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一朝鲸落万物生原文(秋雨落寒霜原文)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4-05-01 10:07:42作者:YD166手机阅读>>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大海深处,广袤荒漠。鲸,生于斯,长于斯,落于斯。鲸落,最后拥抱大海的方式。一朝鲸落,万物重生。鲸,悲寂潇潇下,繁荣此中开。鲸落,世上最为壮美的重生。” 4月4日,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炳耀副教授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布了这样一首小诗。与此同时,“我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一时间也成为了网络热词。 原来,4月2日下午,中科院“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完成2020年度第一个科考航次(TS16航次)后,返回三亚。60名科考队员带回了本航次一个重要成果——在南海1600米深处发现了鲸落。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对于我国深海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朝鲸落万物生原文,秋雨落寒霜原文(1)

海蓝时见鲸,鲸终落于海

何为鲸落?陈炳耀告诉《新华日报·科技周刊》记者,鲸落是指鲸鱼死去后沉入海底的过程。 鲸落之后,会在海底形成非凡的鲸落生态系统(whale-fall ecosystem),与热液、冷泉一同被称为是深海生命的“绿洲”。在贫瘠的海洋深处,鲸落供养着众多的生物,包括少数一些与鲸落共生的无脊椎动物。在北太平洋深海中,至少有43个种类12490个生物体依靠鲸落生存,其中一些是鲸落特有种类。同时,鲸落还促进了海洋上层有机物向海洋中下层的运输,在海洋碳汇中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我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是什么样子?乘坐“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发现鲸落的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谢伟副教授在“南方海洋实验室”公众号中这样写道:“此次发现的鲸落位于南海深海1600米处,在南海中部海山上。这处鲸落长约3米,根据其形态特征,初步估计为一只齿鲸尸体,初步被认为是鸟嘴鲸。该鲸落附近有数十只白色铠甲虾、红虾、蠕虫以及数只鼬鳚鱼,呈现区带分布。该落鲸尾部仍然能观察到有机组织,提示该鲸落的降解时间可能并不是很长。” 一鲸落,万物生。化石研究表明,鲸落与少数无脊椎动物的共生现象可能在3000万年前就已经存在。陈炳耀介绍,整个鲸落现象一共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在鲸尸下沉至海底过程中,盲鳗、鲨鱼、一些甲壳类生物等以鲸尸中的柔软组织为食,期间90%的鲸尸将被分解;之后,一些海洋生物——包括蠕虫和盲眼虾等——会在尸体旁一点点吃掉残余物;随后,细菌会分解骨脂质,制造硫化氢——一种有臭鸡蛋味道的化学物质,成千上万的化能自养海洋生物再将硫化氢转为能量,供它们生养与繁殖;最后,当残余鲸落当中的有机物质被消耗殆尽后,鲸骨的矿物遗骸就会作为礁岩成为生物们的聚居地。“这个过程也可以归纳为移动清道夫阶段、机会主义者阶段、化能自养阶段,最后成为礁岩,整个过程促进了深海生命的繁荣。”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都知道,如果有幸在沙滩上发现死去的鲸鱼时,千万不要离它太近,因为可能会遭遇“鲸鱼爆炸”。同样,在海洋中死亡的鲸鱼几天内就会在体内产生气体,使身体发生膨胀。“不过,如果在鲸鱼刚刚死亡后有鲨鱼等食肉鱼类对尸体啃食,将腹部撕裂,那么气体会逐渐流失,不会发生过度膨胀。”陈炳耀表示。

鲸落,为何为引发一波强势“围观”

此次,当我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的消息传来,不仅让生物爱好者十分振奋,也在各媒体平台引发了一波强势“围观”。 为何鲸落如此“引人注目”?南京江豚保护协会秘书长姜盟与《新华日报·科技周刊》记者分享了他的观点:“目前,全世界也只不过发现了50座鲸落,这一次,更是首次在我国发现鲸落,我们难得能够通过比较清晰的影像观察到鲸落的样子。” 在姜盟看来,鲸落是一种生命的奇迹。“从鲸落的骸骨,可以看到其浪漫壮丽的一生。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作为延伸,开启了更多生命。想象一下,无数动物可以饱餐一顿,贝类有了寄居的地方,螃蟹挥动着钳子,不时有鱼群穿过……无数生物在这里繁衍生息,一个大型鲸落可以供养各色海底生物十几年乃至数百年。” 众所周知,鲸鱼是海洋中最大的哺乳动物。一头成年蓝鲸的身长可达30米,体重超过150吨,有一架波音喷气式飞机那么大。它的心脏大得像一辆小轿车,舌头上可以同时站立50个人。当它浮出水面呼吸时,喷出的水柱至少有9米高。为何当他们死亡之时如此“悄无声息”呢? 陈炳耀表示,其实,在鲸类数量繁盛的时候,可能每几十公里的距离就会有一个鲸落。不过,由于人类对鲸类的捕*和环境恶化,地球上鲸类的数量正在急剧下降,直接导致鲸落的变少。虽然如此,但全球还会有一定数量的鲸落,只不过,由于目前人类的探测技术和探测范围有限,鲸落被发现的几率自然就比较小。此外,少部分死亡鲸类会漂浮到岸边,人类不会将其回葬大海,自然不能形成鲸落。

