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120万吨核废水排放入海,这一数量是前所未有的,达到 100 万吨以上,这对于全人类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但日本宣称,经过处理、稀释的废水中,含量最高的放射性同位素——氚的含量已经符合安全标准。此外,氚不容易被海洋动物和海底沉积物吸收,在放射性物质中,对生物机体的危害相对较小。
不过日本这言论是赤裸裸的谎言,2013年,日本曾启动多核素去除设备,对福岛核电站废水中的62种放射性物质做处理,但其中并不包括氚。按现有技术看,分离氚的手段复杂、成本高、耗时长。
2018年的时候,核废水的东电也曾表示,用于处理含有核污水的1,000个储水罐,未能将放射性物质去除至低于法定标准值。
另外,氚对人体的危害,远不止日本所说的这样,氚是氢的同位素之一,其物理半衰期为12.3年。
核废水中存在的氚,可经由食物链、呼吸道和皮肤等途径被人体摄入,部分可通过理化和生物作用,转化为有机结合氚。在DNA大分子中,人体组织与氚结合,代谢过程非常缓慢,氚不但能通过β粒子的电离作用产生直接生物效应,还可通过转换突变方式,使得组织靶分子致畸、致癌,产生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
从这就可以看出,日本在核废水问题上撒谎了,事实上,除了氚,废水中的其他放射性同位素更值得我们警惕。就包括了碳14、钴60和锶90等。锶90是剧毒物质,它所导致的随机性效应主要为骨组织肉瘤(骨肉瘤、软骨肉瘤、骨纤维肉瘤和骨血管肉瘤),尤其以骨肉瘤多见;其次为白血病。
核废水将影响中国这些区域福岛核电站正式将核废水排入海中,受太平洋环流影响,废水中的辐射物将先北上,向东抵达北美西海岸以及夏威夷,只需要3年半的时间,整个太平洋都将“沦陷”。
最后,核辐射物质再沿着赤道方向流经菲律宾,最后从我国台湾地区东侧回到日本。
除了中国台湾之外,中国这些海域也将受到影响,福岛核电站位于日本本州岛的东北部,这个区域主要的海流有两支。一是从北往南的“千岛群岛洋流”。通常情况下,这支海流会从北向南流经福岛核电站所在的位置,然后在千叶县东北部的铫子市往东转入太平洋。
另一支海流则是著名的“日本暖流”。日本核辐射物质会被日本暖流带到东北方向,但遇到美洲大陆就会发生转向,向北向南运动。向南运动的水团在北纬20度左右向西运动,在亚洲东部又会发生转向,分别向北南运动,形成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