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千禧之年,尼康向193nm光刻机发起冲击,想要彻底垄断光刻机行业。
然而研发了两年,砸了几十亿,却仍然没有攻克光源技术,这让尼康大为恼火。就在此时,一场学术研讨会改变了整个行业。
学术会上,一名来自台积电的工程师说:“可以利用水的折射改变光源,从而获得波长更窄的光线,为什么一定要在空气里传播?”
这人就是林本坚。
林本坚,1942年出生于越南,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电机博士,在2000年时就职于台积电,只是一名工程师。
但之后,林本坚发明了浸润式微影技术,为台积电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了台积电研发副总,在2008年当选了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2014年还成为了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这简直是醍醐灌顶啊!一个简单方法就能解决尼康遇到的难题。
然而,当时的尼康似乎着了魔,根本听不进去,而且不愿意相信自己花了两年时间,耗资几十亿没有解决的问题,居然被一个毫不起眼的工程师,几句话解决了。
为了说服尼康,林本坚又发表了论文,阐述了理论,并且说这种方法可以得到157nm的光线,比193nm更具优势。
然而,此时的尼康不仅不听取建议,还扬言要封*林本坚。
此时的台积电看不下去了,作出了一个决定——与ASML合作,逆袭尼康。
而ASML也早有此意,于是两家公司一拍即合。
经过一年的努力,全球首台浸润式光刻机诞生了,并于2003年发布。
这台光刻机在精度上超过了尼康,第二年,更为先进的157nm光刻机研发成功,ASML和台积电的合作成功逆袭了尼康。
依靠浸润式光刻机,台积电将工艺制程直接推向了32nm,摩尔定律也延续了三代。
ASML也一战成名,成为了全球领先的光刻机制造商。
EUV光刻机早在上世纪80年代,EUV光源就开始研发了,当时的研究人员追求4nm—40nm的多个波长。
除了EUV外,电子束光刻机、离子束光刻也同时在研发。
但ASML最终选择了13.5nm的EUV光源,它认为这种技术最适合,也是最有希望成功的,同时未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也能负担的起。
事实证明,ASML选择正确。
1990年,EUV 光学教授 Fred Bijkerk 在荷兰投影了第一张 EUV 图像。几年后,EUV 光刻的工业化在欧洲启动了。
1998年,ASML、德国蔡司、牛津仪器等公司成立了EUV研发联盟,共同研发EUV技术。
此外,ASML又与飞利浦、德国计量研究院、美国EUV LLC、弗劳恩霍夫仪器公司等联手,确保EUV相关配件的供应。
2001年,ASML打造出了EUV原型系统,这使得EUV光刻机成为了可能。
2006年,第一套EUV系统研发成功,它用事实证明了EUV技术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可行性,EUV光刻机制造也提上了日程。
2009年,ASML在公司总部建设了10000平方米的洁净室,用于EUV光刻机的研发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