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三思而后行指的是哪三思(三思而后行是哪三思)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2-10-31 02:45:54作者:YD166手机阅读>>

三思而后行指的是哪三思,三思而后行是哪三思(1)

阅读引导:
  1. 请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预留30分钟不被打扰的时间,静心阅读本文。因为文章读起来并不轻松,读完后还需要完成课后作业。真正让自己成长或者致富的路,本来就不会轻松。
  2. 本文为专栏中的一节课,并不是分享。整个专栏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若你没有看过之前的几期文章,可以先关注专栏,建议从第一篇文章开始阅读
  3. 专栏文章,每月更新4篇。这个更新频率是想告诉你,看的多和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尝试深入思考和实地践行。
  4. 想第一时间阅读最新专栏,请关注公众号「富研社」

第三季开更

欢迎来到《从梦想到财富》第三季课程:效率升级。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一个模块:个人效率升级。

当我们打磨完关于财富的核心认知,升级了大脑的思维方式之后,下一步我们就要开始行动起来了,你不能还停留在“想到”,天天想却不去做,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你将一事无成!

你得从“想到”变成“做到”!

你得能落地,你得有效率,你得快!

同一件事情,别人需要花1年的时间,你能不能只用1个月?

速度起来了,你就拥有了效率势能,你就能迅速脱颖而出,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真的是这样吗?

我先来给你讲个故事...

“飞快”的子弹短信

2018年8月20日,一款名为“子弹短信”的APP上线并迅速蹿红,站上了各大应用商店社交榜的首位。

上线7天便完成A轮1.5亿元融资,App日下载量高达44万;截止2018年8月30日0点14分总激活用户超400万…

“子弹短信”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从上线到爆发,再到融资壮大,这一切都太快了!

三思而后行指的是哪三思,三思而后行是哪三思(2)

但是,开发团队之前谁都没料到这个原本定位比较“附属”的软件会如此火爆,所以产品发布的时候,功能、用户体验等多方面都做的还不够完善,官方的意思是,完成度还不到1/4…

因此,子弹短信在经历了上线后的一波光速增长后,数据开始急转直下,产品发布后的3个月,日活(每日活跃用户)就下降到了10多万,日下载量仅为高峰期的2%…

眼看这个明星产品突然就要“凉凉”了,怎么办?

转!

快速的转!

为了提高用户留存,公司决定通过补贴用户的方式提升产品的日活和留存率,转走“趣头条”的模式。

注:趣头条的大致模式就是用户看资讯就给钱,看越多收益越多,以此提高用户活跃度。

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加快脚步!

老板对团队说:

“作为一个拿到这么多钱的公司,大家的开发速度太慢了!”

“你一个人要干三天,我给你三个人,你给我干一天。五个人不够,我给你加十个人、加二十个人。”

于是,996成为常态,熬夜通宵成为习惯...团队迅速膨胀,公司全员踩足油门开始狂奔!

仅仅2个月之后,这款快速转弯后的产品更名为“聊天宝”并于2019年1月全新上线。

三思而后行指的是哪三思,三思而后行是哪三思(3)

快,是真的是快!

但是...

一波小幅回暖之后,产品的日活又一次跌入谷底。

仅仅2个月之后,2019年3月5日,公司弹尽粮绝,宣布团队就地解散...

就这样,子弹短信,真的就像一颗子弹,划过夜空,爆发出绚烂的光芒,却又立刻,消失在了茫茫黑夜之中!

为什么会这样?

一款增长接近于光速的明星产品,一个反应和行动速度都极快的团队,一个产品上线7天后就估值达到6亿的公司,怎么就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说没就没了呢?

不是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吗?

我都快成子弹了,咋还没用呢?说好的效率势能呢?

效率高就是速度快?

我们一想到要“提高效率”,第一个反应就是要“快”!

但是,提速之后,效率真的就提高了吗?

你一脚油门踩到底,也许不是跑的更远了,而是撞墙了!

  • 建筑商为了赶工期,偷工减料,结果却给后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 为了不迟到而闯红灯,你分秒必争,结果却造成了交通事故,延误了更多的时间;
  • 微信公众号必须每天发文,因此,你只能缩短篇幅、牺牲质量、减少原创,结果阅读量却越来越少了;
  • 你发现最近股票行情非常好,想抓住机遇快速致富,于是加了杠杆(按本金的一定比例借钱投资)全仓买入,结果却导致自己倾家荡产...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欲速则不达!

只会猛踩油门的人,那是马路*手…

那“快”就是不对的吗?

