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翻印的《*诗词注释汇集》
*诗词【清平乐·六盘山】手稿
*的这首诗词【清平乐·六盘山】,是非常耳熟能详又大气磅礴的一首诗词。我记得少年时代,就能背诵。六十年代时期,家在甘肃,背后是苍凉淡红色砂砾岩构造的山,不远处就是混黄色的黄河。夜间,你能听见黄河的轰隆跌宕的轰鸣声,声音是低沉的。
每当此时,劳累一天的父亲,开始给我教*诗词。记得是夏季,我坐在大平房院子里的行军床上,父亲在木椅上开始念,让我一句一句的背诵。
很多年以后,很多东西都是过眼烟云,但父亲教我背诵的*诗词,却定格在脑海一般,始终不忘。这其中,就有这首【清平乐·六盘山】。
若干年以后的一天,在北京与系统文协的各方创作者,来自天南地北的朋友们爬八达岭长城,就看见那块著名的石碑:不到长城非好汉,红色的字迹,加上*那句气壮山河的诗句,真的是激动人心。
今天,再将这文革期间翻印这本《*诗词注释汇集》里的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分享在这里,也是给多年以前严教自己的父辈一个安慰。
清 平 乐
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樱在手,何时縛住蒼龙。
选自《*诗词·手稿十五首》
[六盘山]
注释:
六盘山的主峰在宁夏固原县西南,山路险狭,經盘道六重才能达到峰頂。*在一九三五年九月,率領紅軍进入甘肃南部。十月初,走到平凉、固原大道,解决了前进路上的敌人騎兵部队。十月七日下午,一鼓作气地登上了六盘山。在十月二十一日最后粉碎敌人的"追剿",胜利到达陝甘边区。这首詞,上半闋和下半闋用的是同一手法,即先写山頂上所見的景物,再抒写紅軍雄心壮志,充滿着胜利的信心。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注释:
詞由写景开头。一二两句,写天高云淡,旅雁南飞,这些都是能够表現北方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詞,便能以寥寥的几个字为当时的六盘山勾勒出一幅清新的画面。北方的秋天,晴朗的日子多。在这种日子里,金风送爽,天宇澄彻,虽有云也很少很薄, 因此說"淡"。碧空如海,只有纤云点缀,愈觉迢迢无极,因此說"高"。高字淡字,都下得极为贴切。雁是候鳥,秋深則由北而南,写雁更是关合时令。当时看到过雁,还會引起許多联想。"望断"是望得远,望得久,望到雁影都不見了还在望。为什么如此?正因凝神遐想,而所想又非一端。大概說来,紅軍长征由南而北,恰与雁飞的方向相反,但两者都跋涉长途,同样地有着艰辛的經历。这是一。雁飞向之处,正是紅軍的老根据地,那里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有着同红軍血肉相連的劳动人民,有着留下来坚持游击战的英勇战士,这些都多么值得怀念啊! 这是二。古老的传說常說雁足传书,現在看到雁,能不能把中央紅軍已經胜利到达六盘山,即将与陝北紅軍会合的好消息带给远在南方,日夕悬望的劳动人民和革命战士呢?这是三。当然,当时所想到的可能还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以上云云,也許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即从我们所推想的这一些看来,也就不难体会出伟大的領袖对老根据地的人民和战士是多么关切和热爱,从"望断"两字所流露出来的感情又是多么深厚和真挚!
选自《*诗词·手稿十五首》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注释一:
长城指抗日前线。长征是把战略性的大轉移轉变为奔赴抗日前线,"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汉"(*《論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不到抗日前綫不是好汉,这句話强烈地表現了紅軍战士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这跟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逃跑和投降,是多么强烈的对照啊!
註釋二:
"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壮語也是誓詞,"屈指行程二万"是长征的回顾也是成績的肯定。这两句詞对于坚定战士的革命信心,鼓舞其由胜利走向胜利,应起莫大的作用。(《語文教学》一九五八年十期)
註釋三:
好汉,勇敢有为的人。錢大昕《恒言录》卷一:"好汉,《旧唐书·狄仁杰传》:'則天尝問狄仁杰曰: 朕要一好汉任使,有乎?'"陈鱣《恒言广証》卷一:"《詢刍录》;匈奴聞汉兵,莫不畏者,称为汉儿,又曰好汉。"
註釋四:
"屈指行程二万",現在我們数一数,已經走了二万里啦。当然不只二万,說二万也包括五千,因为詞的韵調的关系,所以用"二万"这个约数。
[六盘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风]
註釋一:
此詞在《詩刊》創刊号上发表时,"红旗"本作"旄头"。古时旗竿头上用牛(即犛牛,也作牦牛)尾做装飾,后来因称有这种装飾的旗子叫旄。旄头,是旄的上端。文学作品中也常用来指旗子。一九六一年秋*的手写稿在《宁夏日报》上影印了出来,"旄头"改为"红旗"。前四句,已經說到攀越情事,但还是暗写。"六盘山上高峰"句才点明本题, 补出攀越之处。"漫卷西风"的漫字,有丰富的涵义。"漫"是自由自在的意思,当时紅軍战士,千軍万馬云集六盘山一带,把紅旗高高地插在山的頂峰,让它舒卷自如,这說明了什么呢?紅旗是革命的旗帜,是胜利的象征,紅旗从井岡山一直打到六盘山,这就說明了革命正在发展,长征已經取得重大胜利,馬克思列宁主义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蔣介石等辈則是完全无用的,这也說明了党所領导、教育的紅軍有着頑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即使經历了千辛万苦,仍然胸怀坦蕩,屹立不搖,充分地表现了高度的自豪感。这些意思都从"漫"字追出,这又是詞約义丰的一例。
註釋二:
漫,随意;漫卷,即随风翻卷。
[今日长樱在手,何时缚住蒼龙?]
註釋一:
长缨,长带子。汉武帝时,終軍出使南越,向武帝要一条长带子, 說一定可以把南越王捆着带回来。蒼龙,即太岁,《后汉书·张純传》:"蒼龙甲寅。"注:"蒼龙,太岁也。"古人认为,太岁在地上,与天上的岁星相应。但太岁象凶神恶煞,古代的人們要避开它。这里的蒼龙,指蒋介石。这两句是說,今天人民已經开始掌握着自己的命运,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打倒蒋介石反动派只是时間問题。[按:以前曾在《*詩詞讲解》一书中注:"蒼龙,指从东方来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軍。"]
註釋二:
蒼龙,东方七个星宿的总称。古时用星宿来指称区域,这里的"蒼龙",指日本帝国主义。这两句是說紅軍到达六盘山,即将开赴陝北,抗日前綫有了这一强大力量,胜利已經在望,这好象是有了长樱在手,就不愁縛不住日本帝国主义这条蒼龙了。"何时"句,故用問句,推宕有味。这一句不是对抗日终将取得胜利还有什么疑問,而是表示战士們奋勇争先渴望*敌的急切心情。
註釋三:
这首詞主要是讲长征的目的,第一段讲任务的完成,长征的胜利,第二段是說对未来的展望,新局面的开始。……"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縛住蒼龙?"是詩人的想象。这两句是說,今天这根长绳已經拿在我們手中,我們一定能捆住敌人,胜利在握。"蒼龙"代表一切反动派,包括帝国主义在内,也包括反动統治者在内。什么时候才把它們縛住呢?这是对未来充滿信心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