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有感》这首通谱体的艺术歌曲,莫扎特通过对钢琴伴奏织体的设计完美地配合了乐曲旋律的律动,成为互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在前奏的1-2小节处,从一个弱的力度开始,低音声部的长音、高音声部先上后下的分解和弦,很好地营造了一种宁静、安逸的氛围。
低音
从13小节开始,钢琴的伴奏织体变化为柱式和弦,音乐的情绪表现得更加坚定,很好地突出了旋律节奏的动力,主辅声部层次明显。
在23-25小节处,钢琴伴奏织体有着呼应的形态特征,连绵不断,并且在46-47小节处也运用了相同的处理手法。
在26小节高音旋律声部是一个四音列的下行,钢琴伴奏的高音声部也每一拍的弱位进行呼应,并在27小节进行了一次变化的重复。
钢琴伴奏的高音
其中,在乐曲的56小节处,钢琴伴奏声部与旋律的节奏型相同,织体为纵向的和弦形式,色彩浓厚,音响也更加的饱满。
63小节处,钢琴伴奏是一个四声部的进行,低音为Sol-Dol-Re-Re的八分音符单音形式,高音声部是三声部的柱式和弦,且与旋律音一致,在节奏上与旋律形成交替。
在103小节处,钢琴伴奏也是一个四声部的织体形式,高音声部是旋律,内声部是一个八分音符的流动层,低音声部则是两个音构成音程的下行。
钢琴伴奏织体
<<·——艺术歌曲《黄昏有感》的演唱技巧——·>>
一部艺术歌曲作品的完美呈现,离不开演唱者认真、细致、准确的二度创作,且由于艺术歌曲中歌词的文学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