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听起来并不困难,很多游戏主播也这样认为,他们纷纷开始尝试。但结果很残酷,这款游戏已经成功逼疯了大量玩家。
掘地求升容易让人歇斯底里的原因莫过于它低得令人发指的容错率,一个微小的失误、一次没有控制好榔头的力度,便会从高处跌落到山脚,这也就意味着刚才几个小时的努力付之东流。前面的努力、尝试和成就瞬间就变得毫无意义,当然,你可以选择自我安慰,你得到了经验。因此,除了“掘地求升”这个名字外,国内网友还给它起了“常回家看看”“回家的诱惑”“又回到最初的起点”等众多绰号。
对一款游戏而言,真实似乎是个褒义词,无数游戏一代代不断升级引擎、提升画质。在射击游戏中,开发商不厌其烦地将现实中的武器搬运到游戏中,弹道、后坐力都加入其中。然而,游戏的一切设定都是为游戏体验所服务的,真实其实是个幌子,因此,在游戏中被击中后玩家可以蹲起来打药回血,喝瓶饮料立即生龙活虎。
掘地求升完全不是这样,它是一款个人开发的独立游戏,没有太过强烈的商业需求。作者Bennett Foddy直言不讳地表示:
我做的这个游戏, 是为了某种特定类型的人 为了伤害他们。
Bennett Foddy本人的经历也极富传奇色彩,首先,他是一位哲学博士,从本科开始学习哲学专业。
其次,他曾经是电子乐队Cut Copy成员。
然后,现在他是个大学教师,教授游戏设计专业。这算是不会开发游戏的乐手不是好哲学家吗?
讲真,掘地求升并不是第一款大获成功的虐玩家的游戏。很多人可能还记得几年前大火的Flappy Bird,这款游戏同样操作方式简单,但玩起来极难。这款游戏的画风很容易让人想到红白机时代的超级玛丽,用户只需要控制笨鸟飞行的高度、避开障碍即可。当然,绝大部分玩家在几秒内就会死亡,只得重新再来。这款游戏在App Store上架8个月后突然大火,下载量突破了5000万份。作为一款免费游戏,这位越南作者每天可以获得几万美元的广告分成。
但Flappy Bird和掘地求升还是有很多不同,前者付出的时间成本很小,玩不过大不了卸了;但对很多玩家而言,从高处跌落“回家”前,他们已经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人们可以接受得不到,但接受不了付出大量努力后依然失去。
掘地求升是一款极富个人色彩的游戏,它并不适合每个人,能喝下哲学家Bennett Foddy“在游戏中痛苦也是一种美好,遭遇挫折也是一种快乐”的这碗鸡汤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当然,如果你看到这里还是想尝试下这款游戏,不妨先看下这些知名主播们崩溃时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