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华润员工有编制吗(华润会随便辞退员工吗)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2-11-07 22:01:38作者:YD166手机阅读>>

早期地下工作所需的行事谨慎,后来贸易工作所需的敏感和快速反应,以及华润所在地香港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关税开放,贸易频繁,各国的市场智慧在此交汇竞争,共同汇入了华润成长的血液,使得华润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虽然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业务多元化发展,但始终保持着敏锐、灵活和进取的特征,并时常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自省和反思。

1995年,时任华润集团董事长朱友兰觉察到了粤海公司资不抵债的端倪。她想到,同样的事情也可能发生在华润身上。“什么都干,什么都干不了。”

在华润2001年控股企业经理人会议上,时任华润集团总经理宁高宁指出,华润目前投资步伐慢了许多。因为过往的经验使华润很难很大胆地去投资一些新的行业。“随意的投资并没有给我们形成一个新的、可以运作和发展的行业基础。吸取过往经验,真正地做专业化,这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向。”

2007年务虚会,华润整理了十家中国企业失误的典型例子,包括顺驰、普马超市等,以供反思和借鉴。

时任华润集团董事长陈新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华润如何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短期的成功相对容易,但基业长青就难了。”陈新华给出的答案是,又好又快地发展的关键是少犯错误,而少犯错误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了解别人是怎么犯错误的,我们怎样才能不重复犯错。

就是在这样不断反思、总结的过程中,华润对风险的察觉,和对风险的管理能力不断得到增强,华润也因此穿越了两次金融危机。

上世纪90年代,向实业化转型的华润,主要根据的是香港和内地的需求,以及与自己的进出口业务相配合,一度陷入业务繁杂,管理困难的局面。这让时任华润集团董事长朱友兰忧心忡忡:“我们除了火葬场没有,派出所没有,税务局没有,你说我们什么没有?”

1995年下半年,华润调查发现,华丝因替人代开信用证,无秩借款,导致欠款3亿多港元,平均每个月需要支付银行利息117万港元,资不抵债,面临*。

朱友兰当机立断,提出华润要整体进行清理整顿。包括清理撤销“三高一低”的分销公司,清理退出非主营业务,统一财务,撤销二三级公司,同类业务合并。这也使得在不久之后,索罗斯的金融“大棒”横扫整个东南亚时,华润得以平稳度过危机。

2006-2007年间,世界金融危机来临前夕,华润抓住有利时机,出售非核心业务近300亿港元,2008年继续出售非核心业务23亿港元。与此同时,华润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渠道,成功地赶在金融海啸前,完成了150亿港元的融资,并将燃气业务上市。此外,华润集团总部及各级企业在打造资金集中管理平台、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压缩企业库存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通过上述举措,华润为度过经济低潮准备了较为充裕的资金,业务保持了平稳发展,资产安全也得到了保证。

2014年的“宋林事件”,是华润历史上首次因人事震动而遭遇危机。不过,得益于傅育宁上任以来采取的有力措施,和以往华润在稳健经营和风险防范方面的积淀,华润再次平稳度过了这次危机。

2014年7月,傅育宁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华润正在慢慢消化宋林事件的影响,公司并未出现大的变动;华润集团业务发展并未受损,业绩保持稳定增长。数据显示,尽管“宋林事件”给华润带来了负面影响,但2014年以来,华润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依然保持了同比增长的态势。

华润员工有编制吗,华润会随便辞退员工吗(9)

华润银行

战略举措顺应时势

“宋林事件”发生的2014年,正值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铺开之年,中国经济转型推向深入。傅育宁认识到,对于华润这样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企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华润也由此再次走到了战略调整的关口。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需要华润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内涵式增长。不过,作为多元化企业的华润,每一个业务单元的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都有所不同,难以完全划一。

2014年11月6日,在华润大学“华润之道”六期毕业典礼上,傅育宁首次阐述了“做实、做强、做大、做好、做长”的发展理念(简称5M理念)。对各业务单元在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效率和效益方面发挥了有针对性的指导作用,适应了经济新常态下多元化企业的转型和发展。

到了2016年,华润开始执行“十三五”规划时,转型的目标和方法进一步明确,提出了“跑赢大市、转型升级”的整体战略目标,以实业发展和资本运营为“双擎”,以互联网和国际化为“两翼”的“双擎两翼”的发展战略模式,以及“立足香港,依靠内地,面向世界”的区域选择。

