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期间,美国陆军地面部队遭受到了重大的损失,同时美军发现,其当时所服役的对地支援的战斗机都存在一个问题——速度过快,再加上越南多丛林的复杂地形,令得美国空军无法为陆军提供有效而持续的火力,反而是二战期间的A-1表现良好,然而美国空军所拥有的A-1数量稀少,而同时期的直升机又太过简单,除运输兵员外也只能消灭消灭敌方机枪,火箭筒等单兵火力,对于装甲目标实在爱莫能助,于是在1965年自行提出一款重型攻击直升机的研发合约。这个合约要求包括重武装、装甲、飞行速度超过360公里/时的攻击直升机设计,并以此目标制成一架原型机YAH-65“夏安”(Cheyenne)。而1966年,在国防部的压力下与8月的空军评估报告所指出的情况,美国空军参谋长约翰·麦康奈尔下令正式展开A-X的设计与采购计划。
在美国的军用飞机中,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用途,例如F是战斗机,A是攻击机,C是运输机,E是预警机,B是轰炸机,Y是试验机。
作为一款继承A-1强大性能的近距离空中支援飞机,美军在设计之初就提出了几个要求:作战效能高、生存力强、简单、价格便宜、载弹量大、易于维护。在这样的要求下,1967年3月,美军对21家公司实施招标,到了1969年,美军将飞机的单价改至100万美元,同时由原先的涡轮螺旋桨改为涡扇发动机。1970年,设计需求定案,并下发给12家公司,包括抢占民航市场的波音和充满黑科技的洛克希德。次年,美国空军将飞机的正式编号送交两家公司:诺斯洛普为YA-9,费尔柴德为YA-10。1972年5月10日,YA-10首飞。
二、独特造型
为了保证美军要求的高机动和较短的起飞距离,A-10被设计为拥有高展弦比的飞机,所谓展弦比就是机翼长度和气流流过机翼长度只比,现代飞机因为机翼设计复杂,所以展弦比被定义为机翼唱的的平方和机翼面积之比。高展弦比给飞机带来了较低的速度和较长的滞空时间,现代许多无人机就是这样,比如说我国的彩虹系列。这样的机翼设计使得飞机能够长时间盘旋于任务区域附近并在300m以下的低空执行任务,且其飞行速度仅为560km/h,以便发现、瞄准及攻击地面目标。
▲注意A-10的展弦比
发动机位于前翼后上方、尾翼组件前上方,易于拆卸更换,宽大的前翼可以有效隐蔽进气口,提高发动机的存活率,位于为喷口之后的尾翼则可以降低被红外探测到的概率,同时靠近翼尖的副翼还可兼做减速板的用途。A-10使用的是TF34-GE-100涡扇发动机,该发动机是高涵道比发动机,涵道比为6.2,高涵道比发动机在亚音速时有非常好的能效,非常符合A-10的性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