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去上学了,家长可以这样做
原创 任老师 心理魔方
令家长最头疼的事情之一,就是孩子突然说,不想去上学了。对家长来说,如果说别的事可以缓一缓的话,孩子不去上学那可是火烧眉毛的事。
家长在听到孩子不想去上学时,往往会非常着急,所以会有一连串的追问脱口而出:
“上得好好的,怎么就不想去了?”
“时间都这么紧了,耽误了课怎么办?”
“都这么大了,怎么还不懂事呢?”
“进这个学校我们费了这么大的劲,怎么能说不上就不上了呢?”
看到没?上面的这些话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指责,你不应该这样:另一个是反问,你没有理由不去上学,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这其实封闭了交流的通道,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加剧了孩子的逆反情绪,更加抗拒去上学。
孩子不想去上学,背后肯定会有原因,家长首先要弄清楚这些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工作,帮助孩子解决影响正常学习的障碍。
一般来讲,孩子不愿去上学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类型:
1.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孩子可能是一门或几门课程遇到了难题,听不懂,跟不上,这样孩子就会感觉学起来很吃力。
再加上会承受来自老师、家长的压力,感到力不从心,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厌学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孩子就会对上学产生恐惧心理,不愿再去上学。
2.遇到了人际关系的困难。孩子在学校可能会与同学、老师产生一些对立甚至冲突,造成人际关系的不适应。
包括,与同学之间产生矛盾,被欺负被孤立,或者对老师有意见,认为老师处事不公等等。
这些人际方面的问题也会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体验,特别是被嘲讽、被孤立,或者被老师重点“关照”,这些都容易让孩子产生逃避心理。
3.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抑郁、恐惧等。
焦虑主要表现为焦躁不安,坐不住,思虑多,担心多,容易走神,无法静下心来学习。
抑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没精神,食欲降低,行动力差,思维迟缓,兴趣降低或丧失。
恐惧包括对人的恐惧和特定场所的恐惧,有时会伴有心慌、气短、眩晕等躯体化症状。
这些心理困扰也是孩子无法正常上学的重要因素。
4.家庭出现了问题。比如家庭出现重大变故,或者夫妻产生矛盾冲突,也会引发孩子的担心。
特别是夫妻矛盾加剧,出现离异苗头的家庭,孩子辍学的情况较多。这可能是孩子在潜意识为挽救家庭而做的“努力”。
当孩子提出不想上学的要求时,家长不要急于逼迫孩子去上学,而是立足解决困扰孩子的实际问题,为孩子顺利回到校园创造条件。
针对学习困难的孩子,家长可以在弄清问题性质的基础上,与孩子商定解决办法,采取个性化措施帮助孩子解决难题,补上落下的课程,增强孩子的信心。
对受人际问题困扰的孩子,家长可以提供具体的指导,帮助孩子掌握必要的交流技巧,也可配合进行心理疏导。
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家长可以从减轻孩子压力入手,适当调整过高的预期。对于焦虑、抑郁、恐惧比较严重的,可以寻求专业干预,进行药物或心理治疗。
如果孩子厌学、逃学是因为家庭问题,家长有必要告诉孩子真实的情况,以及解决的方案,让孩子心里有底,避免过多的猜疑和不安。
家长把自己的问题妥善解决,才能避免孩子过度分神,才能有精力和心情投入到学习中。
写在最后: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在鼓励孩子自主学习的同时,也要及时了解孩子的状态,对孩子遇到的各种困难而产生厌学、辍学想法时,家长不要急于指责孩子、逼迫孩子,而是弄清原委,为孩子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与孩子一起渡过难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