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周瑜火烧赤壁翻译(火烧赤壁原文和译文)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4-04-12 08:54:49作者:YD166手机阅读>>

赤壁

唐代: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注释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鉴赏

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对岸为乌林,相传是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军队决战的地方。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足而立的形势。周瑜统率吴军,作为主力,用火攻大败号称八十万的曹操大军,一举成名,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的描绘了两个东吴著名美女的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铜雀台在邺县,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临漳西)。

诗中的大乔、二乔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另外,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栏目热文

火烧赤壁译文概括(火烧赤壁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火烧赤壁译文概括(火烧赤壁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败战计 连环计连环计,指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一计累敌,一计攻敌,任何强敌,无攻不破。此计正文的意思是如果敌方力...

2024-04-12 08:15:45查看全文 >>

火烧赤壁视频完整版(申凤梅火烧赤壁全集)

火烧赤壁视频完整版(申凤梅火烧赤壁全集)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169章:《火烧赤壁》。写给儿童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火烧赤壁》。公元208年曹操发兵攻打荆州,刘备派诸葛...

2024-04-12 08:32:51查看全文 >>

借东风火烧赤壁原文(火烧赤壁原文古文)

借东风火烧赤壁原文(火烧赤壁原文古文)

文\常清君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

2024-04-12 08:36:11查看全文 >>

火烧赤壁文言文全文翻译(火烧赤壁译文题目)

火烧赤壁文言文全文翻译(火烧赤壁译文题目)

襄阳庞统,为了躲避战乱,来到江东。周瑜派鲁肃向他求教破曹的妙计。庞统说:“要破曹兵,须用火攻。但是江面上一条船着火,别的...

2024-04-12 08:22:48查看全文 >>

火烧赤壁完整版(赤壁之战完整视频)

火烧赤壁完整版(赤壁之战完整视频)

《火烧赤壁》是一部经典的历史故事,描述了江东英雄的豪气和智谋。在这个故事中,他们以少胜多,无所畏惧,展现了顽强的意志和无...

2024-04-12 08:18:05查看全文 >>

火烧赤壁大概意思(火烧赤壁概括简单易懂)

火烧赤壁大概意思(火烧赤壁概括简单易懂)

《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赤壁”是指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进攻荆州刘表时,在赤壁(今湖北省蒲圻市西北)遭遇孙、刘联军...

2024-04-12 08:12:08查看全文 >>

火烧赤壁翻译(火烧赤壁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火烧赤壁翻译(火烧赤壁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火冒三丈·赤壁之战》作者 冒排绳君(诗犬)【火】烧连营土烤焦,【冒】烟辕门无人瞧。【三】军溃败亡命逃,【丈】高崖壁水滔...

2024-04-12 08:50:22查看全文 >>

火烧赤壁文言文译文(赤壁原文和注解)

火烧赤壁文言文译文(赤壁原文和注解)

【原文】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按语】乖气浮张,逼则受击,退则远之,则乱自起。...

2024-04-12 08:30:42查看全文 >>

带强的成语(带强的成语开头)

带强的成语(带强的成语开头)

外强中干的故事。春秋时期,晋献公死后,晋公子夷吾结束逃亡生活回到晋国继承王位,史称晋惠公。晋惠公继位后害怕秦国讨伐他,于...

2024-04-12 08:19:46查看全文 >>

以风开头的词语(风开头五个字的词语)

以风开头的词语(风开头五个字的词语)

“风”为象形字,甲骨文象一只高冠、花翎、长尾的凤鸟形,这大概是因为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古人只能以凤飞时羽毛披拂来表示风的...

2024-04-12 08:42:34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