2016年2月,傅育宁在华润集团经理人工作会议暨“十三五”战略规划研讨会上,系统阐述了自己对华润过去发展方式的反思,和未来发展方式的思考。

傅育宁表示,华润过去的发展,将重心放在了“做大”上面,在“做实”“做强”“做好”上面着力不够,存在着大而不强、大而不实的问题。未来要实现成功转型,必须要补齐短板,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发展模式、增长方式、业务结构、区域布局、管控手段、思路方法,都需要满足转型的需要,积极主动地调整、变革。

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华润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为质量与效益的增长,并在接下来5年经济形势复杂的情况下,保持了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

与时俱进制定战略,使企业顺应时代发展,是很多企业都在做的事情。华润的优势在于,华润提出的一系列战略举措,大都把握住了时势,并对华润后来的发展产生了关键作用。

对此傅育宁指出,香港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总部在香港的华润,得市场机制风气之先。“香港领先于内地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成熟度,对于华润拓展业务,制定发展策略,影响很深。华润的管理团队所确定的策略,运行过程中的眼界、境界都高于内地。”

上世纪80年代初,失去贸易总代地位的华润开始自主思考战略发展问题。从“无限公司”到“有限公司”,是华润的一次重要战略选择。

华润自1938年在香港创立以来,一直是以私人名义注册的“无限公司”。随着华润各项业务的迅速发展,和下属机构的不断增多,“无限公司”的性质已经无法适应公司的运行,比如无限公司*,债务需负无限责任,无限公司*可以转移财产,一般客户不敢轻易与之发生大的业务往来,无限公司合伙人都是个人,轮换频繁,签署合同等重要文件*很难齐全,等等。

改革开放以后,华润就一直在讨论有限公司的问题,并形成了体制改革方案,上报外贸部。

1982年1月,外贸部同意华润公司改为有限公司,成立董事会。在香港办理注册的同时,华润公司又就集团公司成立后的经营模式进行了讨论,完成了《关于华润(集团)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强业务经营的请示报告》。

在这份请示报告中,华润以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为前提,提出了许多新的设想,包括开展自营贸易、投资经营设施、兴办货源基地、建立自属干部队伍、开展薪酬激励,等等。

当时,内地的国有企业改革刚刚拉开帷幕,正在尝试放权让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华润则领先一步,进入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市场化运营阶段,通过改革,华润积累了资金,积蓄了实力。

利用香港资本市场筹集资金,通过孵化注资,支持实业发展,是华润集团成立后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并对华润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986年,香港证券交易额从1969年的25.46亿港元攀升至1231.28亿港元。1986年4月2日,香港证券市场结束了“四会时代”,合并后的香港联合交易所成为香港唯一的证券交易所,采用电脑辅助交易系统进行买卖,提高了交易透明度,降低了监管难度,从而进一步推动了香港金融体系的发展。1986年9月22日,联交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的正式成员,至此,“纽伦港”雏形初现。

就在这一年,华润开始买入一家早在1973年就在香港上市、主营纺织品贸易和物业租赁的小企业——永达利股份。1988年,华润召开董事会,提出创造条件从参股的上市公司拿出一个公司上市集资的设想。1989年5月,华润将永达利移交企业发展部,并安排企业发展部负责人宁高宁加入永达利董事局,负责该公司的发展和管理。1992年9月,华润增资至51%,将永达利股份更名为“华润创业”,成为华润系第一家上市公司。

华润员工有编制吗,华润会随便辞退员工吗(10)

随后,在宁高宁带领下,华润创业开展了一系列配股、扩股、发行可转换债券、银行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收购华润名下的优质资产,先后将物业、仓储、货柜码头、油库等资产注入华润创业

1992年,*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讲话。同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如何将香港发达的资本市场,与具有增长潜力的内地市场相结合,是许多企业开始思考的问题。华润创业承载了通过资本工具转型实业,迅速做大做强国资的使命,先后孵化并最终独立运营了华润置地、华润水泥、华润燃气等集团子公司。1997年,华润创业被列入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一度被称为“小华润”。

此后华润在内地的快速扩张中,与香港资本市场的连接,以及华润在资本运作方面积累的经验,都为华润的并购整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自1992年起,华润累计从香港资本市场募集资金870亿港元,向上市公司注资项目累计28次,金额达1020亿港元。

区域战略的调整,也反映了华润的战略眼光,和面对市场变化时的快速反应能力。

第一次区域战略调整发生在新世纪之初。上世纪80年代,华润集团提出的战略是“立足香港,背靠内地,面向世界”。2001年,华润总资产达到了581亿元,80%多的业务在香港。但由于香港市场空间有限,华润开始面临业务增长缓慢,股价低迷的局面。而在当时,世界500强中已有300多家企业进军内地。香港则将在4年后失去它“全球最繁忙集装箱港口”的地位,被新加坡和快速崛起的上海甩在身后。

