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对比图,侵删)
事实上,影视作品戴上优秀光环,原著却惨背抄袭骂名的案例非常常见。其中典型的案例当属电视剧《锦绣未央》,其原著被发现与《身历六帝宠不衰》多处相似,经法院审判后定性侵害著作权。
与《锦绣未央》等作品不同的是,目前针对《少年的你》原著及电影的诸多言论均来自网友观点,侵害著作权一说目前尚无定论。
10月27日,导演曾国祥接受媒体采访,首次回应关于网上对于剧本的争议。针对网友指出的《少年的你》人物关系与日本著名作家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十分类似,曾国祥表示自己只看了一遍《少年的你》原著,并没有看过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其回答可以说是“巧妙”地避开了拼接抄袭等质疑。
02 "裁缝不分行业",音乐人、学者等均有参与者说起拼接式创作,想必大家脑海里蹦出的角色很多。2018年,大张伟担任综艺《即刻电音》的主理人,并炮轰选手王绎龙抄袭:"你那个音乐我听起来就感觉截了别人一段。",这一怼,让网友们"怒"了——纷纷表示"抄袭者批评别人抄袭,你不知道那叫'曲库式'创作吗?"
(歌手大张伟)
于是,网友们开始挖掘大张伟的"黑历史"——
2016年,大张伟登上春晚舞台,其演唱《倍儿爽》一度成为广场舞神曲,火遍大江南北。但很不幸的是,这首歌也被网友扒出涉嫌抄袭《江南style》。此事爆出后,大张伟也承认并道歉,并"自黑"自己是"音乐裁缝"。
而他的这一说法也遭到了池子的质问——"自称音乐裁缝,您自个儿买布了吗?"。
事实上,除了"音乐裁缝"外,学术领域的拼接整合亦是常见现象,"天下文章一大抄"的俗语自学生时期就已被熟知。
数日前,太原师范学院副教授郝建杰公开发博,举报山东潍坊学院省级学科专家、副教授杨洁在其著作《地域文化视角下的<诗经>思想研究》(九州出版社,2018年8月版)中抄袭郝建杰2011博士年论文《<诗经•国风>地域性考论——以<豳风><秦风>为中心》,抄袭占比百分之26.55%。
10月12日,潍坊学院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学校已针对此事成立专门工作组,调查核实。14日,涉案著作责任编辑称该书系文化公司误传错误版本给印刷厂导致。一周后,潍坊学院官方微博通报了杨洁确有学术不端的情况。
此前的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更是闹得沸沸扬扬。
诸多案例不仅打破了公众人物的人设,还引起了著作权法上的部分争议。就此次的《少年的你》原著被质疑抄袭一事,有网友称小题大做,"玩得过火",但此事引发讨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在普法的层面上而言,更多公众因此事而意识到著作权保护的重要性。
03 原著被批"小说裁缝"式创作,电影涉嫌侵权吗?吃瓜归吃瓜,值得探讨的问题是,若原著系拼接多部作品形成新的作品,其是否享有法律意义上的著作权?电影制片方购买有抄袭嫌疑的原著版权是否也涉嫌侵权?
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鹏友律师指出,抄袭是指将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窃为己有。抄袭的突出特点就是抄袭者没有投入智力创作,企图依靠修改语句顺序,更换用语词汇等改头换面方式完成作品创作。
如何判断"小说裁缝"式的创作是构成抄袭?还需考虑被裁剪的内容和行为状况。如该部分内容是早已处于公共领域的公知素材、惯常表达和相同或者近似的思想内容等,那么不应当认定构成抄袭;如裁剪所使用的是具有独创性的情节、桥段等内容,那么构成抄袭的可能性比较大。
此外,针对此次事件,亦有粉丝称,原著或电影可能引用了其他作品的部分内容,但引用与抄袭的区别是:前者会告诉读者"引用来自哪里,原作是谁?"以此避免读者误解,用以区分自己创作与他人智力创作成果。
当然,引用行为不当也有可能构成抄袭。
而一部作品能否获得版权法的保护,主要判断其是否具备版权法所要求的独创性。作品素材或者部分内容来源的非法对于独创性判断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不能完全否认新作品获得版权法保护的可能性。此次事件的小说原著即使被法院认定构成侵权,也不否认其可以获得版权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