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诗词,唐宋两朝最负盛名,佳作频出,发展蓬勃,从山川自然到红尘悲欢,凡有所感皆有所成,等到明清时,小说兴盛,诗词渐衰,提笔蘸墨的文人有很多,但似乎再无几首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
实际上,明朝诗词虽不如唐宋那般浩如烟海,成就斐然,但仍有佳作令人拍案叫绝。
譬如于谦贯穿一生的文臣气节:“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还有唐伯虎极尽洒脱张狂的自述:“别人笑我忒风*,我笑他人看不穿。”
更有杨慎感慨历史风云,又被《三国演义》引为开篇词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佳作虽少,却篇篇经典,流传千古,妇孺皆知。
当然,除此之外,明朝还有一首诗同样出名,朗朗上口,倒背如流,它便是钱福的《明日歌》。
《明日歌》
明·钱福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或许钱福的名气不如旁人大,但这首诗却足以让他名留青史。
钱福,自幼聪颖,才思敏捷,7岁作文已是妙笔生花、行云流水,此后科考之路更是平顺。
古时科举步骤复杂,需要经过地方到中央的层层选拔。
起初要先在县、府参加考试,通过后便是“秀才”,相当于拿到了正式考试的资格。
紧接着再参加由省府主持举行的“乡试”,通过后成为“举人”,正式跨入士大夫阶层。
最后才是赶往京师,参加由礼部负责的“会试”和皇帝亲自主持出题的“殿试”。

而钱福,少年时考中秀才,25岁中举人,去京城前早已名动天下,当时朝中重臣李东阳对其青睐有加,于是在会试前几日,特意叫来钱福,让他做一道题,钱福须臾即成,李东阳连连称叹。
等到考试那日,其中一场的题目正是钱福几日前做过的,但钱福不愿作弊,就此题重写了一篇。李东阳知道后,心中不悦,但在看到钱福的卷子后随即喜笑颜开,只因这篇新文比之前的更为精妙,成功取得会试第一的好成绩。
等到殿试时,洋洋洒洒三千字,不假思索,出口成章,且条理清晰,全无瑕疵,当即拔得头筹,高中状元。
此前会试结束,李东阳曾私下为钱福没有取得乡试第一而唏嘘感叹,当时人们以为钱福徒有其表,等到殿试结束,方才恍然大悟,原来李东阳是遗憾钱福没有取得“连中三元”的科考成就。
所谓连中三元,即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能位列第一,而这样的成就自古少有,明朝数百年间也只出了三位。像钱福这样连中两元者,已属惊才绝艳。
等到钱福步入官场,更是大放异彩,雄视当世,无出其右者,可惜他性情疏狂,喜好饮酒,每每大醉,言语最是伤人,因此得罪了不少同僚,仅仅三年,钱福便厌倦官场,托病归隐,再未出仕。
此时的钱福,声名显赫,又无官职负累,可谓逍遥自在,但他却从未放松对自己的鞭策,时常作诗激励自己,这首《明日歌》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全诗通俗易懂,意在告诫人们切莫虚度光阴,将“明天”作为懒惰的借口。日复一日,四季更迭,时间一去不返,在无尽的拖延中,生命终将走到尽头,到那时一事无成的悔恨早已于事无补。
回顾过往,多少次的雄心壮志都在一声声的“明天吧”、“明天再说”、“明天肯定”这样的敷衍与逃避中消磨殆尽,只剩下一无所获后无尽的焦虑与不安。
正所谓:“今日事,今日毕。”积极的生活态度才能成就美好的人生,而一味拖延只会让人生愈发糟糕。
新年新气象,与其哀怨,不如改变,就让这首《明日歌》成为全新的开篇警示,告别懒惰,把握当下,让生活焕发光彩!
来源:“品读诗词歌赋”
作者:向小园
编辑:景晨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