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专业了解
主要学习天文、物理和数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天文观测方面的科学思维和基础训练。天文学可分为天体测量学、天体动力学、天体物理学三大领域。
主干课程:大学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动力学、普通天文学、实体天体物理、恒星物理基础、计算天文学入门等。
就业方向:天文学是和航天、测地、国防等应用学科有交叉的学科,毕业后可在这些领域从业。据悉,领域工作的研究员也大多是硕博出身。
另外,天文系的学生的数理基础非常好,而且还具有优秀的计算机能力(数值计算、计算机模拟),很多金融、互联网企业也是很需要这些人才的。
如果留在天文领域,随着与天文有关的航天航空、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才缺口很大。
五、地理学
1.推荐高校
2.专业了解
地理科学专业是一门从各种角度对地质、地表形态等地理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研究地域与人们生活关联的一门学问。
主干课程:气象与气候学、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城市规划、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测量与地图学、地理教学论、遥感概论等。
就业方向:可以选择教师;编辑(在地图出版社从事地图的绘制、编辑工作);公务员(在地质局、国土规划局、环境保护局、水文水利厅(局)、气象局、城乡规划研究院工作)(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自然地理学等);工程测量人员——在大型建设集团从事与建筑、土地测量等相关的工作(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研究方向主要为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
六、大气科学
1.推荐高校
2.专业了解
下面我们选取了一些该专业学生的言论以供参考。
一届80个同学,转行的有10个左右。本科工作的一半去了气象局,一半去了飞机场。研究生毕业后一般都去气象局、环保局和科研单位了。
大气科学主要就业就是气象局了,再就是科研机构了,从国家级到地区级、省级、各细分领域的研究所,比如中科院大气所、气科院,各种海洋、台风、干旱气象研究所。
单看数据的话,气象行业人才缺口比较大,但是大都集中在三线以下城市以及各县气象局。很多大学本科毕业生或者硕士毕业生更倾向于去一二线城市,而一二线城市气象局门槛近年来(或者很多年以来)已经基本非硕士(甚至博士)不录取。
学的东西专业性很强,转行的话很辛苦。除非计算机编程功底很强,可以转行当程序员。
工业界。国内我知道的主要是新能源公司,比如风电太阳能,还有跟气象局合作的软件公司做各种雷达卫星资料处理软件。国外还有很多咨询公司和电脑公司有大气组,像ibm的大气组。主要做商业相关的气象评估。这些行业待遇比较好,很多也只要求硕士学位。
七、海洋科学
1.推荐高校
2.专业了解
本专业下设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物理海洋学三个专业方向。
海洋学是就业领域非常广泛,还可涵盖其他许多行业,如大气科学领域、地质勘探领域、气象工作、有关学校的普通生物学教学,电子科技行业等。
特别是海洋资源开发、海水养殖、海洋生物医药、海上运输、海洋油气开发和食品工业等部门吸收人才较多。
目前来看,本科生基本是找不到与本专业直接对口的工作的,读研是大部分本科生的选择。研究生时期有机会出海做科研,如果实力够强,进入各大海洋所、科研所也是不在话下的。
小编选择了几个比较被看好的方向。
1、海洋环境保护方向:
目前该专业看似比较冷门,但会逐渐变成一个人才缺口巨大的热门专业,就业前景也会比较好。国家有相应的政策扶持,但条件比较艰苦。
2、物理学科研方向:
海洋科学专业侧重于科研方向,科研院所和国企会是比较好的选择。
3、渔业方向:
养鱼只是一个小小的部分。渔业方向的侧重点是使用生物技术,通过现代科技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监督,实现鱼类养殖实时化、自由化。
4、事业单位:
海洋局气象局、国家海洋预报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这些是比较理想的单位,本科不是很容易进的。地级市以上的气象局或科研单位,前景也不错。如果一般的县气象局或比较偏远的市局之类的话,不算太好,但生活比较稳定。
5、海洋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
可以对海洋里各种资源如天然气、石油、煤等进行寻找和研究,然后合理地开发利用它们,再然后就是开发利用过程以及之后的保护海洋环境等。
还有海洋交通运输、海水利用、海洋制药、海盐及盐化工业、海洋服务业、海洋能发电等。
八、地球物理学
1.推荐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