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西游记第二十三回简介(西游记第23回简述)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4-04-26 06:03:48作者:YD166手机阅读>>

诗曰:奉法西来道路赊,秋风淅淅落霜花。乖猿牢锁绳休解,劣马勤兜鞭莫加。

木母金公原自合,黄婆赤子本无差。咬开铁弹真消息,般若波罗到彼家。

赊:长,远。般若波罗代表佛教智慧与道教相反相成。

诗的大概意思是: 唐僧师徒五行相聚,听从佛教的劝人为善在悟空的带领下而西天取经经历多少的长途跋涉。要使悟空一直保持阴阳合一的状态因此牢锁绳子不要解开。白龙马即意识层面性格暴躁要选择收心反思而不要一味因为外在所扰而使阴阳不能合一。八戒为木母。悟空为金公。悟空与八戒一生来就保持自然阴阳合一的状态,沙僧这个赤子之心一生来就发挥着本来的作用。假如把这个阴阳整体分离,深入明白造成阴阳分离的根本原因而明白所谓的佛教智慧,因此拥有道教的大智大慧而登入佛教彼岸。

现在我们中国的教育问题归根结底也只是信仰问题。时到今日,多少人还在迷信儒教佛教思想说着玉帝如来的话?社会上有多少个玉帝如来菩萨有多少的拜金族?悟空代表孩子的心。悟空的待遇也是多少孩子的待遇。悟空经过成长一切可以用平常心看待,而孩子属于成长阶段没有生存能力又如何用平常心去看待?多少孩子因为儒教佛教思想的影响只能成为另外一种状态。一切社会现象都有他存在的本质原因。找到本质原因,一切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通过此难可以让我们明白,我们若被猪八戒牵着鼻子走,自然重视金钱利益而视责任于不顾。我们若重视本性学习将心比心,就会明白为人的最大价值与意义,明白责任的重要性,于是尽力做好人生里的每一个角色并以此为人生最大的意义。选择用心为人做一个好的自己就是向善的开始。前提是反思反思再反思。玉帝如来菩萨的思维方式已经错误,心态已经不正。我们必须引以为鉴才能超脱各种精神束缚。

以往不论86版的《西游记》还是新《西游记》都在无意宣传佛教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大体的信仰,与吴承恩的本意相违背。

这回书,盖言取经之道,不离乎一身务本之道也。却说他师徒四众,了悟真如,顿开尘锁,自跳出性海流沙,浑无挂碍,径投大路西来。

一阴一阳之谓道。唐僧师徒按照这样的法则虔诚修行。心灵保持阴阳合一的整体就是取经之道。唐僧师徒因此明白感知内心真正的如来,打开各种想法的束缚,跳出了被儒教佛教思想严重污染的流沙河,心无所扰,沿着大道继续一路西行。

历遍了青山绿水,看不尽野草闲花。真个也光阴迅速,又值九秋,但见了些——

枫叶满山红,黄花耐晚风。老蝉吟渐懒,愁蟋思无穷。

荷破青纨扇,橙香金弹丛。可怜数行雁,点点远排空。

正走处,不觉天晚。三藏道:“徒弟,如今天色又晚,却往那里安歇?”行者道:“师父说话差了,出家人餐风宿水,卧月眠霜,随处是家。又问那里安歇,何也?”猪八戒道:“哥啊,你只知道你走路轻省,那里管别人累坠?自过了流沙河,这一向爬山过岭,身挑着重担,老大难挨也!须是寻个人家,一则化些茶饭,二则养养精神,才是个道理。”行者道:“呆子,你这般言语,似有报怨之心。还象在高老庄,倚懒不求福的自在,恐不能也。既是秉正沙门,须是要吃辛受苦,才做得徒弟哩。”八戒道:“哥哥,你看这担行李多重?”行者道:“兄弟,自从有了你与沙僧,我又不曾挑着,那知多重?”八戒道:哥啊,你看看数儿么——

