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做事要三思后行,三思到底是哪三思呢?
2019年4月7日,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高高矗立的孔子像。
“三思后行”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三思”指的是“思危、思退、思变”。“思危”指的是要思考之前做的事不对的地方,危险的地方;“思退”指的是知道危险的地方,就要退到安全的地方等待机会;“思变”指的是一旦有机会,就要努力抓住去改变当前的处境。现在三思后行的解释为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去做,显然是褒义词。其实三思后行还有下一句,补充完整意思就有了变化,《论语·公冶长》中的全句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古人说“三”的时候,往往不指确数的“三”,而是表示次数很多。但这里和“再”相对,通常看做确数。
季文子姓季孙,名行父,谥文,是鲁国的大夫。做事情过分的小心,过分的仔细。“三思而后行”,一件事情,想了又想,想了又再想,就是有点优柔寡断。孔子听到他这种做事的态度,便说:“再,斯可矣!”也就是说做事谨慎是要谨慎,但过分谨慎、畏首畏尾反而降低了办事的效、过犹不及。所以孔子说“再,斯可矣。”。
句子补充完整,意思是不是有点出乎意外啊!
父母在不远游,下一句你知道吗?又一个出乎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