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发射的MGM-166,可见其弹头处显然没有安装光学导引头
但关于MGM-166的导引系统以及其具体工作原理,由于保密严格,我们知之甚少,只知道它是一种“半射后不管”的导弹。而且单从外表来看,MGM-166上也没有安装任何类似于光学导引头的部件。直到穿甲哥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于2007年9月解密的文档中,读到这么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Some of the subsystems involved in this test included the optical head assembly head mirror stabilization, a new guidance electronics package and the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导弹的一些子系统在该次实验中得到了测试,其中包括图像稳定头部光学系统,新的制导电子系统和从内部测量导弹参数的系统)
【上面灰色底纹部分设置为“引用”】
那么从这句话中,我们至少能获得一个明确的信息点——MGM-166弹体内部安装有陀螺仪一类的稳定系统(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后来,穿甲哥还是尽力获得了MGM-166的一段试射录像,并将其中的一个片段制成了超慢动作动图放在这里。这是2003年12月18日的一次试射,目标是2400m外的一辆M60坦克。从视频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MGM-166的飞行路线不是一条直线或是抛物线,而是先是呈规则的抛物线,突然由划出一道明显的S型曲线奔向目标——这样奇特的飞行路线,结合前面MGM-166弹体内装有陀螺仪、发射车上安装有激光发射器这一细节,一切便都说得通了。
半主动激光制导模式下,导弹追踪激光发射器照射在目标上的信号点飞行(这里放的是半主动雷达制导的图片)
根据穿甲哥的推测,MGM-166在大部分的飞行过程中都处于陀螺仪惯性制导飞行(即沿规律的抛物线飞行),在距离目标500m左右时导弹启动激光半主动制导,追踪发射车上激光发射器在目标车辆上打出的目标点并不断进行修正,直至命中目标。
上面视频中导弹突然做出的S型机动,便是导弹进入激光半主动制导模式后不断修正飞行姿态造成的。这种惯性制导 末端激光半主动制导的模式,确实也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所宣传的“半射后不管”所吻合。
注:经过讨论,穿甲哥的这一猜测也获得了 大佬的肯定和支持,特此感谢!
3.最大的谜团——MGM-166的真实威力
由于前文解释过的原因,作为“动能反坦克导弹”这一全新武器概念至今以来唯一的实践者,MGM-166的真实威力至今仍处于高度保密状态,在穿甲哥能够找到的任何资料中都找不到关于MGM-166战斗部构型、靶板试射结果乃至是理论穿深数值的任何具体细节。
但是这么刺激的一个环节,穿甲哥怎么忍心让读者老爷们失望呢?接下来,穿甲哥将就已知的一些技术细节粗暴地推测一下MGM-166可能的战斗部构型,进而推测其真实威力。
罕见的MGM-166去除整流罩试射的照片,留意其尾翼构型会导致弹体高速自旋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MGM-166使用的是类似坦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高硬度金属弹芯。那么接下来,穿甲哥将结合美军现有的长杆穿甲弹对MGM-166穿甲弹芯的性能进行估测。
图中M829系列的平头弹芯均为贫铀弹芯,其余的是碳化钨弹芯
对于MGM-166中的穿甲弹芯的直径,穿甲哥觉得已无太多悬念——24mm——这也是绝大多数美军105/120mm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最佳弹芯直径,这个口径不会过大而导致穿甲威力过度衰减,也不会过小而导致弹芯过早碎裂。
从公开资料中我们也能知道,MGM-166采用的是碳化钨弹芯而不是性能更加优良的贫铀弹芯。这应该是由于MGM-116自身结构强度不足的缘故,为避免弹芯反向损坏弹体或是过早断裂而做出的妥协。
美军120mm坦克滑膛炮发射的M829系列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贫铀弹芯质量分别为3.94kg(M829的C786弹芯)、4.64kg(M829A1的C380)、4.74kg(M829A2的C792)。根据MGM-116的研发时间我们不妨猜测,MGM-116动能反坦克导弹中的碳化钨穿甲弹芯长度应介乎于M829A1和M829A2的水平之间(由图片中也能看到,其长度确实约在500-550mm这个范围)。而贫铀与碳化钨的密度比约为19.10:15.63,也就是说在弹芯长度介乎于A1和A2之间的情况下,MGM-166的碳化钨弹芯的质量应约为3.84kg,比第一期M829贫铀穿甲弹还低2.5%。
注:关于MGM-166的弹芯质量,在洛马的文件中非常含糊地形容为“3kg KE warhead”,但穿甲哥认为这个数据过于含糊,最后还是决定自己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