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黄帝将伯儵封在燕地,成为燕国国君。当时的燕国地势偏僻,国力微弱,地位十分微末。
燕国的历史上,有好几任国君连名字和谥号都没有,唯二的大事情也都是与国力强盛的齐国有关:第一件事是齐国出兵讨伐别的国家,途经燕国;第二件事就是燕国一位国君逃到了齐国。说来也就第二件事的主角是燕国,而且不咋光彩。
姞姓的后人将自己的姓氏进行简化,形成了如今的“吉”姓。除此之外,随着姞姓后裔的繁衍发展,也逐渐演变出了许多姓氏:燕、严、羊、杨、尹等,后面这几个姓都与“燕”的读音有所相同,是同根同源的缘故。
盘点远古八大姓氏,不难看出,这每一个姓都有“女”字旁,甚至连“姓”这个字本身也是女字旁。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属于母系氏族社会,因而姓带有浓烈的社会特点。
八大姓氏流传至今,除了姬姓和姜姓、姚姓依然昌盛,其余的都很少闻罕见。甚至妫、妘、姞三个姓如今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前世今生,错综复杂,其中经过几千年,很多人早已经放弃了原本的姓氏。
但是不管如何,血脉相传无法断绝,哪怕改变成千上万次姓,根源所属依然无法抹除。从一个“陆”姓就可以追溯到妫姓,再往前探索,就可以得知自己是舜帝的后代,是仁德明君的血脉。
中华先祖,黄帝乃人文始祖,播种百谷草木、始制衣冠、建舟车,被尊为“轩辕”;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与祝融一道掌管日光,使五谷滋养生长;神禹治水,疏通九河十三载,平息中原涝灾;尧舜二帝,垂衣冠而天下治,贤明圣上…
我们继承他们的姓氏、血脉,也当继承其精神,移山填海,逐日奔月,生生不息,昂扬向上!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名传寰宇;外震宵小,内安民生,不负炎黄子孙之名。
当今我们面临前所未有之变局,未来之路坎坷难行,波谲云诡。攘外先安内,只有中华民族上下一心,同气连枝,血脉相接,守望相助,才能在这充满竞争与机会的新格局立足发展,积蓄腾飞的力量!
参考信源1,邵思《姓解》
2,吕不韦《吕氏春秋》
3,司马迁《史记》
4,佚名 《世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