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诬陷诽谤罪立案标准(被冤枉怎么办教你一招)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2-10-31 02:57:41作者:YD166手机阅读>>

诬告陷害罪立案标准和犯罪构成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向司法机关和有关单位和组织,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诬陷诽谤罪立案标准,被冤枉怎么办教你一招(1)

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一、立案标准

1、要有捏造他人事实;(这里要注意的是捏造的实施并不一定要是犯罪事实,但至少是行为人为是构成犯罪的实施。)

2、要向司法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

3、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

捏造就是指凭空编造,纯属虚构。

二、犯罪构成

1、犯罪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即可构成。

如果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还要从重处罚。

2、犯罪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在捏造事实,向司法机关或单位告发就会产生被告发人遭受刑事追究的危害后果,但仍决意为之,并且希望这一危害结果发生。

其动机可多种多样,有的是挟嫌报复、栽赃陷害、发泄私愤;有的是名利熏心、嫉贤妒能、邀功请赏:有的是居心叵测,排除异己,欲取而代之;有的是嫁祸他人,以洗刷自己、摆脱困境;等等。但不管其动机如何,其目的都是为了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如果不具有这一目的,而仅仅是为了诸如败坏他人名誉,阻止他人升迁而捏造事实诬告其有不道德甚或一般的违法行为,就不能构成本罪。

行为人实施了诬告陷害的行为,但是否实现了其目的即他人是否已受到刑事追究,则不影响本罪成立。至于受到刑事追究,则是指公安、检察、法院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所告发的事实已立案查处。

3、犯罪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这种犯罪是行为人企图假借司法机关实现其诬陷无辜的目的。这种犯罪不仅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使无辜者的名誉受到损害,而且可能导致错捕、错判,甚至错*的严重后果,造成冤假错案,干扰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破坏司法机关的威信。

我国宪法将惩治诬告陷害提高为宪法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4、犯罪客观方面

首先,必须是捏造犯罪事实,即无中生有、栽赃陷害、借题发挥把杜撰的或他人的犯罪事实强加于被害人。所捏造的犯罪事实,只要足以引起司法机关追究被害人的刑事责任即可,并不要求捏造详细情节与证据。

其次,必须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告发方式多种多样,如口头的、书面的、署名的、匿名的、直接的、间接的等等。如果只捏造犯罪事实,既不告发,也不采取其他方法引起司法机关追究的,则不构成本罪。

再次,必须有特定的对象。如果没有特定对象,就不可能导致司法机关追究某人的刑事责任,因而不会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当然,特定对象并不要求行为人点名道姓,只要告发的内容足以使司法机关确认对象是谁就构成诬告陷害罪。至于被诬陷的对象是遵纪守法的公民,还是正在服刑的犯人,以及是否因被诬告而受到刑事处分,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诬陷没有达到法定年龄或者没有辨认或控制能力的人犯罪,属于对象不能犯,仍构成诬告陷害罪。

三、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罪与非罪的界限

1、本罪与错告的界限本条第3款规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款规定。”

所谓错告,是指错误地指控他人有犯罪事实的告发行为。

所谓检举失实,是指揭发他人罪行,但揭发的事实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或部分不符的行为。

诬告与错告,在主观方面有着质的不同:前者是故意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属于犯罪行为;后者则是由于情况不明,或者认识片面而在控告、检举中发生差错。

是否具有诬陷的故意,是区分诬告与错告的最基本的标志。

2、本罪与一般诬告陷害行为的界限两者都具有捏造事实、诬陷好人的特征。但是,诬陷的内容、目的和性质,又各不相同:诬告陷害罪是捏造事实,意图使他人受刑事处罚,而一般诬陷行为仅限于捏造犯错误的事实,其目的只是使他人受到某种行政纪律处分,因此,从性质上讲一个是犯罪,一个是违法。对一般诬陷行为,可根据不同情节和后果,分别给予行政处罚、纪律处分或者批评教育。

(二)本罪与诽谤罪的界限

二者的共同点表现在都是捏造事实,而且诽谤罪也可能捏造犯罪事实。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誉。