四片黄藤蔑,长短八条绳。又要防阴雨,毡包三四层。

匾担还愁滑,两头钉上钉。铜镶铁打九环杖,篾丝藤缠大斗篷。

“似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偏你跟师父做徒弟,拿我做长工!”行者笑道:“呆子,你和谁说哩?”八戒道:“哥哥,与你说哩。”行者道:“错和我说了。老孙只管师父好歹,你与沙僧,专管行李马匹。但若怠慢了些儿,孤拐上先是一顿粗棍!”八戒道:“哥啊,不要说打,打就是以力欺人。我晓得你的尊性高傲,你是定不肯挑;但师父骑的马,那般高大肥盛,只驮着老和尚一个,教他带几件儿,也是弟兄之情。”行者道:“你说他是马哩!他不是凡马,本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唤名龙马三太子。只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他父亲告了忤逆,身犯天条,多亏观音菩萨救了他的性命。他在那鹰愁陡涧,久等师父,又幸得菩萨亲临,却将他退鳞去角,摘了项下珠,才变做这匹马,愿驮师父往西天拜佛。这个都是各人的功果,你莫攀他。”那沙僧闻言道:“哥哥,真个是龙么?”行者道:“是龙。”八戒道:“哥啊,我闻得古人云,龙能喷云嗳雾,播土扬沙。有巴山扌屑岭的手段,有翻江搅海的神通。怎么他今日这等慢慢而走?”行者道:“你要他快走,我教他快走个儿你看。”好大圣,把金箍棒揝一揝,万道彩云生。那马看见拿棒,恐怕打来,慌得四只蹄疾如飞电,飕的跑将去了。那师父手软勒不住,尽他劣性,奔上山崖,才大达饵步走。

唐僧想要找地方安歇其实是化斋求成长。悟空不以为然说出家人四海为家,处处都是家。这就是悟空的心理状态。呆在哪里,对他而言都是一样的。八戒饿了累了想吃饭,他的需求很简单。行李暗指心理负担,这都是八戒造成的因此得他来挑。悟空不管行李的事只管守护唐僧的向善之心得以维护和唐僧的健康成长。白龙马是龙。心猿意马,孙悟空就是真正的龙。

五行之间的关系。唐僧驾驭白龙马牵制孙悟空,这叫收心而使自己不因外在而肆无忌惮的干扰而保持阴阳合一的状态。沙僧向着唐僧照顾马匹因此对心猿意马的组合起到促进作用。八戒负责心理负担,里面所以有很多生活必需品。消除心理负担就得到精神食粮。这些心理负担都离不开猪八戒的功劳。悟空保唐僧的健康成长。唐僧一步一步健康成长,心理负担也就越来越少。八戒的担子也就越来越轻。九环锡杖是如来给的佛宝对妖怪不起任何作用也反而成为心理负担。这就很好理解了。因为佛教非自然的心态给别人制造出多少心理负担。八戒所以说担实在太重。因为儒教佛教使众人的心理负担实在太重,看看多少人对悟空的态度就可想而知了。悟空总是这样的问题那样的问题,这都是无形的心理负担。这些负担都是猪八戒给担着,靠悟空来消除。悟空的担子其实才是最重的,因为他的责任重于天。所有人的问题都成为了他的问题。悟空这个母亲实在不好当,但必须给当好。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也就是这样深刻的道理。因此说悟空是何其美好的存在,而这世上几人看到了?为什么看不到?因为多少人都因佛教而迷乱,都在无形中制造孙悟空的问题。法由心生,还由心灭。使众人进入自然的轮回才彰显悟空真正的本事,作者写这本书的根本目的。毋庸置疑,吴承恩富有大爱之心。多少人以小人之心夺君子之腹,包括对老子的误解。我们这些龙的传人,炎黄子孙为此要拿出一定的态度而改邪归正才不枉是龙的传人和炎黄子孙。

师父喘息始定,抬头远见一簇松阴,内有几间房舍,着实轩昂,但见——

门垂翠柏,宅近青山。几株松冉冉,数茎竹斑斑。篱边野菊凝霜艳,桥畔幽兰映水丹。粉泥墙壁,砖砌围圜。高堂多壮丽,大厦甚清安。牛羊不见无鸡犬,想是秋收农事闲。

那师父正按辔徐观,又见悟空兄弟方到。悟净道:“师父不曾跌下马来么?”长老骂道:“悟空这泼猴,他把马儿惊了,早是我还骑得住哩!”行者陪笑道:“师父莫骂我,都是猪八戒说马行迟,故此着他快些。”那呆子因赶马,走急了些儿,喘气嘘嘘,口里唧唧哝哝的闹道:“罢了,罢了!见自肚别腰松,担子沉重,挑不上来,又弄我奔奔波波的赶马!”长老道:“徒弟啊,你且看那壁厢,有一座庄院,我们却好借宿去也。”行者闻言,急抬头举目而看,果见那半空中庆云笼罩,瑞霭遮盈,情知定是佛仙点化,他却不敢泄漏天机,只道:“好,好,好!我们借宿去来。”

