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孩子对老人产生了印刻效应,就会变得格外依赖和信任老人,有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老年人帮助子女照顾看孩子的比例高达66%,而2岁半以前的儿童中,主要由老人照顾的比例则高达70%,3岁以上的也占了40%,可以说,老人俨然成为了带娃的"主力军"!这样的现象不能说是不好,但父母们还是要清楚认识到这其中可能存在的弊端。
1. 过度关怀让孩子身体健康受影响
很多老人带娃会秉持着老一辈的观念,认为孩子必须吃饱喝足穿暖和才不会生病,这种观念过于简单粗暴,其实并不科学。
老人觉得孩子白胖最好,因此总是追在孩子后面强行喂饭,不管孩子是否想吃或者喜欢吃什么,时间长了反倒会让孩子对吃饭产生反感;在穿衣方面,老人也一贯主张要多穿,千万不能感冒,可孩子爱动运动之后出了汗,等汗凉了,一热一冷反倒更容易生病。
2.过度溺爱让孩子出现性格缺陷
很多老人存在着一种"补偿心理",认为之前没有条件给孩子好的生活,现在就拼命想对下一辈好。这样的心理难免会造成溺爱过度,甚至放纵。
有的孩子明明牙齿不好,父母严格限制他们吃糖,但老人却因为不舍得不忍心,总是偷偷给孩子吃糖,这样不仅让孩子牙齿受损,还会助长孩子的嚣张气焰,甚至故意在老人面前提各种要求,为所欲为。
时间长了,就难免变成唯我独尊的小霸王,对日后健康个性的养成造成不好的影响。
3. 过度保护剥夺了孩子探索学习的机会
我们常能看到有些娃明明可以下地走路,却还总是被人抱在怀里。还有些孩子稍微跑得快一点,老人就立刻追上去阻拦,生怕有什么磕碰。
殊不知这种过度保护会严重剥夺孩子探索自然,学习新技能的机会,等于把孩子关在了一个精致的笼子里,确实不会有什么磕碰了,但也无法让孩子体验天空的美好了。
错过亲子依恋敏感期,你还有补救的机会。
既然隔代带娃有这么多弊端,作为父母,还能怎么补救呢,别急,以下几个建议给到您:1. 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之前既然有所亏欠了,如今就必须付出更多,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补救方法。
在孩子上学之前,都还处于亲子关系的敏感期,父母们要把握好时机趁虚而入,在孩子需要的重要时刻,都尽量出现和参与。比如孩子的入园准备,或者幼小衔接,都不要轻易错过。
尽量多和孩子交流,耐心了解孩子的心理,慢慢建立深厚的情感。
2. 每天都对孩子表达爱
中国人以含蓄委婉著称,总是难以真实表达自己的爱。但对于孩子,父母需要把爱大声说出来,让孩子知道即使你去工作了你没办法经常陪伴他,但你始终是特别爱他的。
不要想当然地以为孩子长大后会理解,要抓住一切机会和可能去表达。要知道,行动 语言,才是孩子最能理解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