2001年,随着中国加入WTO,一个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到来了,也为香港和华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纵深。华润敏锐地嗅到了内地广阔市场蕴藏的无限商机,在时任华润集团董事长陈新华等领导的带领下,华润将“立足香港,背靠内地,面向世界”的布局调整为“立足香港,面向内地,走向世界”。从“背靠内地”到“面向内地”,华润迅速转身,开启了大规模投资内地市场的时代。新世纪以来,华润投资数千亿元,围绕零售、电力、燃气、金融、水泥、医药等业务,通过并购*、产业培育、改造国企、创新业态、打造差异化生意模式,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行业领导地位的主营业务。

第二次区域战略调整,发生在2016年。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华润曾经在美洲、欧洲、中东、澳洲、非洲等海外地区,从事进出口、资源开采、电子制造、地产发展等业务。但由于当时国家综合实力有限,以及华润缺乏产业基础,自身能力不够,这些海外业务并不成功,最终不得已全部退出。

2016年,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在“十三五”规划指引下,华润开启了走向海外的新征程。这一次,华润收获满满。2016年,华润制定了以食品、能源、地产、健康等行业为突破口的海外项目拓展计划,此后,成功竞标澳大利亚最大的私营放疗服务商约60%的股权,为集团布局大健康产业,引入行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创造了良好基础。

华润再次国际化的成绩单还包括,2017年获取了英国Dudgeon离岸风电场资产,完成了与全球最大的橄榄油出口公司Sovena的合资,完成了太平洋咖啡对阿露玛咖啡公司的股权收购,等等。

“国际化是华润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速‘好产品、好渠道’策略的实施,让中国好产品走向世界,让世界好产品走进中国。充分借助香港作为中国内地与世界之间‘超级联系人’的地位,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作出华润应有的贡献。”傅育宁说。

管理体系在稳定中升级

上世纪80年代,华润由贸易向实业化转型时,进出口商品的多元化,决定了华润在实业起步时的多元化。到90年代末期,华润的实业化转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出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投资地域盲目分散,行业选择较为随意,对业务组合缺乏定期检讨和动态调整,许多投资项目出现亏损,等等。

2001年以后,华润通过连续9次高层培训,明确了有限多元,专注于民生领域的方向,和“集团多元化、利润中心专业化”的管控模式。

傅育宁对华润的这套管控模式十分欣赏。担任招商局领导时,他还曾带队与华润就此进行过交流。

傅育宁介绍说,在这一管控模式下,华润选择有专业能力的人员组成团队,并选定领域内的优秀企业对标。一旦选定了方向,有了专业团队之后,具体发展目标的选择,比如收购谁,怎么收购,什么时候收购,全部交给专业团队。集团只批他们的三年战略规划,和每一年的商业计划。

探索过程中,华润还结合自身特点,提出了适应集团多元化发展的管理体系,如聚焦战略运行和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的“6S管理体系”,以资本结构、现金创造、现金管理、资金筹集及资产配置为核心的价值型财务管理体系(简称5C体系)。

华润员工有编制吗,华润会随便辞退员工吗(11)

5C体系

傅育宁介绍说,在6S管理体系下,战略是企业产业选择、资源配置和培养核心能力的指针和导向。企业经营发展得好与不好,则主要看其是否按照已经确定的战略方向和里程碑成长,并通过与同行企业和竞争对手对标来评价。5C管理体系则要求企业投入的资源,如资本金,和动用集团资源的贷款等,必须高于社会资金成本,从而引导企业实现价值创造。

“因为这是一个年复一年的动态评价过程,行业和竞争对手也在发展,所以会给被评价的企业植入持续的危机感,推动企业不断进步。”傅育宁说。

值得注意的是,十几年来,虽然华润历经了数任负责人的更迭,但华润的这套管控模式和管理体系,却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只是在发展中不断地完善。这既说明了这套管控模式和管理体系的价值,也体现了华润对市场规律的尊重。

6S管理体系是时任华润集团总经理宁高宁在1999年提出的,2003年,华润又引入了与战略管理密切结合的管理工具——平衡记分卡(BSC)来补充6S体系战略系统的不足。2008年爆发金融海啸,2009年爆发主权债务危机,2009年底,在价值创造型总部定位的基础上,华润又确定了财务的5C管理体系。