猪八戒制造麻烦。悟空对马鞭策。唐僧差点无法驾驭。这都是暗示。我们正确的选择就是不要受到猪八戒的影响。马性格暴躁需要孙悟空的牵制而后由唐僧来驾驭。具体意思就是我们不要一味受到干扰而不能回家。向着心很重要。没了悟空的作用,一切都成为空谈。

这一回,佛教又来制造问题了。当然问题并不是单纯的问题也是唐僧的斋饭悟空的精神食粮。站在佛教的立场叫点化。站在道教的立场,阴性又来犯。悟空对佛教越来越明白因此对此早就明白。悟空属心。他的思维方式是与众不同的。他心境单纯,众人的问题都只在他的眼皮底下。我们更该明白,表面都是问题。内质才是真相。这只是一正一反的关系。因此,我们不仅要听众人说什么,更要看众人在做什么,用心思考才能得到事实真相。

长老连忙下马,见一座门楼,乃是垂莲象鼻,画栋雕梁。沙僧歇了担子,八戒牵了马匹道:“这个人家,是过当的富实之家。”行者就要进去,三藏道:“不可,你我出家人,各自避些嫌疑,切莫擅入。且自等他有人出来,以礼求宿,方可。”八戒拴了马,斜倚墙根之下。三藏坐在石鼓上。行者、沙僧坐在台基边。久无人出,行者性急,跳起身入门里看处,原来有向南的三间大厅,帘栊高控。屏门上,挂一轴寿山福海的横披画。两边金漆柱上,贴着一幅大红纸的春联,上写着:“丝飘弱柳平桥晚,雪点香梅小院春。”正中间,设一张退光黑漆的香几,几上放一个古铜兽炉。上有六张交椅,两山头挂着四季吊屏。

行者正然偷看处,忽听得后门内有脚步之声,走出一个半老不老的妇人来,娇声问道:“是什么人,擅入我寡妇之门?”慌得个大圣喏喏连声道:“小僧是东土大唐来的,奉旨向西方拜佛求经。一行四众,路过宝方,天色已晚,特奔老菩萨檀府,告借一宵。”那妇人笑语相迎道:“长老,那三位在那里?请来。”行者高声叫道:“师父,请进来耶。”三藏才与八戒、沙僧牵马挑担而入,只见那妇人出厅迎接。

那妇人见了他三众,更加欣喜,以礼邀入厅房,一一相见礼毕,请各叙坐看茶。那屏风后,忽有一个丫髻垂丝的女童,托着黄金盘、白玉盏,香茶喷暖气,异果散幽香。那人绰彩袖,春笋纤长;擎玉盏,传茶上奉。对他们一一拜了。茶毕,又吩咐办斋。三藏启手道:“老菩萨,高姓?贵地是甚地名?”妇人道:“此间乃西牛贺洲之地。小妇人娘家姓贾,夫家姓莫。幼年不幸,公姑早亡,与丈夫守承祖业,有家资万贯,良田千顷。夫妻们命里无子,止生了三个女孩儿,前年大不幸,又丧了丈夫,小妇居孀,今岁服满。空遗下田产家业,再无个眷族亲人,只是我娘女们承领。欲嫁他人,又难舍家业。适承长老下降,想是师徒四众。小妇娘女四人,意欲坐山招夫,四位恰好,不知尊意肯否如何。”三藏闻言,推聋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那妇人道:“舍下有水田三百余顷,旱田三百余顷,山场果木三百余顷。黄水牛有一千余只,况骡马成群,猪羊无数。东南西北,庄堡草场,共有六七十处。家下有八九年用不着的米谷,十来年穿不着的绫罗。一生有使不着的金银,胜强似那锦帐藏春,说什么金钗两行。你师徒们若肯回心转意,招赘在寒家,自自在在,享用荣华,却不强如往西劳碌?”那三藏也只是如痴如蠢,默默无言。那妇人道:“我是丁亥年三月初三日酉时生。故夫比我年大三岁,我今年四十五岁。大女儿名真真,今年二十岁;次女名爱爱,今年十八岁;三小女名怜怜,今年十六岁,俱不曾许配人家。虽是小妇人丑陋,却幸小女俱有几分颜色,女工针指,无所不会。因是先夫无子,即把他们当儿子看养,小时也曾教他读些儒书,也都晓得些吟诗作对。虽然居住山庄,也不是那十分粗俗之类,料想也配得过列位长老。若肯放开怀抱,长发留头,与舍下做个家长,穿绫着锦,胜强如那瓦钵缁衣,雪鞋云笠!”

