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气生根的兰科菌根根被细胞电镜扫描(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气生根从生出到老化的过程中,外观也是不断变化的。以小叶榕为例,在下雨或潮湿天气会长出气生根,其尖端开始0-4cm处、呈白色或淡黄色的为新生部分,俗称嫩根;太阳照射、空气干燥和自身老化会使得气生根慢慢地成熟,外观变为黄色,此时称为成熟态;之后继续老化,当气生根表面变成褐色的、类似树皮的木质层便称为老化态,后两种形态都叫老根。老根部分根被较厚,外表粗糙,表面有微孔。又如下图中的锦屏藤,嫩根部分为红色,老根部分为绿色。
锦屏藤的老根与新根(图片来源:张莉俊拍摄)
气生根“空中喝水”的奥秘
科学家通过实验得出,不同状态的气生根,吸水方式也有所不同。
气生根的老根有两种方式吸收水分:一种是通过吸附作用使湿空气中的水蒸气转变成液态水,输送至根内,叫根被的吸附。另一种是通过微孔直接吸收凝结在空气灰粒上的水分,或储存并吸收下雨天时落在根表面的水分,将其输送至根内,叫做根被的吸收。
气生根的嫩根也有两种吸水方式:当气生根在流动的饱和空气中生长了一天后,表面会有密集的白色绒毛长出,绒毛起到凝结核的作用,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其表面凝结,进而被输送到根内。这与地生根吸水原理相同,主要通过根毛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另一种情况是,当气生根在接近饱和的空气中生长,表面没有白色绒毛长出时,气生根表面凝结水分主要通过浸润相变实现。浸润相变通常指液体在固体表面上发生的,从部分浸润状态到完全浸润状态的转化。发生浸润相变时,气生根周围空气接近饱和,且在气生根表面可以形成气-水分界面,且气生根表面温度略低于周围环境温度。因此,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气生根表面,进而被输送至植物体内,称为根被的凝结机理。
气生根的生长,受到这三大因素的影响
1、环境影响
气生根的出现与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当环境温度高,植物的蒸腾作用大,仅仅依靠地生根不足以维持植物自身利用,植物就可以利用地上部分的茎叶或气生根吸收水分。例如榕树为了适应南方雨量多、高温高湿的环境,树干上长出许多条像绳子一样的气生根,起到辅助呼吸的作用。由于该类植物喜好温暖湿润的环境,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热带雨林地区的种类最多。在我国,多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
榕树的气生根(图片来源:张莉俊拍摄)
或者当地下根系营养不足或者呼吸状态不理想时,植物也需要借助气生根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例如火龙果在扦插种植期间,会有枝条冒出气生根,临时起到呼吸空气和吸收水分的作用。
火龙果的气生根(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2、激素影响
植物激素在气生根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复杂而重要的角色,既可以通过影响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直接调控气生根的发育,又可以通过与其它分子互作来间接调控气生根的发育。研究发现,提高外源或者内源的生长素浓度均能够使植物生长出更多的气生根。例如,乙烯利会促进气生根的发生速度,而且乙烯利浓度增加,气生根的层数、条数和总重也会随之增加,但根却逐渐变细。
3、基因因素
除了外界因素之外,气生根的形成也受基因控制。科学家通过对玉米气生根发育过程的研究,发现生长素相关基因占据重要的比例。例如最先发现的突变体rt1是影响气生根发育的关键基因,具有这种突变体的植株地下根数量基本没有变化,而气生根全部缺失。此外组织学研究发现 RTCS 基因的突变也会影响到气生根的发育过程,从而使得突变体中只保留主根和侧根,而 RTCS 的同源基因 RTCL(RTCS-LIKE)也是生长素响应基因。
五花八门、功能各异的气生根,你见过哪些?
根据气生根的形态和作用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支持根
一些属于浅根系而植株又较高大的草本植物,如玉米、高粱等,在拔节后抽穗前,近地面的几个节上可环生几层气生的不定根,做向地性生长。入土后在土内产生侧根,有支持植株的特殊作用,称之为支持根,当支持根发育不良时,植株遇到大风易倒伏。此外,支持根也兼有吸收、输导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