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7《蜀游山水》黄宾虹 151×82cm 纸本设色
1948年84岁(题识85)
2021嘉德秋拍 估价1800-2800万元
三、笔墨:金刚杵和颗粒感
黄宾虹以篆籀入画,藏头护尾,起始无迹,笔力如金刚杵。黄宾虹在用笔理论总结中提过,说当今绘画之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壁坼等笔性总结,在前人处讲悬针、坠石、雁过、惊蛇、崩云、颓峰等书法美学,书法用笔在方寸之间讲动势,在绘画上求力度。所谓书画同源,笔者并不完全认同画法来自笔法的单向借鉴,书法同时也趋向画法,这在古老篆书中最为体现,我们看黄宾虹的题字,他的字像是一笔一划“画”出来的,而他的画又像一笔笔“写”出来的,自赵孟頫提倡的书画同源,东汉蔡邕早已给出答案:书肇于自然。书画同源于自然,以象形的心态写字,是发挥象形的视觉实用性、指示性,以书法的心态作画,是规制形象的法度意识,使形象具有文人气、士人气,宋代苏轼提倡的士人画理论精神在今天依旧闪耀光芒。黄宾虹早在白宾虹时期就研究透了历史现象,他说出了一个不比较的观念:先有笔墨痕,后能无笔墨痕。书画同不同源的问题,在他那里已经打散、和解。
图8《宿雨初收》黄宾虹 纸本设色
1952年88岁(题识89)
90×31.5cm(画心)27×31.5cm(诗堂)
2021嘉德秋拍 估价700-900万元
图9《为冯宗陈作笔墨山水》黄宾虹 纸本设色
1952年88岁(题识89叟)
103×48.5cm(画)355×49cm(字)
2021嘉德秋拍 估价980-1280万元
世人鲜闻黄宾虹随父亲开过制墨坊,他父亲从外地回乡时,竭力研究恢复古人李廷鲑造墨法,黄宾虹在“造墨论”中提过这个人名。有了制墨经历,对他墨法认识来说简直如虎添翼,“五百年一墨神”的称誉有着过硬的现实依据,观其画,有着一种手工的颗粒感,研磨、宿墨的物化反应发生在纸张上,有着独立的审美感受,只是看墨色本身,都是一种视觉享受。只有黄宾虹对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具有了深入掌握,才能创造出这种单纯、直白的审美现象,现代墨汁没有经过墨锭、砚台的研磨过程,只会产生液体渗透效果,而不可能出现颗粒感,且颗粒分粗细、浓淡、焦稀的变化,即使机器精密打造,也难以产生这种变化的差异感。这就像手工清洗胶片和机器清洗是两种效果,西方机洗照片彰显的是工业美感,现代墨汁的美学还未达到巅峰之作。
黄宾虹《造墨论》中墨分三种:“石墨最古,松煤次之,油烟最近。”李廷鲑制墨法属松煤,多取歙县当地黄山古松,密度坚硬如玉,纹路细致如犀,因地质而独特,黄宾虹就是歙县人,有着天然无争的地域文化优势。
图10《岩松归舟》黄宾虹103×61cm 纸本设色
1949年85岁(题识86叟)
2021嘉德秋拍 估价180-3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