三藏坐在上面,好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虾蟆,只是呆呆挣挣,翻白眼儿打仰。那八戒闻得这般富贵,这般美色,他却心痒难挠,坐在那椅子上,一似针戳屁股,左扭右扭的,忍耐不住,走上前,扯了师父一把道:“师父!这娘子告诵你话,你怎么佯佯不睬?好道也做个理会是。”那师父猛抬头,咄的一声,喝退了八戒道:“你这个孽畜!我们是个出家人,岂以富贵动心,美色留意,成得个什么道理!”那妇人笑道:“可怜,可怜!出家人有何好处?”三藏道:“女菩萨,你在家人,却有何好处?”那妇人道:“长老请坐,等我把在家人好处说与你听。”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春裁方胜着新罗,夏换轻纱赏绿荷;秋有新香糯酒,冬来暖阁醉颜酡。

四时受用般般有,八节珍羞件件多;衬锦铺绫花烛夜,强如行脚礼弥陀。

三藏道:“女菩萨,你在家人享荣华,受富贵,有可穿,有可吃,儿女团圆,果然是好。但不知我出家的人,也有一段好处。”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出家立志本非常,推倒从前恩爱堂。外物不生闲口舌,身中自有好阴阳。

功完行满朝金阙,见性明心返故乡。胜似在家贪血食,老来坠落臭皮囊。

诗的意思是:立志选择修行本来就与众不同,因此推倒众人的思维习惯:只是沉浸在维护自己爱护自己而损他人的心态。不因为外在而心生无谓的口舌之争,心无所扰成就自然的阴阳合一。真正修心成功就达到了仙居,对自己和他人的内心真正了解就回到自己本来的家。这实在胜过活在小小的世界里对自己和他人成就多少的伤害,到老了只留下一具臭躯壳。

佛教看似点化。他的这些诱惑都是八戒的向往佛教却不得而知。这些事实无疑在讽刺佛教所谓的点化。说什么斋僧向善其实都是在诱惑纵容着八戒而使多少人不知不觉学了坏。唐僧不为所动。由此表现出,唐僧虽然是佛教徒,但是有着自己明确的目标:见性明心,守护内心阴阳,有着最高的精神追求,因此富贵荣华动摇不了他内心的这份选择。因为有自己向善的信仰,金钱富贵所以无法收买。他毫不犹豫的骂八戒是孽畜。为了身外物而活不就是活得似个动物吗?唐僧拿出他应该的态度没有受到八戒的影响,因此叫唐僧不忘本。

我们若向着猪八戒就成了猪八戒,而后只能成为怎样的为人?每个人的心里也住着一个孙悟空一个猪八戒。我们有着唐僧这样理性的选择很重要。向着猪八戒,为人自然成了猪八戒,为了金钱利益而活虽然也有他的优点可是终究活得似个动物;向着孙悟空所以重视以心换心,重视公正,重视情义,重视良心,重视责任,重视自强自立自爱,重视学习成就更大的人生价值。哪种选择更好一些一目了然。若想要真正的好就一定会选择孙悟空。若要迷信钱财,就注定成为钱奴成为猪八戒享受猪八戒所向往的安逸。

其实又为什么说佛教点化呢?佛教的本来确实是劝人为善的只是方法错了不知道而已。道教悲天悯人明白自然规则,说是点化也确实由心而发。不知道到知道总有一个过程。现在的多少人因为佛教而迷惑应该学习转向。

