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蜀道难说课稿(蜀道难公开课评课)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4-04-08 07:35:10作者:YD166手机阅读>>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蜀道难》。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蜀道难》选自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四课,本篇课文是一首古风体裁的诗歌,诗人李白通过夸张、渲染的表现手法,以及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从高险、惊险、凶险几个方面,将蜀道的抽象之“难”,以具体的物象形式表现出来,表达了诗人大胆、奇特瑰伟的联想力,正体现了李白诗歌豪迈飘逸的艺术特点。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本文是一首古风诗歌,因而重心在诵读上。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诵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夸张、渲染的表现手法。

2.通过听录音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蜀道之难”难在何处?

3.感受李白诗风的豪迈特点,体会祖国大好河山的奇险雄壮之美。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学习李白诗歌夸张、渲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蜀道“难”在何处,文章如何表现蜀道之难的。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通过诵读课文首句导入:“噫唏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对话同学:同学们,从老师的诵读声中,你能感受到,这句诗的风格是哪一位大诗人的?李白一生游遍名山大川,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那么,他笔下的家乡——古蜀国有怎样的胜景?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诗仙,走进四川……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出声诵读课文,同时注意朗读的快慢、停顿、语调、轻重音等,然后再播放音频,纠正他们的读音与停顿。

其次,我会引导学生谈谈他读了本诗之后的感受。学生通过朗读,能够说出蜀道的山高水险,奇峻,以及诗人李白充沛,高昂的情绪。我会对学生的感知进行全面概括。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学生在初步感知诗歌情感基调之后,我会再次播放音频,并设置问题。我的问题是: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蜀道的?学生经过再次朗读后回答。文章是从三个部分来写蜀道之难的。分别是:第一部分:“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写蜀道的来历。接着从“鸟道”写蜀道之高险。第二部分:借“悲鸟”和“子规”“猿猱”等景物,生发悲壮感慨;再写山水之势的惊险。第三部分:通过剑阁山的峥嵘之势,写蜀中战祸之烈,表现蜀道上的凶险。

2.顺势我会提问第二个问题,我的问题是:文章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同学们再次朗诵第一段,找出具体描写“难”的诗句,说说诗人怎样把抽象的“难”展现出来的?学生朗读后,我会指定一两名来回答。经过总结,我们看到:

诗歌的第一句:直抒胸臆,连续运用三个韵调和谐的叹词,表现诗人被蜀道之高而惊恐的心境,使人未见其高,先闻其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四万八千岁”是一个夸张的说法,说明了蜀道长时间的闭塞。

3.接着,我会提出第三个问题:蜀道之高险是如何表现的?学生经过朗诵课文第二部分,结合我的引导和总结后,明确问题答案如下: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这里的“鸟道”是“横绝峨眉巅”,可以看出山势之高;“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一句中 “冲”“回”字表现出蜀道之高险。接着,诗人通过“黄鹤”的“不得过”,“猿猱”的“愁攀援”,来侧面烘托出山势之高险。只能让人“仰胁息”而“坐长叹”。

4.在分析了第一部分之后,我会继续指定学生读第二部分,并提问: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蜀道的“惊险”?学生通过朗读明确:“悲鸟”“子规”的叫声,烘托出凄惨悲凉的气氛,让人“畏巉岩”而“不可攀”。

其中,一“悲”,一“号”,一“啼”,一“愁”,将蜀道的“难”表现得更加具体。

5.接着,我会组织学生集体朗诵文章的第三部分,并设置问题:诗人是因何而第三次复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从哪句可以看出?学生思考后,我会指定某生来回答。

6.下来,我会设计最后一个问题:文章多次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对于作者的抒情有什么作用。学生经过讨论后明确:诗人反复感叹,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

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环节设计为:

学生再次集体朗诵本文,同时注意停顿和语调气势,并思考本诗有怎样的艺术特色。经过小组讨论,代表来回答。随后,我会通过播放蜀道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谈谈他对蜀地历史和地理的作用看法:

最后,我的作业设计为:背诵本诗;课下后学习李白的古风诗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将它和《蜀道难》中的抒情方式及夸张、渲染的表现手法进行比较,体会李白的诗歌的抒情方式。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蜀道难说课稿,蜀道难公开课评课(1)

,

栏目热文

蜀道难公开课优秀教案(蜀道难第二课时教案)

蜀道难公开课优秀教案(蜀道难第二课时教案)

一、【注音朗读】参看课文脚注(或查词典),给文中陌生词语注音。之后,有节奏地朗读全文。(或者师生对读)二、【初步感知】朗...

2024-04-08 07:25:00查看全文 >>

蜀道难的教学导入(蜀道难教学设计一等奖ppt课件)

蜀道难的教学导入(蜀道难教学设计一等奖ppt课件)

一、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夸张、渲染的表现手法。2.通过听录音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通过朗诵...

2024-04-08 07:18:00查看全文 >>

蜀道难教案设计一等奖(蜀道难教学设计思维导图)

蜀道难教案设计一等奖(蜀道难教学设计思维导图)

(来源:《中华经典素读范本·教师用书》六年级上册),...

2024-04-08 07:26:33查看全文 >>

蜀道难教学设计方案(蜀道难教学设计思维导图)

蜀道难教学设计方案(蜀道难教学设计思维导图)

作者唐江澎,现为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教学目标】1.历经对比、揣摩、涵泳等体悟学习过程,学生能说出起句十二字所概括的深...

2024-04-08 07:32:06查看全文 >>

蜀道难教学设计三课时(蜀道难第二课时教案)

蜀道难教学设计三课时(蜀道难第二课时教案)

《将进酒》教学设计李白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

2024-04-08 07:19:54查看全文 >>

琵琶行完整教学设计(琵琶行 教学实录)

琵琶行完整教学设计(琵琶行 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甫生平,写作背景,知人论世2.赏析诗歌描写音乐的独特的艺术手法3.梳理文脉,解读情感,感受文学形象...

2024-04-08 07:35:29查看全文 >>

琵琶行教案三个课时(琵琶行省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琵琶行教案三个课时(琵琶行省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琵琶行》教案教学目的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024-04-08 07:35:54查看全文 >>

知否全部剧情分集介绍(知否每集剧情介绍)

知否全部剧情分集介绍(知否每集剧情介绍)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简介:盛家六姑娘明兰从小聪颖貌美,却遭遇嫡母不慈,姐妹难缠,父亲不重视,生母被害去世的困境。她藏起聪...

2024-04-08 07:53:36查看全文 >>

知否1-78集剧情解说(电视剧知否1-78集全集免费)

知否1-78集剧情解说(电视剧知否1-78集全集免费)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开头便是盛家为了筹办盛家嫡女盛华兰的婚事起了争执。第一幕是铺垫天气转冷到了冬天,台词是“新...

2024-04-08 07:34:33查看全文 >>

知否100句经典留言(知否语录句子)

知否100句经典留言(知否语录句子)

[海峡网]在最近,有一部古装言情剧在网络上受到了许多观众的讨论,那就是由张开宙、赵祥宇执导,曾璐、吴桐编剧的《知否知否应...

2024-04-08 07:23:28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