,逃跑。

8.公子纠:春秋时期齐国人,齐僖公之子,齐桓公之兄,和齐桓公争夺国君之位而死。召(shào )忽:春秋时齐国人,与管仲同事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公子纠死后,召忽自*殉节。

9.羞: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羞。“耻功名”中的“”,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耻。

10.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翻译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做买卖,分财利时常常多拿一些,鲍叔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生活贫困。我曾经为鲍叔出谋划策,然而更加窘困,鲍叔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还有老母。公子纠失败,召忽自*殉节,我被关在深牢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耻辱感,知道我不会为小节而羞愧,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管鲍原文及翻译,管鲍之交原文及翻译缩写(1)

【悟原理】

解惑

1.据《史记·管晏列传》记载,管仲和鲍叔牙从小便相识,鲍叔牙更是知道管仲的才能。

2.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齐国国君之位,最终公子小白胜出,公子纠失败而死,管仲曾拿弓箭射过公子小白,因此他也被公子小白——此时的齐桓公利用外交关系,在鲁国把管仲囚禁了起来。

3.当时齐桓公想报管仲的一箭之仇,但是鲍叔牙劝说齐桓公,如果齐桓公想称霸群雄,非用管仲不可。于是齐桓公尽释前嫌,任用管仲。“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便是对管仲最高的评价。

4.鲍叔牙推荐管仲之后,自己的身份地位却在管仲之下。天下之人没有怎么表扬管仲的贤能,更多的却是夸赞鲍叔牙有知人之明。

管鲍原文及翻译,管鲍之交原文及翻译缩写(2)

启迪

1.这段文字,我们梳理一下,从表格中再看,便一目了然:

事实

管仲的做法

鲍叔牙的反应

原 因

管仲很贫穷

和鲍叔牙做买卖,经常私自多拿一些

不认为管仲贪婪

鲍叔牙知道管仲很贫穷

鲍叔牙更加窘困

为鲍叔牙出谋划策

不认为管仲愚笨

鲍叔牙知道时机有好有坏

多次被君主罢免

多次做官

不认为管仲无能

鲍叔牙知道管仲生不逢时

多次逃跑

多次参加战争

不认为管仲贪生怕死

鲍叔牙知道管仲有老母亲需要供养

坐牢受辱

公子纠死了,召忽自*殉节

不认为管仲没有羞耻之心

鲍叔牙知道管仲需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才能扬名天下

在这五件事中,从管仲的做法和事实结果来看,我们一般人都会否定管仲——这是很正常的。这五件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经济问题

两人合伙做买卖,管仲自己偷偷地多拿钱财,如果放到今天的话,那还了得吗?有多少商业组合是因为经济问题闹得分崩离析?又有多少夫妻因为经济问题忘记了当初的山盟海誓?还有多少家庭因为经济问题丢掉了父慈子孝的传统美德?而鲍叔牙不但不以为意,反而非常理解包容。

第二、能力问题

管仲为鲍叔牙筹谋划策,然而却使鲍叔牙更加窘迫;管仲多次做官,而多次被君主罢免。一个人失败一次两次,或许是偶然原因,或许是运气不好,但是管仲一直失败,这两件事无疑说明管仲的能力有问题,而鲍叔牙不但没有认为管仲能力低下,反而把所有的归咎于时机不好。

第三、道德问题

管仲多次参加战争,几乎都是做了逃兵,这难道不是贪生怕死吗?而鲍叔牙却认为管仲做逃兵是为了供养老母。管仲和召忽共同辅佐公子纠,公子纠死后,召忽自*尽忠,而管仲宁愿坐牢受辱,这不是苟且偷生吗?但鲍叔牙却认为管仲是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

从以上三个部分来看,如果我们不知道管仲这个人,或者把管仲换成另一个人,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否定管仲。从鲍叔牙对管仲的态度来看,他是多么的宠溺管仲啊!就在我们当今社会,母亲宠爱儿子都没有到这种程度的!而且后来的事实证明,鲍叔牙对管仲的这种宽容态度是完全正确的。这种对对方的了解程度,简直匪夷所思,令人难以置信!

2.管仲被鲍叔牙推荐给齐桓公之后,齐桓公把国政全部委任给他,就连推荐管仲的鲍叔牙,身份地位也在管仲之下。鲍叔牙并无任何怨言,再次印证了鲍叔牙对管仲的了解。他知道管仲的能力是符合现在的身份地位的,而自己的能力是无法与管仲相比的,自己的身份地位不如管仲也是理所应当的,这也是鲍叔牙自知之明的难得之处。试想,如果此时鲍叔牙对自己的地位和身份表示不满,怨声载道,那么此时人们不是笑话管仲不知恩图报,而是笑话鲍叔牙小肚鸡肠了。正是因为鲍叔牙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这一切,才让天下人都夸赞鲍叔牙有知人之明——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的正确选择。

