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主流手机,则应用了传统防抖方案EIS和OIS。
这两种防抖方案到底有何区别?为什么有的手机用了EIS,有的手机却用了OIS?
对此,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它们的工作原理。
EIS,利用手机内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监测手机抖动幅度,以实现动态调整ISO和成像算法等,基于多帧合成的叠加效果,输出影像修正过的清晰效果,减少废片。
该防抖方案的优势是镜头模组小,能给机身省下更多空间;缺点是牺牲边缘画面,即通过裁切掉多帧合成聚焦之外的画面,相当于失去了部分画面内容,这点在手机拍照切到视频拍摄时就很直观了,因为拍摄视频通常用的就是EIS电子防抖,会缩减大幅的边缘画面,取景视野变窄了。
OIS,同样是利用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监测镜头实时抖动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而OIS控制驱动器就会根据电信号数据预测出图像偏移量,同时将预测结果反馈给镜头内部加装的微型马达,这时候就能借助镜头反向位移来抵消图像偏移量,从而有效避免成像模糊。
显然,较于EIS,OIS光学防抖由于具备微型马达和控制电路,因此会造成镜头模组需要更大空间,这也是我们看到支持OIS的镜头比不支持OIS的镜头大了起码一圈的原因。
考虑到产品成本问题,OIS有更出色的防抖性能,所以更多的是被厂商用在旗舰手机领域,或者说高价位领域,鲜少下放,因为OIS成本更高,也需要厂商有更强的设计能力,以应付OIS镜头模组的安置问题。
3K价位手机该不该有OIS?这里,我们不妨抛出一个问题:3000价位的手机,该不该有OIS,让OIS成为一种“标配”,最大程度来辅助手机影像系统达到高质量成像?如果你的手机在这个价位,想必也很想知道此类问题的答案吧。
先看看几个例子,华为nova 8起步3299,搭载电子防抖;红米K40 Pro(8GB 128GB版本)2999,搭载电子防抖;荣耀V40轻奢版起步2999,搭载电子防抖;荣耀30起步2999,搭载电子防抖和光学防抖,其中支持光学防抖的是长焦镜头,并非主摄······
实际上,类似例子比比皆是,说明了即便当下市场里很多手机的价格已经来到了3K价位,到了很多用户购机换机的预算上限(算是高支出),却依然享受不到OIS光学防抖带来的稳定成像,仅借助EIS来实现成像模糊修正幅度有限的影像效果。
当然,也有部分机型是例外,譬如iQOO Neo5。作为年轻手机品牌iQOO前不久推出的一款新机,iQOO Neo5顶配2999,支持主摄OIS光学防抖。在这个价位上,意味着该机不仅给到消费者12GB 256GB超大存储空间,而且还搭载了骁龙870处理器、UFS 3.1 超快闪存、120Hz 高刷、66W 闪充、液冷散热系统等硬核配置,性能无忧,充电更快,机身降温也不马虎,切切实实把整机体验提升到绝对的旗舰级别。
至于iQOO Neo5的OIS光学防抖,究竟是真材实料,还是噱头营销,通过实拍视频动图就可以清楚呈现出来。可以看到,当我骑着单车,边录制视频边快速骑行的过程中,画面稳定度高,无论是两旁树木还是迎面而来的行人,均是清晰显示的,防抖性能好,防抖过关,达到我心中对3K价位手机的防抖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