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和中间的是星巴克杯子,右侧是Cuptime
其中体积和Cuptime接近的杯子售价为105元,体积更大的一款杯盖可以拧紧,售价为220元,而Cuptime的售价是399元。相比提醒喝水功能,我们更想要的是一个能够喝水的载体,哪怕它只有10元钱,而不是花399元买一款只能够闪烁蓝色灯光的杯子。
售价分别为105元、220元、399元
并且一杯超大杯美式售价是28元,399元足够让我光顾星巴克14次;399元还能让我购买10个超大杯星冰乐(40元/杯)、或11杯超大杯焦糖玛奇朵(37元/杯)、或12杯超大杯卡布奇诺(33元/杯)……而我何必花399元买一款连手机配对都困难的所谓“智能水杯”呢?
相比花399元买一个并不智能的杯子,我更愿意把它花在喝咖啡上
防水性差
Cuptime在使用手册上明确注明:“1.不要使用开水反复冲泡Cuptime,否则可能造成产品结构的损坏;2.不要将Cuptime浸泡在水中,同时不要冲洗杯底,否则可能造成产品进水。”
Cuptime杯底不具防水性,清洗时如果让它进了水,它就残废了
首先,这显然是在教育用户如何使用它,并且是一种命令式的语气,“不要……不要……”,令人很反感;
其次,针对第一条,我想反驳一句,难道你每天不喝开水吗?如果一个杯子不能承受开水冲泡,这还是一个杯子吗?这显然是个逻辑性问题;
再次,按照我们日常刷杯子的经历,我们都会为了让杯子保证洁净去冲洗杯子,而Cuptime不能冲洗杯底,也不能浸泡水中,那么你为什么不做成防水的设计呢?而是让消费者被动接受并妥协你不防水的缺陷呢?这显然是绑架消费者的强盗思维。
假如你进入京东页面搜索“智能水杯”,你会看到数款智能水杯,并且Cuptime是其中售价最高的之一。我们这里不妨看一下其它几种智能水杯的售价和功能吧,或许比较之下,您心中会有一个更加明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