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图
在平均流量上同其他大国就更相形见绌。由于沿途大部分为半干旱甚至荒漠地区,水量大都蒸发殆尽;墨累河平均流量为190立方米每秒,为长江的1/160,亚马逊河的1/631,全年径流量也仅为塔里木河的60%。这样的流量放在我国南方地区也只能算是中等,澳大利亚缺水情况可见一斑。
达令河两岸几乎全是这样赤红的沙地
艾尔湖作为全国最大湖泊,面积漂浮不定。在降水量较为丰富的雨季时,面积可达约10000平方公里;而在大部分时间,湖面缓慢缩小成为盐池;在极端干旱时,湖泊甚至会完全消失,成为一片干涸的湖床。同时艾尔湖为澳大利亚陆地最低点,湖面距海平面最深约16米;同时由于其周边地形凹陷,沙漠环绕,艾尔湖所在地区年降水量仅有100多毫米,而年蒸发量达2500多毫米。
从卫星地图上几乎看不到水面,都是白色的盐碱
为了防止澳洲大陆最大湖的消失,科学家正在想方设法摆脱其内流湖的局面,设想着通过开挖运河将其与沿海地带相连,可深居大漠的窘境,使这一计划难以推进。
气候方面再遭打击从气候方面来看,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影响,终年炎热干燥。东部的大分水岭由于地势向西逐步倾斜呈平缓态势,导致整个内陆降水都较为稀少。
西部地区受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影响,形成了地中海气候,但由于影响区域较小,西部大部分地区仍然是茫茫大漠;东北部由于受到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十分丰富,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并不适宜大规模居住,人口稀少,加之地形与热带雨林阻隔,难以将水源运输至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东南部降水情况虽明显好于西部及内陆地区,但由于全国人口聚集于此,缺水情况也深深困扰着当地居民。
对于广阔的内陆腹地,大分水岭的存在犹如一道屏障将太平洋吹过来的暖湿气流给挡在内陆之外。加之内陆地势平坦,起伏较小,澳大利亚中部形成了以维多利亚大沙漠、大沙沙漠、吉布森沙漠、辛普森沙漠组成的澳大利亚沙漠,面积约155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四大沙漠。如果将荒漠与半荒漠地区也算上,那么这一部分的面积将高达34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