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于易水送人一绝古诗注音(于易水送人古诗朗诵带解释)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4-04-15 11:35:57作者:YD166手机阅读>>

最近翻看了一些专为儿童阅读的拼音版《唐诗三百首》,发现注音多有错谬,今天我们以“初唐四杰”骆宾王的一首五言诗《于易水送人》为例,讲讲诵读古诗词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含义。

骆宾王出生于公元619年,大唐建国的第二年,所以他算是唐王朝诞生后的第一批诗人。骆宾王的传世作品很多,但这首五言诗简短凝练,穿梭古今,别具风味。今天我们不讲这首诗的含义,主要说说它的读法。我们从网络随便找了这首诗的一个拼音版本。如下:

于易水送人一绝古诗注音,于易水送人古诗朗诵带解释(1)

这首诗看的出是一首仄起首句押韵的五言古体诗,看着也像五言绝句,一二四句押平声寒韵。仄起五言绝句的格式如下: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对照这个格式我们会发现按照现在的拼音声调有几处是不符合规范的。

于易水送人一绝古诗注音,于易水送人古诗朗诵带解释(2)

首句“此地别燕丹”。

“燕”字标的是四声。一般来说现代拼音里的三、四声属于古代的仄声字,一、二声属于古代的平声字,当然有一部分属于仄部的入声字归到现代拼音的一、二声了,要注意根据平仄关系去判断,初学吃不准的可以去查古韵书。“燕”字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多音字,作为地名“燕”属于平声字,现在的一声字,作为鸟类“燕”属于仄声字,现在的四声字。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网络版本的燕字拼音标注错了,应该标一声才对,再如*的词《浪淘沙·北戴河》第一句“大雨落幽燕”,这里的燕也是地名,读平声,拼音要标注一声才符合格律。

第二句“壮士发冲冠”。

“壮士”两字的位置本该都是平声字,但不论古代还是现在,壮士都是仄声字,所以这里就是作者没有按照绝句的要求去写,如果按唐人称的古体诗也可以。这里就说到唐人眼里的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人的近体诗指的就是完全符合格律的律诗,平仄押韵一字都不能错,出韵就犯了写律诗的游戏规则。绝句本意为截句,就是从律诗中截取几句的意思,所以也算作律诗的范畴。不过写诗不一定要写律诗,唐人把之前或者不完全符合律诗标准的诗作都称作古体诗,骆宾王这首诗除了“壮士”“冲”三是符合绝句要求的,可以称之为不太严谨的绝句。比如我们看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其中“上”和“头”就不符合绝句要求的平仄,可称之为古体诗。当然现代人有个误区,认为古体诗没有律诗的束缚,就可以随便写,不管什么平仄对仗押韵,这也是错误的,无韵不成诗,我们中国传统诗歌如此,国外的诗歌也同样讲究韵律,这是诗歌固有的属性,抛开这些基本规则就不能称之为诗,顶多是有诗意的句子。我们看《诗经》、汉乐府,南北的诗歌都讲究声律押韵的,只是没有形成唐代律诗的一个统一标准规范而已,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读两千多年前的《诗经》还是那么琅琅上口的原因。

我们再看“壮士发冲冠”,“发”字应该是仄声,但这里标注一声。在现代汉语里“发”是个多音字,读一声是出发,发射,发现的意思,其实是繁体字的“發”;读四声是头发的意思,本为繁体字的“髮”。这首诗里壮士发冲冠,就是我们熟悉的“怒发冲冠”,头发把帽子顶起来的意思。所以这应该标注四声,既符合头发的本意,又符合古韵的平仄。同样“冲”也是多音字,好像应该用四声才符合平仄,但我们留意在古韵书里“冲”字属于平声字,那只能说骆宾王没有按绝句的要求去写,就是古体写法。

第三句:“昔时人已没”。

“没”在现代汉语里是多音字,读mei和mo,这里的“人已没”是人去世的意思,“没”在读mo时为四声,在文言中与“殁”相通,去世的意思,另外“没”字本来在古韵中就属于仄声部,而绝句第三句末是押仄声字的,所以这里应该标注拼音为四声的mo才对。

第四句“今日水犹寒”。

“今”在古代是平声字,在现代是一声,这里本该用仄声,不过在仄起的五言绝句里,一、三、四句的第一个字可押可不押,这里用平声字也没有问题。至于原因是和汉字的发音有关,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思考一下。

