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张颖
6世纪中叶,百济的圣明王向日本天皇赠送佛像和佛教经典,佛教自此渡海传播到日本。到了8世纪日本天平时代,奈良建造了与龙门奉先寺同样的卢舍那大佛像。后来受战火牵连而受损,曾经被数度修复。现在的奈良大佛是江户时代重铸的,只有台座的莲花瓣等还留存着天平时代的样貌。
现今的奈良大佛
一千二百年前的平城京奈良是一座宏伟繁华的都城,人口估计有20万,城中终日热闹非常。即使如此繁华,也伴有天灾地变,令人们惶惑不安。741年(天平十三年),圣武天皇下令建造国分寺,同时还决心兴建大佛,不仅为了祈愿国泰民安,还为了镇乱息灾。
奈良的东大寺
当时已经预料到修建这座巨大佛像将会是日本开国以来最浩大的一项工程。于是,圣武天皇呼吁全国人民参加建造大佛。在天平时代制作佛像盛行,也就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佛师,当时国君麻吕接下了描绘大佛的画像的任务,之后他又担任了雕刻总监督,成为制作大佛工程的灵魂人物,肩负了整个工程技术指导的重任。
从前,朝廷要建造寺庙的时候,每次都要设立称为“造寺司”的临时机构。要正确无误地管理佛像和寺院的建设经费,适当地分配工作人员和物资,提高作业效率等。到了天平时代,朝廷的力量逐渐强大,策划大型事业、为实践具体目标而筹建组织等工作也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
造东大寺司的最高负责人为长官,其下设有次官、判官、主典。技术工人和作业员有造东大寺的所(支所)管辖。“所”又分为造佛所、铸造所、木工所、造瓦所、写经所、山作所等不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