水中的精灵,人类亲密的伙伴

鲸落尚且如此唯美,那么,当鲸鱼活着的时候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这些生活在海洋中的庞然大物对人类来说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陈炳耀表示,在中国近岸水域,偶尔能见到小须鲸、伪虎鲸、虎鲸等等。但对于他本人来说,他是布氏鲸的“超级粉丝”。 “2018年初,发现网络上流传广西涠洲岛附近的布氏鲸视频后,我第一时间赶去现场调查。此后,在布氏鲸栖息涠洲岛有限的几个月中,我们团队全程跟踪调查。”今年4月,陈炳耀团队依旧“漂泊”在涠洲岛附近海域。“涠洲岛海域所发现的鲸鱼—布氏鲸,是中国大陆发现的首例近海岸分布的大型鲸类群体。”陈炳耀说。 陈炳耀从2004年开始研究小型鲸类。2014-2015年在国外留学期间,他正式接触到大型鲸类的研究,从此爱上了这些庞然大物。 “在茫茫大海上,当你发现庞大的身影,或露出光滑的背脊,或愉快地甩一甩尾巴,怡然自得,这种感觉,只有‘鲸’喜。”说起与这些“大可爱”们有关的趣事,陈炳耀滔滔不绝,“每一次与鲸的邂逅都是令人兴奋的。有时候布氏鲸会跟着船行进,我在船头可以看见它庞大的身驱和圆滚滚的身体;有时候我们停船找寻它的时候,它会突然从船头钻出,溅你一身水,我们的一台摄像机还被它淋湿,返厂维修了;我有时看见它们张开硕大嘴巴捕食,看着鱼儿在周边跳来跳去;有时我们也会发现鲸鱼排泄……” 说完一些有趣的事情后,陈炳耀严肃地说道:“鲸鱼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干扰,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能为鲸鱼的生存提供一些帮助。” 在地球上,无数的生命共同组成庞大的生物圈。每一种生物,其实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活着的时候,它们各自绽放生命的光彩,死去的时候,或许是另一种“浪漫”。 今年的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地球孕育万物生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善待生命,才能感知生命之美。 交汇点记者 叶真

,

栏目热文

寄春坊顾校书原文(春日寄陈舍人全文)

寄春坊顾校书原文(春日寄陈舍人全文)

01讲到元稹,世人大多乐于盯着他的情史说事,他为官正直的一面,以及倡导新乐府的功绩,往往被忽视了。元稹生于唐代宗大历十四...

2024-05-01 10:44:36查看全文 >>

朝生暮落又如何原文(雨归朝起踏归途原文)

朝生暮落又如何原文(雨归朝起踏归途原文)

谈到《王者荣耀》与传统文化的联动,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都是那些蕴含许多传统文化元素的皮肤原画。但大伙知道吗,除了外...

2024-05-01 10:31:43查看全文 >>

可怜白发生释义和赏析(可怜白发生全诗翻译)

可怜白发生释义和赏析(可怜白发生全诗翻译)

传奇爱国词人辛弃疾,二十岁时曾为抗金义军领袖,仅率五十骑就敢深入金营斩杀叛徒。回归南宋后,辛弃疾原以为可以大展拳脚,收复...

2024-05-01 10:13:09查看全文 >>

可怜白发生古诗(雪怕春迟的古诗)

可怜白发生古诗(雪怕春迟的古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词:品辛...

2024-05-01 10:19:15查看全文 >>

可怜白发生是虚写吗

可怜白发生是虚写吗

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阅读下面语...

2024-05-01 09:57:47查看全文 >>

枯木望春天原文(枯木逢春原文及翻译)

枯木望春天原文(枯木逢春原文及翻译)

惟愿点滴耕耘,不负韶华!飞花令·心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宋·程颢《春日偶成》图:选自绘本《神笔》,[美]陆...

2024-05-01 10:20:53查看全文 >>

可怜白发生全诗(可怜白发生什么意思)

可怜白发生全诗(可怜白发生什么意思)

阳春三月,我的满头白发在和煦的春风里熠熠生辉,轻舞飞扬,成为“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原野上,一道另类风景。白...

2024-05-01 09:58:00查看全文 >>

一落万物生原文(一鲸落万物生作文)

一落万物生原文(一鲸落万物生作文)

毕方鸟是我国古代神话《山海经》中的一种神鸟,被视为火神的使者。它被描绘为一只红鸟,形象为只有一只脚,这只脚非常强大,能够...

2024-05-01 10:06:18查看全文 >>

可怜今夕月原文(流水今日明月前身原文)

可怜今夕月原文(流水今日明月前身原文)

木兰花慢【宋】辛弃疾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

2024-05-01 10:28:25查看全文 >>

归来长恐已春迟译文(何须洛浦遥相见译文)

归来长恐已春迟译文(何须洛浦遥相见译文)

惊蛰至,桃始华!惊蛰时节,万物生长,桃花开得满山红。惊蛰在“九九”之末,大地回暖之际,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惊蛰...

2024-05-01 10:20:02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