这首诗押寒韵,一、二、四句为别为丹、冠、寒,三句不押用仄声,这是绝句常见的句式。不过,要求上只要二、四句押韵就可以。

比如王维的《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最后,再简单提一下古诗词的朗读,具体的以后会讲。古代诗歌的朗读方法叫吟诵,诗中每个字节奏的长短,腔调变化与字的平仄、诗句所蕴含的情感有关,又是需要学习的方法,不同于我们现在的诗歌朗诵,一个人会不会吟诵古诗,吟诵的如何,就能看出他对诗歌理解的程度和水平。

题跋

古诗文随着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比重加大,以及当下诗词比赛节目的火热,似乎又唤醒了国人从少年儿童到成人心中的诗歌情节,毕竟我们的国家曾经是诗歌的国度,从唐代开始,读书人几乎人人都在作诗,没有不会作诗的读书人。但近一个世纪我们抛弃了这个文化传统,不再以写古诗为荣,时至今日,随着物质生活到达一个层面,人们开始寻求精神皈依,突然发现隐藏在我们身体里的文化基因又被激活了,我们需要诗歌抒发情感,我们需要诗歌升华精神,而我们祖先在几千年时间里留给我们的诗歌也最能触动我们的心弦。“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当年对孩子说的话,不正是祖先对我们今日的教诲吗?小子,何不学诗呢?是的,我们已经兴起了诗歌热潮,我们要把诗歌传承下去,不过我们看到的现象是还停留在对经典诗歌的朗诵、背诵,而古代闺房里的小姐都是出口成诗的,耳畔似乎再次响起孔子的诘问教诲:何不学诗呢?

,

栏目热文

于易水送人一绝全文解析(于易水送人一绝 译文)

于易水送人一绝全文解析(于易水送人一绝 译文)

易水送别[唐] 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想当年,荆轲和燕太子丹在此诀别,壮士悲歌壮气,怒发...

2024-04-15 11:52:24查看全文 >>

于易水送人一绝全诗翻译(于易水送人一绝注释讲解)

于易水送人一绝全诗翻译(于易水送人一绝注释讲解)

让“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名动天下是他起草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据说武则天读檄文时,刚开始满不在乎地嬉笑,但越看越心惊...

2024-04-15 12:15:51查看全文 >>

于易水送人一绝全诗注音版(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古诗拼音版)

于易水送人一绝全诗注音版(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古诗拼音版)

易水送别 作者:骆宾王【唐】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注释[注释](1)易水:在今河北省北部...

2024-04-15 11:48:44查看全文 >>

100个最奇葩的姓名(100个奇葩人名)

100个最奇葩的姓名(100个奇葩人名)

6月20日,有人发帖称,小时候母亲给自己取名“由小A”。真不知道他母亲是怎么想的,由小A是从打扑克中找到的灵感吗?有人甚...

2024-04-15 11:32:56查看全文 >>

搞笑名字100个(最搞笑名字100个)

搞笑名字100个(最搞笑名字100个)

哈喽,大家好,我是爆笑研究所,每天为大家更新搞笑有趣新鲜事!一直以来都会刷到一些搞笑稀奇古怪的名字。有些猎奇心理的朋友们...

2024-04-15 11:30:49查看全文 >>

于易水送人古诗解析(古诗于易水送人课文讲解)

于易水送人古诗解析(古诗于易水送人课文讲解)

话说秦王嬴政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于公元前228年攻破了赵国的防线,赵王被俘。随后,秦国大将王翦率军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准...

2024-04-15 11:53:45查看全文 >>

于易水送人一绝古诗注音版(于易水送人一绝古诗拼音版图片)

于易水送人一绝古诗注音版(于易水送人一绝古诗拼音版图片)

今天我们来说一首骆宾王送别友人时,感慨荆轲刺秦王时告别燕太子丹时的壮烈情景!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2024-04-15 11:42:14查看全文 >>

于易水送别的全部意思(于易水送别古诗的意思)

于易水送别的全部意思(于易水送别古诗的意思)

易水送别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释义】1.易水: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

2024-04-15 11:55:54查看全文 >>

关于中秋的传说或故事(关于中秋的故事文化习俗)

关于中秋的传说或故事(关于中秋的故事文化习俗)

中秋节从古至今都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关于中秋节自然也流传了许多家喻户晓的故事传说,比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

2024-04-15 11:42:12查看全文 >>

中秋的来历传说(中秋的起源和习俗)

中秋的来历传说(中秋的起源和习俗)

七月半过后,夜空中明月高挂,八月十五的传统佳节即将到来。每逢八月十五,人们常常聚在一起,共同庆祝这个古老的节日。而这个节...

2024-04-15 12:08:27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