当然不是,要做成一件事,效率是必须的,而想要提高效率,那肯定得加快速度。

但是,但是,在你踩下油门准备“加速”之前,你必须得先做好另外两件事,他们才是做成一件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在加速前要做的两件事
  1. 确保正确

就是你要确保这件事情本身得是正确的,不然速度越快,死的也越快。

就像子弹短信,如果这款产品是诞生在移动互联网的元年2012年,并且还能以这种方式增长,那么今天,我们用的最多的产品也许就不是微信,而是子弹。

但是现在再做?

微信的网络效应完全成型,这道护城河已经固若金汤,在市场上没有出现巨大的结构性变化(比如大的技术变迁,社会法制的大调整等等)之前,任何以通用型社交产品为核心的挑战者,几乎都不可能成功,当年的来往、易信、米聊如此,如今的子弹也一样…

2. 可实现

就是你的这个想法和计划不是飘在天上的,得是能落地的,你得有能力把你想的实现出来,而不只是在嘴上说说。

你说你有个很好的想法,现在就差投资人和程序员了,那请问钱多久可以到账?程序员什么时候可以上岗?

雷军当年想做“小米”的时候,一个12小时的通宵电话就可以把这些搞定,这个想法对他来说就是“可实现”的,而如果你说你还得先找200个投资人的邮箱,把BP发给他们看看,那这件事对你来说还飘在天上。

因此,在没有把这两点考虑清楚之前,你的“快”非但不能提高效率,还会让你绕更远的路,甚至变成一颗打向错误方向的子弹,就算在途中发现走错了路,也无力再回到正轨上来了...

所以,想要做成一件事,想要提高效率,你就得先放开油门,先去确认一下你要做的这件事,是否是正确的?是否是可实现的?它们才是你成事的前提、效率的基础。

好,那你该如何确认这两点呢?

一、如何确保正确?什么是“正确”?

这好像是个伪命题,什么是“正确”?

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里有句台词说得好:“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

什么意思?

就是这件事对我有好处,它就是对的,对我没好处,它就是不对的!

因此,同一件事情,对不同的人造成的结果不同,每个人对它的看法就会不同,评判标准可能就会截然相反。

比如说,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曹操率领几十万大军准备攻打东吴,由于兵力过于悬殊,东吴内部立刻分成两派人马:

一支是以老臣张昭等一帮文臣为主的主降派,天天和孙权说:“千万别打,这实力相差太悬殊了,别以卵击石啊!”

为什么?因为投降之后,这些文官依然可以每天吃香的喝辣的,该做什么官继续可以做,投降当然是更好的选择。

而另外一支呢?

是以周瑜等一干武将为主的主战派,他们就整天劝孙权:“你父兄创业不容易,大好的江山不能拱手让人啊,我们有长江天堑,可以一战!”

为什么?你想嘛,武将那是靠战功立业的,不打仗就投降,那还有什么价值?

你看,同一件事情,站在不同的立场,彼此的利益诉求不同,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所谓“正确”的选择。

所以,所谓的“正确”都是相对的,除了客观事实之外,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正确”。

那怎么办?

你该如何衡量眼前这件还没有做的事情的“正确性”呢?

答案是:这件事能带来的“社会总收益”为正。

什么意思?

就是你做的这件事“带来的所有好处”大于“带来的所有坏处”,那么它就是一件对的事情。

简单来说,就是这件事对大家都有好处,那么它就是正确的!

那你说:“哇,这个太复杂了,要详细分析一件事情对各方面的利弊,衡量具体得失,这里牵涉到的面太大,比如国际上对于一个碳排放的问题,吵到今天也没个结果,如果所有事情都按这种方式来分析,再让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来投票表决,那什么事都别做了!”

确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面对一件事,通常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做完整的权衡分析,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叫来唇枪舌战一番,那我们该如何快速判断一件事情是否靠谱呢?

其实,早在2500年前孔老夫子就给了我们一个心法,叫做:“三思而后行!”

不过,那个时候孔老说的“三思”是指反复思考的意思,而我在这里把它转换成“行动前你需要问自己的三个问题”,如果这三个问题都能得到正面的回答,那这件事情大概率上就会比较靠谱,就是一件对你来说值得做的、正确的事,你就可以开始行动了。

具体是哪三个问题呢?

第一问:对方能获得什么?

所有问题的思考起点应该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的。

大到你要创业,你要做一款产品,那你得先思考:“用户是谁?他能获得什么?”

小到你要写一篇文章,那你就得思考:“这是写给谁看的?他能获得什么?他能看得懂吗?”

