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啦!相信很多高一新生都满怀憧憬,也有的学生和家长有些茫然。下面分享给新生及家长朋友们10点忠告,满满的干货哦!
1、尽快适应环境。高中校园相比于中小学空间更大,人际关系也由单一走向多元,新生要尽快熟悉学校的教学区、办公楼、实验室、生活区、运动场等环境,处理好与同学、老师、相关负责人的关系。过集体生活,要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还要学会与人合作,沟通交流,换位思考,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高一新生第一个月要尽快适应环境,走入正规,这一点非常重要!(两个多月后的期中考试可能会让你意想不到!)
2、转变身份角色。首先要调整心态,进入高中,离开了家庭和父母的呵护,要学会独立自主处理一些问题,思想上要“断奶”,不能再把自己当作小孩子了。初中的佼佼者,来到高中未必还能领先,鸡头可能变凤尾,在强手如林的环境下,要放低身段,归零、清空自己,重新起跑。其次,要学会给自己设定长远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并努力实现它,可以有一个标杆,但也无需跟别人比,关键是向自己设定的目标迈进,学会“超越自我,追求卓越”,不断优化,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3、自觉遵规守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一个组织都有自己成文或不成文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是保障全局的,要增强规则意识。学生在校要自觉遵守校纪班规,包括寝室管理制度、考试诚信规则、正确把握男女生交往尺度、不违规携带和使用手机等。违规违纪查实后原则上是会受到相应的惩戒的,这既影响学习,也影响心情,甚至耽误家长工作;即使一时能侥幸逃脱惩戒,长此以往,“破窗效应”是很可怕的,会慢慢养成不良习惯,影响个人的发展。
4、学会适应老师。高中阶段,随着分班、选课走班的不断调整,学生会接触很多不同的老师,每个老师虽然形象、气质、风格不同,但专业能力足够胜任,有的还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个性。众口难调,老师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满意,千万不要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而影响了该科学习。学生应该尊重、悦纳每一个老师,主动沟通,亲其师,信其道,尊师重教,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那些喜欢挑剔、抱怨老师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5、转变学习方式。相比于初中,高中科目多,容量大,难度较高,识记性知识只是其中一方面,更多的需要理解、运用。学生不能仅限于听听、读读、背背,只完成指定的任务,满足于一知半解,原有的优秀做法可以继续发扬,但还不够,还需要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高中自习时间较多,“会学”比“学会”更重要。一般而言,各门学科(特别是感觉比较难的科目)上新课前需要预习;上课专心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按时完成作业;按学科要求准备改错本和素材积累本,及时梳理改错。早自习大声朗读,自习课认真写作业,或整理笔记,或静心钻研。课外多读好书,加强积累,或练字。学有余力则深入研究,要学会“比别人多做一点”,领先一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6、加强时间管理。高中时间紧,任务重,对时间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学会有效管理时间,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学校有明确的作息时间,按部就班,提高效率即可。这里重点强调一下自习,一定要学会合理安排,明确任务后,要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作业,动作要快,质量要高,千万不要拖拖拉拉,时间管理越高效,做起事来越从容。另外,就是要劳逸结合,坚持午睡,晚上不开夜车,以保证第二天充沛的精力和学习效率。
7、正确看待分数和排名。高中考试次数较多,排名起起落落很正常,特别是开学头两个月,有时候落差还会比较大。初中遥遥领先的同学可能会继续保持优势,也可能会考到班上中下,甚至垫底,这是因为环境变化了,强中自有强中手,也可能是学生适应能力、学法掌握情况不佳造成的,所以不必惊慌失措,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去无端指责、质疑老师。如果成绩领先,有利于增强自信心,但不要沾沾自喜;成绩落后,也只是暂时的,首要的是静下心来,总结反思,调整方法,迎头赶上,千万不要自乱阵脚,高中也是一场马拉松,机会很多。
8、做好三年规划和定位。传统上,高一重在适应环境,掌握各门学科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法,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可以选报自己喜欢的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培养兴趣爱好。高二重在迎难而上,爬坡过坎,因为高中所有课程在这一年要结束。高三重在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科学、智慧备考,调整心态,迎接高考。需要自主招生的,可以在高一、高二阶段积极准备,参加高校认可的学科奥赛、竞赛、作文大赛或发表文学作品或学术论文。在新课改下,要学好语、数、外这三大基础学科(必考科目),还有物理或历史(二者必选其一),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科优势和未来专业发展,在其他科目中择优组合两科。
9、家校合力才能共育英才。教育决不只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源泉。上了高中,家长在学习上能做的不多,除了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还要经常和班主任、科任老师保持沟通、联系,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多关注学生心理,确保其身心健康。千万不要疏于管理,平时不闻不问,等到出现了严重问题再去介入,教育需要过程引导,防患于未然。
10、理性对待课外报班培训。应该说,学生只要适应了环境,掌握了学法,自觉一点,主动一点,课外一般是不需要报培训班的。学生每周在校时间已经比较长了,周末也有相应的作业,报班除了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还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如果某科确实太弱,可以有选择地报班辅导一下,帮助学生赶起来,渡过难关。但要清醒地认识到,提高学习成绩的主阵地在学校,在课堂,关键是学生自身的态度、方法和效率,多与老师互动交流,千万不要舍本逐末,顾此失彼。
最后,祝大家开学快乐,顺利启航!家校携手,师生同心,迈向锦绣前程!
(本文转自,语文师说,原创: 杨胜利 ,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