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于丹论语感悟处世之道(于丹说论语感悟)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4-04-08 15:15:57作者:YD166手机阅读>>

本文作者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系主任。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影视学概论”、“电视理论思潮”等课程,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科基础教程系列”教材和“中国影视美学丛书”等大型理论工程的编著工作。曾获得1996年度北京市优秀教学奖、2001年度中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01年度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奖、北京师范大学十佳优秀教师奖等多项奖励。出版《形象品牌竞争力》等专著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现代传播》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十余万字。知名影视策划人和撰稿人。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等50个电视栏目进行策划,现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科教频道总顾问,北京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   古典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2006年“十一”黄金假日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版权由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于丹论语感悟处世之道,于丹说论语感悟(1)


于丹论语感悟处世之道,于丹说论语感悟(2)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以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

面对自己亲近的人,我们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呢?

《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看起来很朴素,这些办法有时候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

简单地说,它告诉我们的是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里的分寸。

我们常常会说,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是好的,什么事情是坏的。

其实,很多时候对一个事情的判定,并不能简单地以应该不应该和好不好来区分。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会直接影响到这件事的性质。

孔子特别强调做事情的分寸,“过”和“不及”都是要尽力避免的。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

有人问他:“以德报怨,何如?”

孔子的回答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给出的答案让我们乍听起来有点出乎意料,其实这正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处世的分寸。

孔夫子在这里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

他当然不赞成以怨报怨。如果永远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去面对另外的不道德,那么这个世界将是恶性循环,无止无休。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自己的幸福,还有子孙的幸福。

而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取。也就是说,你献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浪费。

在两者之外,还有第三种态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说,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对这一切。

孔夫子的这种态度,就是告诉我们,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今天我们都在说避免资源的浪费,却忽视了心灵的荒芜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

物质的繁荣,生活节奏的加快,更要求我们在面对一件事情时,要迅速地做出判断,选择属于自己的、最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

父母对孩子关爱得无微不至,却常常招致孩子的反感;

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却常常做出彼此伤害的事情来;

有时费尽心机想和领导、同事拉近关系,却常常适得其反。

为什么会这样?

怎样的关系才能称作“好”呢?

孔夫子认为,太过疏远和太过亲密都不是最佳状态,所谓“过犹不及”。为什么两个人很亲密却不是相处的最佳状态呢?

孔子的学生子游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数”(shuH)是“屡次”的意思。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有一个哲学寓言,名叫《豪猪的哲学》。

于丹论语感悟处世之道,于丹说论语感悟(3)

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尖利的刺,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冬。它们老是不知道大家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距离才最好,离得稍微远些,互相借不着热气,于是就往一起凑凑;一旦凑近了,尖利的刺就彼此扎着身体了,就又开始疏离;离得远了,大家又觉得寒冷……经过很多次磨合以后,豪猪们才终于找到了一个最恰如其分的距离,那就是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着群体的温暖。

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尤其是都市里,原来的大杂院都拆了,建成了单元楼,已经没有这院里头一家包饺子、十家挨着都送到的事了,已经没有大院一起过年、大人一桌小孩一桌的情形了。往往是同在一个单元里边住了三四年,邻居都认不全。

因为周围人际关系冷漠,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障碍越来越多了。

这种障碍多了以后会怎么样呢?就会加重我们所信赖的几个朋友身上的负担。

你会觉得:我的好朋友应当对我好一点,我也会自觉地对他好一点。你会觉得:你们家有什么私事,比如两口子打架了,为什么不告诉我呢?我可以给你们调停啊!

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

大家真的应该听听子游的这句话:“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距离过近,必然要伤及他人。

那么,应该怎样与朋友相处呢?

子贡曾经问过他的老师,孔夫子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论语·颜渊》)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事,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

所以,与好朋友相处也要有个度,不要什么样的事情都大包大揽。

于丹论语感悟处世之道,于丹说论语感悟(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于丹的十大名言(于丹最新语录)

于丹的十大名言(于丹最新语录)

1.时间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 ,我左手过目不忘的的萤火,右手里是十年一个漫长的打坐。2.每个人都是一个国王,在自...

2024-04-08 15:15:30查看全文 >>

于丹说论语感悟(于丹论语的心得体会)

于丹说论语感悟(于丹论语的心得体会)

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作者:洞见yy于丹在《百家讲坛》中说过:“《论语》的精华之一,就在于教导我们用何种心态对...

2024-04-08 15:56:44查看全文 >>

于丹讲论语人生之道(于丹论语20集精讲人生之道)

于丹讲论语人生之道(于丹论语20集精讲人生之道)

本文作者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系主...

2024-04-08 15:14:15查看全文 >>

于丹论语全集完整版(于丹讲论语纪录片)

于丹论语全集完整版(于丹讲论语纪录片)

如果有他人有负于你,用正直耿介的态度去面对这件事,你要用你的恩德,用你的慈悲,去真正回馈那些也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做事要有...

2024-04-08 15:14:11查看全文 >>

于丹论语心得体会(于丹论语感悟10集)

于丹论语心得体会(于丹论语感悟10集)

从古至今,大智慧总是平易近人的。 人的顿悟,也往往是在某个情境中,忽然将简单明了的道理看得透彻了,再抬头望向远处时,已是...

2024-04-08 15:23:30查看全文 >>

于丹的真实现状(于丹现状最新消息)

于丹的真实现状(于丹现状最新消息)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精神内涵的重要性。这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无数相关的文化类节目...

2024-04-08 15:51:59查看全文 >>

复兴之路1-6集观后感300字(复兴之路第一二集观后感150字)

复兴之路1-6集观后感300字(复兴之路第一二集观后感150字)

恰逢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纪念,同时也是五四运动爆发102周年的纪念,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党的信念,不忘初心跟党走,我...

2024-04-08 15:21:56查看全文 >>

复兴之路观后感500字左右(复兴之路观后感600字初中)

复兴之路观后感500字左右(复兴之路观后感600字初中)

看完纪录片《文艺复兴之路》后,田老师给我们展示了本学期的纪录片《文艺复兴之路》。 目的是让我们通过课本更好地了解历史上的...

2024-04-08 15:37:36查看全文 >>

复兴之路一二集观后感(复兴之路第三集1000字观后感)

复兴之路一二集观后感(复兴之路第三集1000字观后感)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从嘉兴南湖上的一条小船到承载着数亿人民希望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已经走了一百年。一百年或许...

2024-04-08 15:55:54查看全文 >>

复兴之路观后感400字第一集(复兴之路345集观后感150字)

复兴之路观后感400字第一集(复兴之路345集观后感150字)

《复兴之路》是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之一,通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

2024-04-08 15:55:31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