你要把这篇文章在公众号发布,那你就要思考:“他希望、他期待这篇文章的出现吗?...”

许多人是不会这样思考的,他们的思考逻辑可能是这样的:“今天我要在公众号发布4篇文章,一篇是公司最近的动态,一篇是我们最近推出的一个活动,一篇是广告文案,还有一篇…不浪费推文位置,找别人转载一下,增加一下阅读量…”

用户收到后...

“这个号什么时候在我微信里的?”

“这写的都是什么东西,看不懂啊…”

“你们公司的动态和我有半毛钱关系?”

“取关…!!!”

通常,我们把这种状态叫做“自嗨”,自己觉得很满意,对方完全不知道你在干嘛…

你得牢记一条“定理”:你的成功都是别人给你的!

换句话说,不是你想做某件事,而是有人需要你做某件事,你做成了,他满意了,他才会把你想要的给你。

你无法自己变出金钱,你也无法独自散发出人气,你的财富、名誉、声望…你所拥有的一切,最终都是别人给你的。

因此,一切问题的思考起点,你都应该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多想想他要什么?

第二问:我能获得的什么?

现在第一问通过了,这第二问就要问你自己了,通过这件事情,你想得到什么?要钱?要名?为下一步做准备?满足自己的存在感知层?

千万别只是说:“这件事情很有意义,我们先做了再说…”

这样的话,这件事情将来很可能会无法持续,做了个APP天天谈日活、月活,你先告诉我,你怎么活?

你只有在过程中持续得到你想要的,这件事才能愉快的进行下去,不然钱少了,心委屈了,事也就凉凉了…

那你应该给自己设计什么样的回报呢?

按回报期长短的不同,可以把回报分成两大类:

  1. 打猎式的回报
  2. 种田式的回报

什么意思?

我给你举个例子,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有这么个故事:

有一个奇特的村庄,村庄内除了雨水,方圆一里以内没有水源,所以,村内用水一直是个问题。于是,村长就找了2个人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个人叫艾德,一个人叫比尔,并与他们分别签订了送水合同。

艾德签完合同后,就立刻行动了起来,他买了2个大桶,每天从一个1里以外的湖泊中打水并运送到村庄。

虽然他每天起早贪黑很辛苦,但是很快就赚到了钱,他很满足...

而比尔呢?

他签完合同后人就跑了,消失了!

去哪?村里没人知道...

过了半年,比尔带了一个工程队回来,并开始在湖泊和村庄之间修建一条巨大的不锈钢水管!

原来,在这半年里,比尔拿着这份送水合同,写了一份商业计划书,找到了几个投资人融了一大笔钱,并且成立了公司,雇佣了职业经理人来帮着自己打理,这次回来,他打算在村庄里建造一个供水系统!

一年之后…

比尔的供水系统终于建成,并且以艾德供水价的四分之一,开始为村户们24小时不间断的供水,村民们欣喜若狂!很快,比尔的供水系统便进入了这个村庄里的每一户人家…

艾德当然不能坐以待毙啊,于是他把自己俩儿子叫来帮忙,水价也降低到了原来的四分之一!但是,这个时候三个人就算累死,也已经完全不是比尔的对手了,这份事业很快便已无法维持…

当艾德还在哭天抢地的时候,比尔又开始思考将这个模式复制到更多的村庄,乃至推广到全国!

多年后,比尔就算每天躺在床上刷韩剧,收入也能不停的增加。

而后来的艾德呢?

他依然在温饱线上,为每天的生计而拼命工作...

为什么会这样?明明一开始艾德才是领先的那个人啊!

那就是因为他们要的回报类型不同:

艾德要的就是“打猎式的回报”

打猎是怎么样的?

就是早上提了一把枪出去,看到一只兔子,抬手把它打死,晚上就能有肉吃,整个回报期很短,你付出努力,很快就能有回报,当下会很爽很满足。

打猎的人更在乎眼前的得失,一旦发现有赚钱的机会就会扑上去争夺,就像艾德,看到卖水能赚钱,提了两个桶就往河里冲。

比尔要的就是“种田式的回报”

种田是怎么样的?

它需要春播秋收,就是你做的这件事,当下可能不会马上就给你带来回报,甚至还需要你把很多钱和时间投入进去...