那妇人闻言大怒道:“这泼和尚无礼!我若不看你东土远来,就该叱出。我倒是个真心实意,要把家缘招赘汝等,你倒反将言语伤我。你就是受了戒,发了愿,永不还俗,好道你手下人,我家也招得一个。你怎么这般执法?”三藏见他发怒,只得者者谦谦,叫道:“悟空,你在这里罢。”行者道:“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教八戒在这里罢。”八戒道:“哥啊,不要栽人么。大家从长计较。”三藏道:“你两个不肯,便教悟净在这里罢。”沙僧道:“你看师父说的话。弟子蒙菩萨劝化,受了戒行,等候师父。自蒙师父收了我,又承教诲,跟着师父还不上两月,更不曾进得半分功果,怎敢图此富贵!宁死也要往西天去,决不干此欺心之事。”那妇人见他们推辞不肯,急抽身转进屏风,扑的把腰门关上。师徒们撇在外面,茶饭全无,再没人出。八戒心中焦燥,埋怨唐僧道:“师父忒不会干事,把话通说*了。你好道还活着些脚儿,只含糊答应,哄他些斋饭吃了,今晚落得一宵快活。明日肯与不肯,在乎你我了。似这般关门不出,我们这清灰冷灶,一夜怎过?”悟净道:“二哥,你在他家做个女婿罢。”八戒道:“兄弟,不要栽人。从长计较。”行者道:“计较甚的?你要肯,便就教师父与那妇人做个亲家,你就做个倒踏门的女婿。他家这等有财有宝,一定倒陪妆奁,整治个会亲的筵席,我们也落些受用。你在此间还俗,却不是两全其美?”八戒道:“话便也是这等说,却只是我脱俗又还俗,停妻再娶妻了。”沙僧道:“二哥原来是有嫂子的?”行者道:“你还不知他哩,他本是乌斯藏高老儿庄高太公的女婿。因被老孙降了,他也曾受菩萨戒行,没及奈何,被我捉他来做个和尚,所以弃了前妻,投师父往西拜佛。他想是离别的久了,又想起那个勾当,却才听见这个勾当,断然又有此心。呆子,你与这家子做了女婿罢,只是多拜老孙几拜,我不检举你就罢了。”那呆子道:“胡说,胡说!大家都有此心,独拿老猪出丑。常言道:和尚是色中饿鬼。那个不要如此?都这们扭扭捏捏的拿班儿,把好事都弄得裂了。这如今茶水不得见面,灯火也无人管,虽熬了这一夜,但那匹马明日又要驮人,又要走路。再若饿上这一夜,只好剥皮罢了。你们坐着,等老猪去放放马来。”

佛教对内心太不明白才有了这些事。唐僧一心向善有着自己决然的追求。悟空为原始大脑,他对这些不可能感兴趣。沙僧向着唐僧悟空对八戒起到克制作用。只有八戒会被诱惑。因为外在的干扰,八戒就是个定时炸弹。我们一定注意用心和对自己想要什么一定要清楚。人生没有目标如同无头苍蝇。目标非常重要。八戒的家就是悟空,而八戒思东想西,因此老婆一个又一个。老婆代表什么?一个个的信仰。因为八戒信仰多追求多因此贪得不厌到最后连自己是谁到底想要什么也不知道,于是除了烦恼还是烦恼。

八戒以己度人说大家都有他这样的想法 ,其实这几人当中只有他这样想 ,说和尚是色中饿鬼这非常诚实。佛教走极端认为*乃万恶之源提倡人为的禁欲,信佛的和尚自然会成了色中饿鬼。佛教思想劝人为善的方式逆道而为造就了更多的罪恶。好就是好所以成就罪恶的事实。

那呆子虎急急的,解了缰绳,拉出马去。行者道:“沙僧,你且陪师父坐这里,等老孙跟他去,看他往那里放马。”三藏道:“悟空,你看便去看他,但只不可只管嘲他了。”行者道:“我晓得。”这大圣走出厅房,摇身一变,变作个红蜻蜓儿,飞出前门,赶上八戒。

那呆子拉着马,有草处且不教吃草,嗒嗒嗤嗤的赶着马,转到后门首去。只见那妇人,带了三个女子,在后门外闲立着,看菊花儿耍子。他娘女们看见八戒来时,三个女儿闪将进去,那妇人伫立门首道:“小长老那里去?”这呆子丢了缰绳,上前唱个喏,道声:“娘!我来放马的。”那妇人道:“你师父忒弄精细,在我家招了女婿,却不强似做挂搭僧,往西跄路?”八戒笑道:“他们是奉了唐王的旨意,不敢有违君命,不肯干这件事。刚才都在前厅上栽我,我又有些奈上祝下的,只恐娘嫌我嘴长耳大。”那妇人道:“我也不嫌,只是家下无个家长,招一个倒也罢了,但恐小女儿有些儿嫌丑。”八戒道:“娘,你上复令爱,不要这等拣汉。想我那唐僧人才虽俊,其实不中用。我丑自丑,有几句口号儿。”妇人道:“你怎的说么?”八戒道:我——

虽然人物丑,勤紧有些功。若言千顷地,不用使牛耕。只消一顿钯,布种及时生。没雨能求雨,无风会唤风。房舍若嫌矮,起上二三层。地下不扫扫一扫,阴沟不通通一通。家长里短诸般事,踢天弄井我皆能。”

那妇人道:“既然干得家事,你再去与你师父商量商量看。不尴尬,便招你罢。”八戒道:“不用商量!他又不是我的生身父母,干与不干,都在于我。”妇人道:“也罢,也罢,等我与小女说。”看他闪进去,扑的掩上后门。八戒也不放马,将马拉向前来。怎知孙大圣已一一尽知,他转翅飞来,现了本相,先见唐僧道:“师父,悟能牵马来了。”长老道:“马若不牵,恐怕撒欢走了。”行者笑将起来,把那妇人与八戒说的勾当,从头说了一遍,三藏也似信不信的。