2、主观方面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的目的是破坏他人名誉。

3、客观行为不同:前者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通常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后者是捏造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实,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

如果行为人虽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但并不告发,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损害他人名誉,就构成诽谤罪。

(四)本罪与报复陷害罪界限

二者都表现为陷害他人,主要区别是:

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民主权利。

2、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一切公民;后者的对象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与举报人。

3、主体不同:前者是一般主体;后者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行为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后者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进行报复陷害。

5、目的不同:前者是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是一般报复的目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了报复陷害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利用职权、捏造犯罪事实,并向有关机关告发的,完全符合诬告陷害罪的特征,应定诬告陷害罪,不定报复陷害罪。

来源:上海律师

【免责说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公众号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公众号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众号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

栏目热文

诽谤罪立案标准最新标准(诽谤罪赔偿要多少钱)

诽谤罪立案标准最新标准(诽谤罪赔偿要多少钱)

侮辱诽谤罪的立案标准为:1、捏造损害他人名誉实施,在网络等场所散布或组织、指使他人散布的。2、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

2022-10-31 03:03:15查看全文 >>

口头诽谤罪如何取证(诽谤罪是直接起诉还是报警)

口头诽谤罪如何取证(诽谤罪是直接起诉还是报警)

诽谤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属于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口头遭遇诽谤,当事人可以通过录音录像、请知情人作证、报警处理固定...

2022-10-31 02:25:32查看全文 >>

造谣诽谤罪立案的证据(造谣诽谤罪怎样才算严重)

造谣诽谤罪立案的证据(造谣诽谤罪怎样才算严重)

2020年杭州市余杭区郎某、何某偷拍谷某,并自导自演假扮快递员和被害人谷某,捏造谷某结识快递员并多次发生不正当性关系的微...

2022-10-31 02:45:31查看全文 >>

恶意造谣诽谤罪要如何赔偿(恶意诽谤造谣的法律后果)

恶意造谣诽谤罪要如何赔偿(恶意诽谤造谣的法律后果)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案情简介张某是某网络平台注册用户。2020年12月,张某为博取关注在其拥有7万粉丝的账号上发...

2022-10-31 02:56:07查看全文 >>

网络诽谤罪立案标准(法律咨询免费24小时)

网络诽谤罪立案标准(法律咨询免费24小时)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

2022-10-31 02:29:43查看全文 >>

造谣诬陷诽谤什么罪(诽谤造谣罪定罪标准)

造谣诬陷诽谤什么罪(诽谤造谣罪定罪标准)

2020年发生的7·7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事件,大家都还记得吧,目前该案已经宣判:涉案人郎某、何某犯诽谤罪,被判处一年有...

2022-10-31 03:04:57查看全文 >>

造谣诽谤他人罪立案标准(造谣诽谤罪怎样才算严重)

造谣诽谤他人罪立案标准(造谣诽谤罪怎样才算严重)

诽谤罪的裁判规则0 1利用信息网络,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公然损害他人名誉,情节严重,构成诽谤罪。被告人张某于2003年至2...

2022-10-31 02:25:02查看全文 >>

个人诽谤罪案例(二十年前被诽谤还能起诉吗)

个人诽谤罪案例(二十年前被诽谤还能起诉吗)

群内骂战持续一年多,最后还大打出手? 近日,湖南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人格权纠纷案。从群内“互怼”到当面冲突据天...

2022-10-31 03:00:35查看全文 >>

被造谣没人作证怎么取证(被别人背后造谣找不出证据怎么办)

被造谣没人作证怎么取证(被别人背后造谣找不出证据怎么办)

2022年5月,身处北京疫情中,谷女士将采访约在路边。照片发布经得谷女士同意。 (南方周末记者 庞礴/图)先是“寻亲男孩...

2022-10-31 02:40:08查看全文 >>

造谣诋毁诽谤罪立案标准(发朋友圈诋毁他人立案标准)

造谣诋毁诽谤罪立案标准(发朋友圈诋毁他人立案标准)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

2022-10-31 03:04:19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