但是,你做的每一个动作都会产生积累效应,它们会在未来给你兑现更多的回报。

就像比尔,他想要建造一个供水系统,这件事的结果很好,但是它没有办法一下子建成,前一年半的时间,每天都需要砸钱,一分钱收入都没有,还会面对无数的质疑…

而只有当这个系统建成,从村户家里的水管里滴出第一滴水开始,他的回报期才正式开启,当然,这个时候的回报,就远超这一年半以来一直都在勤勤恳恳的艾德了,这个“供水系统”就是比尔种下的庄稼,如今丰收的时候到了。

打猎式的回报 vs 种田式的回报

那么,这两种方式哪种好呢?

你可能会说,这个故事不是已经证明了“种田”的模式更好吗?

其实不然,比尔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他的“供水系统”建成了,可如果最终没建成呢?

开发到一半资金不够,烂尾了;水管质量不过关,系统崩了;系统建成了,村民们却要集体搬迁了…那比尔就会成为人们口中的笑话,变成个失败者,余生都要用来还债...

所以,孰优孰劣,我们并不能以成败来论英雄,而是要透过这个案例,理解这两类回报的不同,要学会在不同的阶段,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回报类型。

打猎式的回报,它的好处是当下立刻就能有收益,也更自由,可以随时换方向,但缺点是长期收益缺乏增长性,十年如一日的终日劳作,以及遇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今晚可能就得饿肚子,而且如果这个地方的猎物打完了,你还得换个地方...

比如很多打工者的心态其实就是在追求“打猎式的回报”,他们关注的是自己每个月到手的工资,不管公司好不好,总之我的付出要有回报,如果公司没钱了,给的回报少了,让我不舒服了,那我就换个地方继续打猎…

他们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工作,”打猎的技能“确实提高了,从原来每个月能打5千元,到现在每个月能打2万元了。但是,一旦遇到类似公司裁员、*等“恶劣天气”,他们就不得不面临短时间内“无猎可打”的局面,然后开始寻找下一块猎场…

种田式的回报,它的好处是在成型的时候收益会非常大,但缺点是前期的过程会非常煎熬,建设期很长,庄稼还没有长成熟,你可能就饿死了;或者在过程中遇到了天灾人祸,所有努力付之东流;又或者土地和种子选错了,这是块贫瘠之地,种子很劣质,奋斗了一年,最终啥都没有…

比如大部分互联网的创业项目都是“种田式的回报”,开发期没有收入,软件上线后还是没有收入,除了每天砸下数不清的运营成本,过程中还得与无数的竞争者斗智斗勇...只有当用户数量突破某个临界值之后,才开始会有第一笔收入!

而这个时候,低头一看,脚下已经尸骨成堆....你,成为了一名幸存者。

因此你看,两者其实并没有优劣之分,都有着各自明显的优缺点。

那你该如何选择呢?

如果未来变数比较大,你手上又没有足够的“存粮”,那你就得先做有“打猎式回报”的事情,不然你就会活不下去。

但是,天天打猎,你就没有时间去种田,你就会永远在打猎,看似很自由,其实完全没自由...

想要脱离这种状态,让自己的财富和事业获得一次跃进式的发展,你就必须要获得至少一次“种田式的回报” 。

贫富差距加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富人一开始就可以去做“种田”的事,而不用担心每天的口粮,一旦做成,财富就能有一次大的跃进,然后就能有更多的存粮接着去播种另外一块“农田”,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而普通人如果切换不到这种“种田”的模式,就会终身为每天的口粮而忙碌。

那具体该怎么转换模式呢?

第一步:积累存粮

打猎的时候,你要有意识的开始积累“存粮”,为之后种田做准备,别做月光族,这不是为了存钱,而是为之后的大动作做准备,这里的“存粮”不仅包括金钱,也包括知识、技能、人脉等。

第二步:变换模式

当你有了一定的“存粮”之后,就可以开始留意市场中的机会,一旦发现了好种子(比如说好的创业项目),遇到了好土壤(势能高地),你就可以迅速变换成“种田的模式”。

第三步:活到秋收

“种田式的回报”最怕的是中途夭折,还没等到秋收人就饿死了。因此,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事,就是让自己活下去!

你可以在开始的时候再去借点粮食,也就是通过融资、合伙,把过程中的风险分摊或转移出去;过程中,你要悉心照料这片“农田”,让它免于各种灾害的侵扰,保证“农作物”的健康成长;如果过程中断粮了,实在饿得不行了,别硬撑,回去打猎,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然后,静静的等待丰收季的到来!

第三问:时机到了吗?

有了前面两个问题做支撑,这件事就已经是个双赢的局面了,成事的基础已经具备。

但是,万事俱备,你还欠一*风!

东风是什么?

