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印
在元代,赵孟頫无疑是朝野公认的艺术界乃至整个文坛的盟主,其不仅官居一品,而且在诗文、绘画、书法等方面均成就斐然。在元代篆刻史上,赵孟頫亦占据着重要地位,他的印学理念不仅影响了有元一代,对后世篆刻的发展亦影响深远。明代甘旸《印章集说》言:"赵子昂擅朱文、皆用玉箸篆,流动有神,国朝文太史仿之。"(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西泠印社,1999 年)陈琏《印说》言:"圆朱文,元赵松雪善作此体,其文圆转妩媚,故曰圆朱。要丰神流动,如春花舞风,轻云出岫。"(此概为"圆朱文"一称之由来)。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中年曾作孟俯,湖州(今属浙江)人。其书法诸体皆工,被后世称为"赵体",其用印多亲自配篆由印工镌刻,与吾丘衍风格为近,世称"吾赵",二人开创的印章风格,后世称为"元朱文"。这种字形婉约流美、章法紧凑合度的印风,成为明清文人篆刻创作中的一种重要印式。
吾衍私印
赵孟頫在元代文艺界具有极大的号召力,篆刻上他崇尚"古雅""质朴",反对"新奇相矜""不遗余巧"的形式流俗,这与其在绘画上提倡的"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是工无益"的观念是十分一致的。(《自跋画卷》)清代画家张绅曾言:"大德间,馆阁诸公名印皆以赵子昂(孟)为法,所用诸印皆以小篆填廓,巧拙相称。其大小繁简,俨然自成本朝制度,不同汉、唐、宋、金相同。"赵孟頫在理论上强调复古,以汉魏印章为法则,但真正反映其篆刻水平的却是他所开创的元朱文印风,其中渗透了他的审美倾向,元朱文印流畅爽劲的审美效果与其醇和秀丽的书风和颇有古意的画风相符合。他的朱文印沿用了唐宋官印所通用的那种类似玉箸篆的线条,在强化笔画的运动感的同时,印文每与印边相连,并能于疏朗之中捕捉朴茂之气,给人以稳定和饱满之感。清代印学家孙光祖在《古今印制》中说:"秦汉、唐、宋皆宗摹印篆,无用玉箸者。赵文敏(孟)以作朱文,盖秦朱文琐碎而不庄重,汉朱文板实而不松灵,玉箸气象堂皇,点面流利,得文质之中。明以作玺,尤见规模宏壮。"
布衣道士
贞白
与赵孟頫同时的吾丘衍,也是篆印高手,篆书有"当代独步""精妙不在秦、唐二李之下"的盛誉。当时吾丘衍与赵孟頫一起呼吁印章复归汉魏印式,但从对汉印风格的倡导来说,吾丘衍较赵孟頫更为实际,其为教授弟子所著的《学古编》多由实践而来,并明确提出以汉印为皈依,讨论了印章中的篆法与章法等具体的操作问题。吾丘衍(1272——1311),一作吾衍,字子行,号竹房,别署布衣道士,开化(今属浙江)人,寓居杭州。吾丘衍自幼受家学影响,在篆刻方面,其主要精力集中在对汉印的研究上,"吾衍私印""鲁郡吾氏""布衣道士"和"贞白"都是他的自用印,其中"吾衍私印"采用满白文处理手法,"鲁郡吾氏"和"布衣道士"也可看出对平正浑朴的追求。赵孟頫和吾丘衍均自篆印稿,这自然与二人在篆书上的造诣分不开,且二人所开创元朱文印风,很快成为文人作印的模式,这直接提升了篆刻的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