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嘟嘟到亲戚家去玩,亲戚正在教孙子腾腾数数,看到嘟嘟来了,就招呼说“来来来,和嘟嘟一起数,谁说对了给饼干吃”。
然后她一手拿了一把小孙女吃的小饼干,一手伸出三个手指,问“这是几”,嘟嘟和腾腾都爱吃那种小饼干,所以嘟嘟很积极地回答“三”,亲戚又问腾腾“这是几”,腾腾不吭声,亲戚说“你数一数,看,一二三”,腾腾说了一声“三”,亲戚给嘟嘟和腾腾各两个小饼干。
接着,亲戚伸出了四个手指,再一次问“这是几,腾腾你来数一数”。
腾腾根本不看奶奶的手指,直接去抢另一只手里的饼干,亲戚举着手,说,“不能抢,说不对不让吃,数一数,这是几?”
腾腾不说话,继续抢,拽着奶奶的袖子往下拉,亲戚叹了口气,说“一点也不学,原来还能数到五,现在五也数不到了,天天教也不行”。
我说“不用急,慢慢就会了”,想了想又说,“直接教孩子没兴趣,可以平时吃东西拿东西的时候,顺便给孩子数一数”。
亲戚的眉头仍然没有舒展,“不行,就知道吃和玩”。
腾腾刚四周岁,在幼儿园和嘟嘟一个班,从小班的上半年,老师就教过数数,还教认识从1到10的数字,我们没有刻意考过嘟嘟,但是玩逻辑狗(一种益智玩具)的时候,“数数与比较”的那一本,他能够轻松做正确。因为嘟嘟和腾腾经常在一起玩,亲戚家看到腾腾学不会,就有些着急。
“有一次他妈妈打了他一巴掌,才数到五”,亲戚说。
“就为了数个数打孩子,没有必要啊”,我忍不住说。
如果孩子身体健康,发育正常,在学会走路、说话之后,家长就总想着让孩子学点什么,如今各种启蒙,如英语、数学、逻辑等越来越早。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说话还说不清楚的时候,就开始上各种课了,聊天时有个妈妈说,她在孩子出生几个月里,就买了两万多元的课程。
说到底,是因为家长的焦虑,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所以,亲戚对孩子学数数的事,就特别在意,孩子学不会,她就觉得很受打击。
亲戚觉得自己的孩子有点笨,不如其他孩子聪明,更应该家长多教,多学一些,才能赶上其他孩子,可是,家长越是上心上意地教,孩子反倒越没兴趣,甚至会有抵触,而孩子越抵触,家长就越觉得孩子不好好学,应该多教,结果形成恶性循环,破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杨凤池教授说,孩子天生就是爱学习的。
在孩子的童年阶段,孩子做游戏、玩,喜欢搞“破坏”,问问题,其实都是在学习,孩子喜欢探索,对世界有着天然的兴趣,但是大人总喜欢教“知识”,用生硬死板的方法,教孩子数数、认字、背诗,孩子反面不爱学,甚至会逆反了。
保护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别急着教具体的知识。亲戚焦虑还有一个原因,因为邻居家的孩子同时上的幼儿园,在一个私立幼儿园,已经开始每天写作业写字了,而我们在公立幼儿园,每天就是做做游戏,讲讲故事,唱唱儿歌,做做律动,没有作业,也不用写字。
现在幼儿园不学小学内容,是为了保护孩子,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在儿童还没有表现出对新技能的兴趣和准备时,不应该强迫他们去做。
发展心理学也支持这一观点,超过孩子所能接受的刺激,会剥夺孩子的兴趣,导致他们的退缩,还不如不学。
小学教育上有一个“三年级现象”,即有些孩子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成绩很好,考试分数高,但是到三年级时,成绩出现大幅下滑,而且孩子学习兴趣降低,这些孩子与其他那些继续保持学习兴趣的孩子拉开差距,而且很难再弥补,有专家认为,根源就在于幼儿阶段的超前学习。一二年级的内容提前学过,所以都会,但这种优势到三年级就已经消失了,而且提前学习透支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幼儿孩子学计数,可以在生活和游戏中学。孩子数数,学习的是计数的技能,数数最简单的是唱数,就是只念数字,从1数到10,或者数到100等。再进一步,就是点数,就是指着数,一个一个地指着数。
学会唱数和点数后,就是按数取物,比如,“拿两个玩具”,“拿三个饼干”等,让孩子能按照数量来取物品,做到物、数对应。
然后才是认识数字的形状。
现在嘟嘟1-5能完全认识,但是6和9和8,有时候会说不对。
数量关系在生活和游戏中随处可见,随时可以学习,而不是搬着手指教孩子,把学习融入到生活和游戏中,孩子更容易接受,也更乐于参与。
皮亚杰支持儿童主动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学习,而不是教给孩子现成的知识。
嘟嘟在学会走路后,每次上下台阶,我都会拉着他的手,边走边数,“一、二、三……”,上完一层,到下一层时,继续数,我们居住的是多层的单元楼,每一次出门和回来,都会伴随着数楼梯,嘟嘟也会跟着数。
在吃水果的时候,我们也会让嘟嘟来看水果有多少,比如沙糖桔,让嘟嘟来分,爸爸三个,妈妈三个,嘟嘟想要几个,自己拿。
在幼儿园,老师已经教过数手指,比如,伸出食指,是1,伸出食指和中指,是2,缩起大拇指和食指,其他三个手指伸出来,是3,只缩大拇指是4,手指全部伸开是5。
除了数手指,幼儿园也教过认1-10的数字,但是没有要求孩子们必须学会。
《养育男孩》的书上说
“在智力方面,男孩的发育有些缓慢,大约比女孩晚6-12个月”。
所以作者建议男孩晚入学一年,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并不急于让自己家的男孩子入学,觉得还是晚一点好。
亲戚家的腾腾是个刚4岁的男孩,孩子爷爷说孙子“开窍晚”,与幼儿园同班的小朋友比起来,尤其是和女孩比起来,在语言、理解、表达、精细动作等方面,确实有差距。
孩子还没有做好准备,那就等等孩子,不去拔苗助长。
所以,用不着天天扳着指头教孩子数数,家长累,孩子也累,把学习融入到生活中,以孩子以时间,数数这件事,真的不叫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