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为什么我要做3.0T的核磁共振,1.5T的不行吗?听说1.5T的还便宜呢!”
这样的问题其实在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毕竟膝关节核磁共振的检查并不罕见。很多半月板损伤或者韧带损伤的患者,都会选择这种检查方式,来判断膝关节的内部情况。
有的患者伤得不重,就保守治疗,进行康复方面的功能锻炼;有的患者伤得挺严重的,就需要做手术治疗了。

可是,有的人发现医院里的核磁共振检查也不尽相同:
有的是1.5T,有的是3.0T,虽然看上去差一倍,但实际上他们的价格可并不一样,差的可不少呢。
为什么做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的时候,医生会推荐做3.0T,而不是1.5T呢?
一、3.0T啥意思?其实,根据核磁共振检查中静磁场的强度高低,可以将核磁共振分为不同的场强,目前比较常用的场强包括以下几种:
0.2T,0.35T,0.5T,1.0T,1.5T,甚至最高的3.0T。

在这里一定要强调一下“T”。
“T”其实指的是英文“Tesla”。翻译过来就是“特斯拉”,这跟特斯拉汽车没多大关系,而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特斯拉,才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个单位。这个单位指的是磁场强度,强度越大数值也就越大。
而我们今天所强调的1.5T和3.0T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磁场强度一低一高,很显然,3.0T的测量强度会更高一些。
虽然,在核磁共振检查当中,磁场的强度并不是图像清晰的唯一决定因素,但毫无疑问,这个决定因素是很重要的,磁场强度越大,那么出来的图像也就越清晰。

二、3.0T很清楚。可是,为什么膝关节检查,一定要选择3.0T的核磁共振成像呢?
对于膝关节来说,我们更想知道的是它内部的软组织结构,比如:韧带关节液,以及很重的半月板的情况。
这些结构都是很难看清楚的,在放射线或者CT检查图像中,我们甚至根本无法区分开,各个结构的样貌,只有在核磁共振检查中才可以一探究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