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棋,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称为弈,在整个古代棋类中可以说是棋之鼻祖,相传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围棋是汉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体现了汉民族对智慧的追求,古人常以“琴棋书画”论及个人的才华和修养,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围棋。由于围棋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因而围棋在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可以说,围棋也是一种文化,有许多成语围绕围棋,把这种文化精髓展现出来。
专心致志

春秋时期,儒家学说代表人物孟轲在《孟子》一书中记载了弈秋教棋的故事。他说:“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是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缓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欤?曰:‘非然也’”。
全国最厉害的下棋高手弈秋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学习很认真,牢记弈秋的教导;另一个总是心不在焉,学习时还总想着用箭射天上的飞鸟。他们两个人虽然一起学习,但是结果肯定不同,是他们的智力水平有差别吗?并不是,而是他们用心程度不同。
孟子认为,两个人的智商没有什么不同,有的只是对学棋的专一程度不同,因而产生差异。所以孟子说:“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下棋看起来是小技能,但是如果不专心致志,一样学不好,下不赢。这便是成语“专心致志”的来历。
棋逢对手

“棋逢对手”这则成语出自唐朝和尚释尚颜的诗《怀陆龟蒙处士》:“事厄伤心否,棋逢敌手无?”。
晚唐时期,有位名叫释尚颜的和尚非常喜欢下围棋,因下棋结识了那个时期的诗人陆龟蒙。陆龟蒙是姑苏人,自幼聪明伶俐,曾经考过进士但没有考中,但他做过湖、苏二州的从事,因不满时世后隐居松江莆里,且不受征召。释尚颜在陆龟蒙不在的时候非常怀念这位棋友,并作过一首诗,诗中有两句为:“事厄伤心否,棋逢对手无?”表达对棋友的同情和思念。
释尚颜此诗作出后不久,赵宋僧人释普济所撰《五灯会元》也有“棋逢对手难藏行,诗到重吟始见功”的诗句。
“棋逢对手”比喻遇到实力和水平相当的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