傅育宁上任后,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既有的管控模式和管理体系做了进一步完善,比如,在业绩考核方面实行“双对标”,即选择行业内的优秀公司,比业绩,也比薪酬,使得对标工作更加规范。同时,华润的薪酬定位比业绩对标定位低5至20个分位,即“国企折扣”,以体现国企的身份及国家对企业的支持。在十三五战略中,华润并未设置量化指标,只是提出了跑赢大市、超越标杆企业、实现均好的目标,体现了从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的导向。

再如,傅育宁提出了5M发展理念,对各业务单元在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效率和效益方面发挥了有针对性的指导作用,适应了经济新常态下多元化企业的转型发展。

华润的管控模式和管理体系,对于华润的长期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企业得以因需而变,因势而变。

华润置地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唐勇对此感受颇深。通过三年商业计划和每年的商业合同,华润置地与华润集团在战略和业务的方向上达成一致。而在业务的执行端,华润集团则充分授权。“集团管的主要是负债比例,重大投资,高管人员的任命,和管理团队的激励方案,剩下的全部都授权了。”唐勇说。

这使得华润置地拥有了较高的决策效率,以应对竞争激烈的房地产市场。“比如买地,我们今天开会决定,明天就举牌了。我们一年开会大概要决定一千多个项目。”唐勇说。

华润员工有编制吗,华润会随便辞退员工吗(12)

栏目热文

央企正式工一年收入(央企正科级干部年薪)

央企正式工一年收入(央企正科级干部年薪)

为什么国有企业单位的工资那么高,和网上说的却不一样呢?国有企业单位,其实也分为不同的类别。最好的国有企业单位是属于那种垄...

2022-11-07 21:43:18查看全文 >>

央企合同工与正式工的区别(央企合同工算体制内吗)

央企合同工与正式工的区别(央企合同工算体制内吗)

var vote_init_scrip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vote_init_no...

2022-11-07 21:39:39查看全文 >>

央企待遇福利有哪些(央企一般有哪些福利)

央企待遇福利有哪些(央企一般有哪些福利)

不举步,越不过栅栏;不迈腿,登不上高山。在学习过程中同样如此,学生不努力学习,将无法翻越中考和高考这两座大山,即便考上大...

2022-11-07 22:16:00查看全文 >>

央企员工十三个级别分别划分(国企职称待遇一览表)

央企员工十三个级别分别划分(国企职称待遇一览表)

原来,医院、学校,国企、央企都是有行政级别的,最高就是部级单位。近几年才把企事业单位去行政化,也只是个形式。原有的什么级...

2022-11-07 22:17:47查看全文 >>

央企正式职工属于什么编制(央企员工都是什么编制)

央企正式职工属于什么编制(央企员工都是什么编制)

我职业生涯最后一站,彻底沉在一家央企最基层的项目部。常有人问:国企有编制吗?我的观察是:有,但此编制非彼编制。我们通常所...

2022-11-07 21:54:39查看全文 >>

央企正式工(央企正式工编制的好处)

央企正式工(央企正式工编制的好处)

2014~2022年,从负债30多W到现在的200多W,到去年大部分逾期,这其中的苦楚只有自己才能体会,每天都能接到崔收...

2022-11-07 22:07:34查看全文 >>

央企外派有前途吗(央企外包员工有前途吗)

央企外派有前途吗(央企外包员工有前途吗)

在央企上班已经快两年,项目上的进度也不算太快,比做房地产节奏要慢的多,总体来说还是算比较舒服的,但项目上的内斗比较严重,...

2022-11-07 22:13:14查看全文 >>

校招进央企有什么好处(校招进央企签合同五年是正式工吗)

校招进央企有什么好处(校招进央企签合同五年是正式工吗)

文/“铁饭碗”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是极高的,在现在的就业环境下更是被放大了很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都朝着铁饭碗的路拼搏一...

2022-11-07 21:46:45查看全文 >>

央企和国企哪个工资待遇好(央企员工是什么编制)

央企和国企哪个工资待遇好(央企员工是什么编制)

我们要明白,央企其实是国企的一种,只不过由中央或国务院或委托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特大型骨干国有企业。央企和国企都有一定的比...

2022-11-07 22:00:48查看全文 >>

国家能源集团正式员工待遇(国家能源集团正式工是不是有编制)

国家能源集团正式员工待遇(国家能源集团正式工是不是有编制)

01 公司简介山东核电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9月(以下简称“山东核电”),隶属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

2022-11-07 21:52:00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