3.这段文字是管仲自己说的话,当事人自己说的话更有说服力。换做是第三方,把这段话说出来,肯定没有管仲自己说的说服力强。管仲自己说出来,能看出他打心底里是感激佩服鲍叔牙的。

4.管仲能说出这段话,说明管仲对鲍叔牙怀有万分感激之情。因为这五件事,可以说是管仲的“人生污点”,以他现在的身份地位,换做是大部分人,绝对都会避免提这种不光彩的过去,避之唯恐不及!管仲不但没有避讳,而且自己主动的公开,表示最大方最光明的行为——因为他对鲍叔牙有感恩之心。

5.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只有鲍叔牙对管仲的了解,或者只有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都不会成就这段千古佳话。

管鲍原文及翻译,管鲍之交原文及翻译缩写(3)

启迪

1.从鲍叔牙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真正地了解一个人不等于溺爱一个人。鲍叔牙对管仲,看似溺爱,实则了解;我们当今社会很多情况下,看似了解,实则溺爱。

2.从管仲自身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在特定的条件下,不被人理解、不被人认可,是在所难免的,忍辱负重、韬光养晦,一朝成名天下知,让瞧不起自己的人侧目而视才是最好的回击。

3.侧重于管仲说的这段话,我们应该学习管仲的正视过去、知恩图报。胸怀坦荡,才能正视过去;心有感恩之心,才能吃水不忘挖井人。

4.这段话是管仲自己说的,可以说明管仲时时刻刻记着鲍叔牙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同时从一个侧面也能反映,鲍叔牙虽然对管仲有提携之恩,但他自己没有提过。——这告诫我们:别人对自己的恩情不能忘;自己对别人的恩情莫要提。

——本文史料来源《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管晏列传》

,

栏目热文

管鲍之交文言文翻译简短(管鲍之交的文言文翻译解析)

管鲍之交文言文翻译简短(管鲍之交的文言文翻译解析)

高三复习文言文翻译,试题中的一篇课文《管鲍之交》,感触很深,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已而鲍...

2024-04-07 03:14:00查看全文 >>

管鲍之交全文翻译(管鲍之交翻译简短20字)

管鲍之交全文翻译(管鲍之交翻译简短20字)

【译文】管仲、鲍叔牙相互议论道:“君主太昏乱了,必定会失去江山。齐国的诸位公子中可以辅佐的,不是公子纠,就是公子小白,我...

2024-04-07 03:17:03查看全文 >>

管鲍之交翻译成现代文(管鲍之交原文及翻译)

管鲍之交翻译成现代文(管鲍之交原文及翻译)

“管鲍之交”是个成语,也可以说成“管鲍之好、“管鲍之谊”。管鲍,指春秋时期的名臣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交情深厚的故事,成为千...

2024-04-07 03:11:10查看全文 >>

凡人富贵当使可复贱也翻译(滕王阁序原文拼音注释翻译)

凡人富贵当使可复贱也翻译(滕王阁序原文拼音注释翻译)

《资治通鉴》第四十三卷,汉纪三十五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年(甲辰,公元44年)【原文】马援自请击匈奴,帝许之,使出屯襄国,诏百...

2024-04-07 02:53:48查看全文 >>

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2022高考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汇编(可打印)包含了: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节选)、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

2024-04-07 02:53:33查看全文 >>

管鲍之交初一上册翻译(管鲍之交译文是什么初一课本上)

管鲍之交初一上册翻译(管鲍之交译文是什么初一课本上)

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齐国。故事的主人公有两位,一位是管仲,一位是鲍叔。所以,后人把他们的友谊合称为管鲍之交。论语中有...

2024-04-07 02:43:45查看全文 >>

陈涉世家教案一等奖(陈涉世家教学反思简短)

陈涉世家教案一等奖(陈涉世家教学反思简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3、熟悉课文,疏通文意。4、理解使动、...

2024-04-07 03:12:25查看全文 >>

张之洞生平简介(张之洞简介大全)

张之洞生平简介(张之洞简介大全)

一、从年龄上看1.曾国藩。生于1811年道光朝,卒于1872年同治朝。2.左宗棠。生于1812年道光朝,卒于1885年光...

2024-04-07 03:29:30查看全文 >>

张之洞 个人简介(张之洞个人简介主要成就)

张之洞 个人简介(张之洞个人简介主要成就)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父母辛苦养孩子,除了指望他们养老之外,还有一点就是盼望子女成器,成为对国家有用之人。特别...

2024-04-07 02:43:50查看全文 >>

张之洞真实照片(张之洞为什么名气小)

张之洞真实照片(张之洞为什么名气小)

1.1870年清朝末期,广州街头的一场处决问斩,旁边围满了看热闹的群众。2.胡子花白的张之洞,手持书卷,翘着二郎腿,目光...

2024-04-07 03:13:13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