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我的家乡曾迎来一位姓周的知县,被乡亲们亲切地唤作“周大人”。
关于周大人的传奇,在民间流传甚广,尤以他的敏锐眼光和对文章的独到见解最为人称道。

我的伯祖父嵩山公,身为一代名医,交友广泛,其中不乏在官府任职者。因此,他向我们讲述的关于周大人的故事,大多源自官方渠道,可信度颇高。
人与人之间,差异确实显著,这也为下面的故事增添了可信度。
据嵩山公所言,周大人拥有一项惊人技能:即便在昏暗的房间里,无需点灯,他也能自如地阅读书籍或批阅公文。
在我们东北乡,孟二先生堪称学识渊博之人,他曾是我父亲的启蒙老师。
在我的记忆中,孟二先生是一位清癯的老者,头顶光秃,下巴上挂着几缕稀疏的山羊胡,身着一件斜襟大棉袄,腋下纽扣上系着一块手帕。
虽然我不清楚孟二先生的学识究竟有多深,但他的书法确实令人赞叹。
我家曾收藏过他的一副对联,遗憾的是,后来不慎被烧毁。
孟二先生自幼苦读,渴望通过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光宗耀祖。然而,多次应试,却始终未能中举。
周大人到任后,照例巡视县学,并要求那些秀才们各自呈上一篇文章。

孟二先生屡试不第,心中难免有所不甘。于是,他将自己历年来的文章精心打包,托人转交给周大人,希望能得到大人的指点迷津。
据伯祖父透露,周大人在孟二先生的文章上,用红笔批注了几句话:“字如美女簪花,文似痴人说梦,大考欠火候,小试则有余,八个月早产,精神略显不足。”

孟二先生回家后,向母亲求证,得知自己确实是八个月早产。
从此,孟二先生彻底放弃了科举之路,转而以卖字和教书为生。凭借着那一手好字,他赢得了村民们的尊敬与爱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