少时间,见呆子拉将马来拴下,长老道:“你马放了?”八戒道:“无甚好草,没处放马。”行者道:“没处放马,可有处牵马么?”呆子闻得此言,情知走了消息,也就垂头扭颈,努嘴皱眉,半晌不言。又听得呀的一声,腰门开了,有两对红灯,一副提壶,香云霭霭,环珮叮叮,那妇人带着三个女儿,走将出来,叫真真、爱爱、怜怜,拜见那取经的人物。那女子排立厅中,朝上礼拜。

那三藏合掌低头,孙大圣佯佯不睬,这沙僧转背回身。你看那猪八戒,眼不转睛,淫心紊乱,色胆纵横,扭捏出悄语低声道:“有劳仙子下降。娘,请姐姐们去耶。”那三个女子,转入屏风,将一对纱灯留下。妇人道:“四位长老,可肯留心,着那个配我小女么?”悟净道:“我们已商议了,着那个姓猪的招赘门下。”八戒道:“兄弟,不要栽我,还从众计较。”行者道:“还计较什么?你已是在后门首说合的停停当当,娘都叫了,又有什么计较?师父做个男亲家,这婆儿做个女亲家,等老孙做个保亲,沙僧做个媒人。也不必看通书,今朝是个天恩上吉日,你来拜了师父,进去做了女婿罢。”八戒道:“弄不成,弄不成!那里好干这个勾当!”行者道:“呆子,不要者嚣,你那口里娘也不知叫了多少,又是什么弄不成?快快的应成,带携我们吃些喜酒,也是好处。”他一只手揪着八戒,一只手扯住妇人道:“亲家母,带你女婿进去。”那呆子脚儿趄趄的要往那里走,那妇人即唤童子:“展抹桌椅,铺排晚斋,管待三位亲家。我领姑夫房里去也。”一壁厢又吩咐庖丁排筵设宴,明晨会亲,那几个童子,又领命讫。他三众吃了斋,急急铺铺,都在客座里安歇不题。

却说那八戒跟着丈母,行入里面,一层层也不知多少房舍,磕磕撞撞,尽都是门槛绊脚。呆子道:“娘,慢些儿走,我这里边路生,你带我带儿。”那妇人道:“这都是仓房、库房、碾房各房,还不曾到那厨房边哩。”八戒道:“好大人家!”磕磕撞撞,转湾抹角,又走了半会,才是内堂房屋。那妇人道:“女婿,你师兄说今朝是天恩上吉日,就教你招进来了。却只是仓卒间,不曾请得个阴阳,拜堂撒帐,你可朝上拜八拜儿罢。”八戒道:“娘,娘说得是,你请上坐,等我也拜几拜,就当拜堂,就当谢亲,两当一儿,却不省事?”他丈母笑道:“也罢,也罢,果然是个省事干家的女婿。我坐着,你拜么。”咦!满堂中银烛辉煌,这呆子朝上礼拜,拜毕道:“娘,你把那个姐姐配我哩?”他丈母道:“正是这些儿疑难:我要把大女儿配你,恐二女怪;要把二女配你,恐三女怪;欲将三女配你,又恐大女怪。所以终疑未定。”八戒道:“娘,既怕相争,都与我罢,省得闹闹吵吵,乱了家法。”他丈母道:“岂有此理!你一人就占我三个女儿不成!”八戒道:“你看娘说的话。那个没有三房四妾?就再多几个,你女婿也笑纳了。我幼年间,也曾学得个熬战之法,管情一个个伏侍得他欢喜。”那妇人道:“不好,不好!我这里有一方手帕,你顶在头上,遮了脸,撞个天婚,教我女儿从你跟前走过,你伸开手扯倒那个就把那个配了你罢。”呆子依言,接了手帕,顶在头上。有诗为证,诗曰:

痴愚不识本原由,色剑伤身暗自休。从来信有周公礼,今日新郎顶盖头。

痴愚之人不明白道教这样本来的缘由,为了这么多的信仰追求就如剑伤身最后毁了自己。从来众人总是如此迷信,促使猪八戒又当新郎顶盖头。

那呆子顶裹停当,道:“娘,请姐姐们出来么。”他丈母叫:“真真、爱爱、怜怜,都来撞天婚,配与你女婿。”只听得环珮响亮,兰麝馨香,似有仙子来往,那呆子真个伸手去捞人。两边乱扑,左也撞不着,右也撞不着。来来往往,不知有多少女子行动,只是莫想捞着一个。东扑抱着柱科,西扑摸着板壁,两头跑晕了,立站不稳,只是打跌。前来蹬着门扇,后去汤着砖墙,磕磕撞撞,跌得嘴肿头青,坐在地下,喘气呼呼的道:“娘啊,你女儿这等乖滑得紧,捞不着一个,奈何,奈何!”那妇人与他揭了盖头道:“女婿,不是我女儿乖滑,他们大家谦让,不肯招你。”八戒道:“娘啊,既是他们不肯招我啊,你招了我罢。”那妇人道:“好女婿呀!这等没大没小的,连丈母也都要了!我这三个女儿,心性最巧,他一人结了一个珍珠緌锦汗衫儿。你若穿得那个的,就教那个招你罢。”八戒道:“好,好,好!把三件儿都拿来我穿了看。若都穿得,就教都招了罢。”那妇人转进房里,止取出一件来,递与八戒。那呆子脱下青锦布直裰,取过衫儿,就穿在身上,还未曾系上带子,扑的一跷,跌倒在地,原来是几条绳紧紧绷住。那呆子疼痛难禁,这些人早已不见了。

却说三藏、行者、沙僧一觉睡醒,不觉的东方发白。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得那大厦高堂,也不是雕梁画栋,一个个都睡在松柏林中。慌得那长老忙呼行者,沙僧道:“哥哥,罢了,罢了!我们遇着鬼了!”孙大圣心中明白,微微的笑道:“怎么说?”长老道:“你看我们睡在那里耶!”行者道:“这松林下落得快活,但不知那呆子在那里受罪哩。”长老道:“那个受罪?”行者笑道:“昨日这家子娘女们,不知是那里菩萨,在此显化我等,想是半夜里去了,只苦了猪八戒受罪。”三藏闻言,合掌顶礼,又只见那后边古柏树上,飘飘荡荡的,挂着一张简帖儿。沙僧急去取来与师父看时,却是八句颂子云——

结菩萨留下几段颂子云:

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萨请下山。普贤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间。

圣僧有德还无俗,八戒无禅更有凡。从此静心须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

黎山老母,观音菩萨,普贤文殊各自的心境如何?他们对本性了解多少?如果真正了解也不会有此一难。因为自觉得知道而事实却是不知道。因为自觉得不知道而事实却是越来越知道。事事两面性。每件事自然都有他好的一面与不好的一面。悟空拿着菩萨好的一面正好教育八戒随了自己的心意。

佛教中人不明白本性用美色富贵试探唐僧师徒取经的决心 ,其实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因为以自己的世界观为中心而对本性的不了解才产生不信任。佛教思想与道教思想的矛盾具体体现在哪?佛教被固有想法锁住而驻足不前。本性飞速成长对这一切越来越明白。佛教用这样逆道而为的劝人为善的方式做了多少的坏事却不得而知。潜意识是八戒的克星自然反对八戒这样的行为。唐僧就需要有意识的向着本性才能成就自然的阴阳合一。本性的样子菩萨们根本就不明白。菩萨们对心根本就不了解才有了这一难。

大脑自然善于思考。悟空因此一直探索意识里的问题,解决意识里的问题而回归正轨。不论儒教思想还是佛教思想都存在着太多的问题,也是唐僧师徒一路西行需要解决的问题。玉帝如来菩萨总觉得自己没有问题,被反对了总觉得只是别人的问题。殊不知这些所谓别人的问题却是自己的问题。我因为是太阳,一切所以可以尽收眼底。我因为是阴暗,所以总看不清自己和别人却总觉得别人阴暗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阴暗。

因为懂得信任就懂得欣赏懂得赞美和懂得用事实道理提出反对意见。因为不懂得信任于是才产生了这么多的自以为是,试探,否定,人身攻击,其实只是反应出自己内心的自相矛盾。正因为自己不够向善才会对本性向善的怀疑。正因为自己的内心不清澈才感觉本性的内心不清澈。正因为内心的阴暗,才感知到外在因此也是阴暗的。说到底就是以己度人。

