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单核细胞计数
0.12-0.76,单位10^9/L。
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百分比。
增多见于:某些细菌感染、活动性肺结核、某些血液病、急性感染恢复期、结缔组织病、胃肠道疾病等。
减少见于:基本无临床意义。
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0.05~0.30×10^9/L。
是一种检测方法,用嗜酸性细胞稀释液稀释一定倍数,而红细胞和其他白细胞被破坏,嗜酸性粒细胞被染成红色,然后滴入计数池内计数,可求得每升嗜酸性粒细胞数。
增高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寄生虫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病、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何杰金病等。
减少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烧伤、手术后、大叶性肺炎等。
6.嗜碱性粒细胞数目
0~0.01(0~1%)。
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百分比。
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骨髓纤维化及癌转移等。
7.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50%-70%。
指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占全部白细胞的百分比。
偏高见于:细菌感染等。
降低见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引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