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兰币种类繁多大概有120多种


马兰币产生于四川早期军阀混战时期。民国七年云南总督唐继尧继蔡锷之后反袁护法,率护国军进驻重庆,并主持召开联军会议,并就任联军总司令。
唐嗜好将自己头像铸造于钱币或徽章上,在云南时就这样做过,于是由重庆铜元局铸造了一种正面五瓣大梅花,花中为唐肖像,背面马形的纪念币。币的材质有:银、黄铜、红铜、白铜。这就是早期马兰币。
1926年,军阀邓锡候把持成都造币厂,为筹巨额军费,大量铸造比双旗200文减重一半的小200文铜币,甚至回收市面流通的大面值铜币改铸,造成百姓和商贩找零用的钱荒。于是统治军阀又铸造了无面值的马兰币代替小面值铜币的流通。
马兰币由早期的纪念币性质发展为正式流通的性质。马兰币又分为大型20文直径32毫米,中型10文直径28毫米,小型5文直径22毫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