社会因儒教思想佛教思想而使众人的内心被严重污染。心灵被严重污染也只能成为另外一种混浊的状态。用这样混浊的状态如何感知如水般清纯的心?一切社会现实所以必然如此。

那长老、行者、沙僧正然唱念此颂,只听得林深处高声叫道:“师父啊,绷*我了!救我一救!下次再不敢了!”三藏道:“悟空,那叫唤的可是悟能么?”沙僧道:“正是。”行者道:“兄弟,莫睬他,我们去罢。”三藏道:“那呆子虽是心性愚顽,却只是一味蠙直,倒也有些膂力,挑得行李,还看当日菩萨之念,救他随我们去罢,料他以后再不敢了。”那沙和尚却卷起铺盖,收拾了担子;孙大圣解缰牵马,引唐僧入林寻看。咦!这正是:从正修持须谨慎,扫除爱欲自归真。毕竟不知那呆子凶吉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爱欲就是指八戒这个七情六欲。 不为金钱富贵所扰,不迷信,注重反思把探索内心和为人的最大价值与意义放在第一位。八戒因此需要被理性克制。因为菩萨们对唐僧师徒的试探,菩萨们的心境和八戒的本来面目,唐僧的人生选择,沙僧的为人让悟空更加明白。唐僧此时对众人也有了基本认识。八戒是怎样的存在?我们对此明白。想要见性明心,对八戒绝对纵容不得。

如何端正自己的内心呢?当然是将心比心,不走极端而使内心达到自然的平衡。

试探之举自然是对他人的不信任不尊重。这种做法不合理。佛教总在用着错误的方式适得其反不过正好促进了本性的成长。佛教的无用给悟空又提供了便利。没有儒教佛教就衬托不出悟空的好。这也就应了老子说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之理。

栏目热文

西游记第8回简介一句话(西游记的故事简介一句话概括)

西游记第8回简介一句话(西游记的故事简介一句话概括)

猴爸说: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也是成长最快的途径。今天是猴爸陪你读书的第10天,共读的第1本书——吴承恩的作品《西游记》...

2024-04-26 06:11:07查看全文 >>

西游记第二十六回简介(西游记第26回概述)

西游记第二十六回简介(西游记第26回概述)

前言:作者陆续发布的《西游记》各章回的故事梗概最接近原著内容,保留了书中的主要人物、地点、故事情节、经典语句等。阅读此文...

2024-04-26 05:47:46查看全文 >>

西游记19回内容介绍(西游记19回内容概括)

西游记19回内容介绍(西游记19回内容概括)

一、题目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二、梗概孙悟空追赶猪妖,直追至福陵山云栈洞,猪妖现出本相,拿出九齿钉耙来战,孙...

2024-04-26 05:56:05查看全文 >>

西游记第六十九回简介(西游记二十九回简介)

西游记第六十九回简介(西游记二十九回简介)

猴爸说: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也是成长最快的途径。今天是猴爸陪你读书的第70天,共读的第1本书——吴承恩的作品《西游记》...

2024-04-26 05:40:36查看全文 >>

西游记第18回详解(西游记第36回内容详细)

西游记第18回详解(西游记第36回内容详细)

一、题目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二、梗概唐僧与孙悟空行至乌斯藏国的高老庄,被请去捉拿猪妖。孙悟空救出被猪妖掳去的高...

2024-04-26 05:57:41查看全文 >>

西游记第6回简介(西游记 第六回简介)

西游记第6回简介(西游记 第六回简介)

南海观音学徒木叉助天王,被战胜。观音又荐二郎神。二郎神与悟空大战,太上老君在天观战,丢下金刚套,击中悟空。众神押其回上界...

2024-04-26 05:52:59查看全文 >>

西游记第9回概述(西游记第29回内容简介)

西游记第9回概述(西游记第29回内容简介)

一、《西游记》第九回题目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二、《西游记》第九回梗概长安城外泾河岸边,渔翁张稍和樵夫...

2024-04-26 05:56:39查看全文 >>

西游记第42回介绍(西游记59回简介)

西游记第42回介绍(西游记59回简介)

前言:作者陆续发布的《西游记》各章回的故事梗概,最接近原著内容,保留了书中的主要人物、地点、故事情节、经典语句等。阅读此...

2024-04-26 05:47:25查看全文 >>

西游记第91回简介(西游记第100回简介)

西游记第91回简介(西游记第100回简介)

九十一回:西行五六日,至金平府慈云寺。正月十五观灯,唐僧被妖怪掳走。悟空寻至青龙山玄英洞,悟空独斗三犀牛精(辟寒辟暑辟尘...

2024-04-26 05:45:19查看全文 >>

家用味精好还是鸡精好(家里用鸡精好还是味精好)

家用味精好还是鸡精好(家里用鸡精好还是味精好)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乐子,想的办法!小谈食刻和你一起认真对待吃下的食物!导读...

2024-04-26 06:10:18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