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墙丹柱柳丝中。帘箔轻明花影重
“粉墙丹柱柳丝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粉红色的围墙,艳红色的立柱,柳丝在空中飘荡。
“帘箔轻明花影重”,透过幕帘锡箔向外望去,只见一片光明,鲜花的影子,重重叠叠,一片美好!
“午醉醒来一面风”,我刚刚从微醉后的午睡中醒来,迎面就吹来了一阵熏风,让人懒洋洋的。
“绿匆匆。几颗樱桃叶底红”,走到院子中,到处是一片绿葱葱,还有几颗樱桃在绿叶底下红彤彤。
在这首词中,诗人没有任何“伤春”,“粉墙丹柱”,带来的是积极的心态,“花影重”,带来的是惬意的心情,再加上“一面风”,初夏的熏风,让人更加惬意。而“几颗樱桃叶底红”,也没有“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那种遗恨。
4. 唤起碧窗春睡浓。日高花影重,李石南宋词人李石的这首《长相思 其三 佳人》,描写的是仲春美女午睡的情形,这个时候的“花影重”,可能更加旖旎,更加空灵,再配上午睡初醒的美女,那风景则更加如梦似幻,如在仙境:
花深红。花浅红。
桃杏浅深花不同。年年吹暖风。
莺语中。燕语中。
唤起碧窗春睡浓。日高花影重。

唤起碧窗春睡浓。日高花影重
“花深红。花浅红。桃杏浅深花不同”,在仲春时节,是百花盛开最为茂盛的时候。所以,有深红色的花儿,有稍微浅一些的红花。桃花、杏花,因为花儿的品种不同,因而颜色深浅也不同,但都一样迷人。
“莺语中。燕语中。唤起碧窗春睡浓”,外面叽叽喳喳,又是莺歌,又是燕语,把在碧窗下睡意浓浓,正在春睡的人儿唤醒。
“日高花影重”,她睁开眼睛看了看,却是太阳高高挂起,春和日丽,各种春花的影儿,重重叠叠,美不胜收!
其实,“日高花影重”,这里的“花影”,除了鲜花儿的影子,还有这位美女主角的影儿吧!
5. 睡起鬓云松。日高花影重,袁去华宋代词人寄情于青楼,柳三变带了一个好头。等到了南宋,大量的文人,因为只在收复中原受阻而才华得不到施展,寄情于青楼的词人就更多了。词人袁去华就是这样一位,除了表现自己壮烈怀抱和报国无门的愤世之作,其他就是描写青楼和歌女的婉约词,这首《菩萨蛮 其一》,就是这样:
流苏宝帐沈烟馥。寒林小景银屏曲。
睡起鬓云松。日高花影重。
沈吟思昨梦。闲抱琵琶弄。
破拨错成声。春愁著莫人。

睡起鬓云松。日高花影重
“流苏宝帐沈烟馥。寒林小景银屏曲”,“馥”,气味芳香。她从挂着流苏的帐中醒来,因为还是早春,树林还有些小寒,但景色已经清新了,面前银色的屏风曲曲折折。“睡起鬓云松”,她从帐中起来,发鬓还是蓬松的,像云朵一样。
“日高花影重”,这个时候,太阳已经高高挂起了,风和日丽,鲜花儿的影子重重叠叠,美好极了。
“沈吟思昨梦。闲抱琵琶弄”,她还在沉吟中,似乎是在回想昨夜的梦。她就这样悠闲的抱着琵琶调弄起来。“破拨错成声。春愁著莫人”,但明显不在状态,错拨了匹配,弄成了破声,应该是她还沉浸在春愁之中吧!
一句,“睡起鬓云松。日高花影重”,这样的美景,哪怕是歌女最后调错了琵琶,词人也不在乎了。
6. 南窗睡起日将午,庭院无人花影重,李湜明代诗人李湜应该是一位中医,古代中医不但外出采药,也在自家园子种药,并将这种园子称为“药圃”。如果中医医生建立起了一个比较有规模的“药圃”,那将是相当大的一个成就。李湜的这首《次韵君度寄赠 二绝 其一》,便带了这样的成就感,自然是心情大好:
药圃初成一苑中,雨馀溪水小池通。
南窗睡起日将午,庭院无人花影重。

南窗睡起日将午,庭院无人花影重
“药圃初成一苑中,雨馀溪水小池通”,在这个苑中,我初步建成了这个药圃。因为刚刚下过雨,山上的溪水和药圃中的小池也通了,溪水和雨水,注满了小池。
“南窗睡起日将午,庭院无人花影重”,我刚刚在南窗睡醒,可能是昨天累坏了吧,起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到了中天,快要到中午了。 我起来看了看,庭院四周寂寂无人,风和日丽,鲜花儿的影子,重重叠叠,让人惬意到了极致。
一句,“南窗睡起日将午,庭院无人花影重”,这里的“花影重”,不是普通的花儿,而是诗人“药圃初成”而盛开的花儿,也喻示着诗人药材的丰收,这难免让诗人惬意无比,踌躇满志了。
7. 醉忘花影重,却疑月影碎,余继登明代诗人余继登的这首《独酌》,写得颇有新意。诗仙李白有一首著名的《月下独酌》,写尽了诗人的孤独和豪放。而这首《独酌》,却写得十分旖旎,十分空灵,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花下倒新篘,明月来相对。
醉忘花影重,却疑月影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