东风就是时机,对自己有利的特定时间段,时机不对,好事也会变成灾难,就像赤壁之战,如果所有条件不变,只是这风向变成了西北风,那会是什么情况?

“火烧连船”就变成“玩火自焚”了...

所以,这时候你要考虑,“现在”做这件事情,赢的概率是不是最大的?

就像我们开头说的“子弹短信”,它就选错了时机,如果它早生6年,花同样的钱,以同样的速度增长,也许它已经成为一款国民级的应用了。

那什么样的时机才是适合的呢?

就是你能“顺势而为”的时候!

如果你知道某件事情的未来会如何发展,你就能顺着它前进的方向去行动,你就能事半功倍,就像是坐上了顺风船,你能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回报。

具体该怎么做呢?

注:关于如何找到趋势,如何顺势而为,我们在专栏第9课《未来世界给你发来的信号》里已经详细讲过,如果你有点忘记了,可以点击此处回顾复习一下,这里我再简述一下。

第一,用“点线面体”分析框架分析现状,看清目前的形势;

第二,找到“势能高地”,要么成为它的一部分,要么让它给自己赋能;

第三,如果找不到势能高地,也没有“外力”相助,那你就要学会蓄势待发、伺机而动。

并不是每一件有价值的事情都得现在就去做的,有时候时机没到,你就得等,你得能耐得住性子,许多伟大的成就,都是熬到时机成熟后的顺势一击拿下的,比如你必须得等到情过三年,酒过三旬,音乐响起,掌声鼓起,你才有信心顺势掏出戒指向女友求婚,一举把她拿下!

三思而后行

这三个问题像一个等边三角形,是一件事情是否靠谱的必备条件,缺少任何一边,它都不值得你去做。

三思而后行指的是哪三思,三思而后行是哪三思(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谨言慎行下一句是什么(谨言慎行短句)

谨言慎行下一句是什么(谨言慎行短句)

谨言慎行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成语。意思是告诫人们,注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要小心谨慎地说话、做事。人们...

2022-10-31 02:49:28查看全文 >>

三思而后行的正反例子(有责无权的经典例子)

三思而后行的正反例子(有责无权的经典例子)

季文子即季孙行父,从前601年至前568年一直在鲁国担任执政,长达三十三年,辅佐鲁宣公、鲁成公、鲁襄公三代君主。季文子在...

2022-10-31 02:49:48查看全文 >>

言必信行必果完整句子(人生最高境界四句话)

言必信行必果完整句子(人生最高境界四句话)

“言必信、行必果”,这是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话,激励人们做人诚实守信,做事踏实靠谱。其实这也是对经典的断片式误解。这句话原...

2022-10-31 02:43:14查看全文 >>

三思而后行的说说(最好三思而后行的句子)

三思而后行的说说(最好三思而后行的句子)

孔子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多听少说,有的时候,说得多意味着错...

2022-10-31 02:29:49查看全文 >>

三思而后行下一句是什么意思(三思而后行的真正含义)

三思而后行下一句是什么意思(三思而后行的真正含义)

三思而后行,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篇》三思而后行的流传度很广,意思也很明了:凡事三思而后行,比喻做任何事情前,要...

2022-10-31 02:29:14查看全文 >>

三思后行下一句(三思的下半句)

三思后行下一句(三思的下半句)

有福伤财,无福伤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三思而行,再思可矣。这几句话告诉人们做事情首先要深思...

2022-10-31 02:43:52查看全文 >>

遇事淡定冷静的名言(有深度有品味的句子)

遇事淡定冷静的名言(有深度有品味的句子)

面对生活你若保持理智、清醒的态度,那么你会发现,之前人们所认为不可解决的事情都能战胜它。都说冲动是魔鬼,如果理智不能控制...

2022-10-31 02:35:57查看全文 >>

与三思而后行类似的名言(三思而后行的例子有哪些)

与三思而后行类似的名言(三思而后行的例子有哪些)

经常有小伙伴问:为什么我知道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呢?那是因为你知道的名言名句,其实是用错了几百年的啊!离家出走的“...

2022-10-31 03:04:49查看全文 >>

关于三思而后行的句子(三思而后行的话语)

关于三思而后行的句子(三思而后行的话语)

作者:国学生活·樱桃世间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论语》中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人做官有三思:思危、思退、思变,做...

2022-10-31 03:04:50查看全文 >>

三思后行的话语(三思而后行下一句)

三思后行的话语(三思而后行下一句)

我们经常说做事要三思后行,三思到底是哪三思呢?2019年4月7日,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高高矗立的孔子像。“三思后行”出...

2022-10-31 02:30:21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