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觉得应该选一个好的时间去问斩,以防有鬼魂出来找麻烦。而且在古人认为只有在正午12点也就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人才能够压制住人死后的阴气,利用旺盛的阳气冲淡死人的阴气,压制住死人的鬼魂。上面又说了午时三刻也只到11点45左右,为什么不是12点呢?
中国古代很多王朝建立的地点都在西安,到了后期才有王朝选择在北京定都。时间一久人们都选择以西安时间为标准,这就会有一些时间差,所以北京地区的午时三刻就是西安时间的正午12点。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我们现在到了中午都会有午睡的习惯,如果不睡一会,就会感觉头脑昏昏沉沉,无精打采。
古代人也是一样,到了午时的时候,也会有想要睡觉的冲动,所以在此时的犯人,在太阳的照射下,人是非常迷糊的,这样的话再行刑的时候,犯人的痛苦会相对来说小一点,对于犯人也是一种人性化的考虑了。
但是,并不是每一天的午时三刻都是可以问斩的。因为在西汉时期,董仲舒就明确提出,四季的分别,董仲舒认为刑罚应该在秋冬的时候完成。帝王也要遵守四季的变化,这就有了秋后问斩。而且到了唐宋时期,规定只有十、十一、十二月才可以执行死刑。
此外在这期间还会有,正月、每月的禁*日、二十节气日等等。这些日子都是不可以*人的,仔细一算可以执行死刑的时间也是非常的少。
而且唐代的时候,法规可是明确规定,只有未时到申时,才可以对死刑犯动手,并不存在什么午时三刻问斩这类词语。到了明清时期就宽松很多,只是有些日子还是不变,需要严格遵守。但是在时间上就可以选择在午时问斩了。
我想估计这个时候的死刑大多在午时执行的,这个时候的人的思想也被禁锢,自然也就迷信很多,人们更愿意将自己的精神寄托于那虚无缥缈的东西。
所以在看古装剧中也要关注一下史实,不能盲目跟风,人云亦云,认为古代执行死刑的时候都是午时三刻。
【感谢您的阅读,您的关注是我创作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