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姜子牙指挥作战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大明》:“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逸周书·克殷解》里也有类似的记载:周武王派尚父与伯夫“致师”,姜子牙取得大胜,被《诗经》传颂。
这更让人感到奇怪,《史记》《封神演义》皆明确记述,姜子牙得到周文王赏识的时候已经垂垂老矣。
封建时期的卫生医疗条件不如现代,那时候只要能活过40岁,就算是高寿。 少说已经70多岁的姜子牙,居然还能亲自上战场,指挥大军团作战。难道他的身子骨要比壮小伙还硬朗?或者说姜子牙真的是元始天尊高徒,有神功护体?
其实,《诗经》记载的姜子牙是个中年壮士的形象,但不知为何,司马迁却说姜子牙是个老者。
可以佐证的是,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嫁给了周武王,他的的儿子吕伋又辅佐过周成王、周康王。
倘若姜子牙比周文王年龄还大,他的儿子和女儿至少要比周武王大上一辈,更别提辅佐孙子辈的周康王。而为何姜子牙能辅佐周国,击败商纣,与他的个人经历有脱不开的联系。
前文简单提到过姜子牙与周文王相遇的三段经历,抛开渭水垂钓这个颇为传奇的故事,剩下两段经历至少能说明姜子牙早就名声在外,是个怀才不遇的隐士。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中说姜子牙提出过不少奇谋妙计,被后人奉为兵权谋家的祖师,市面上也出现了不少署名姜子牙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还收录了《太公》二百三十七篇。
《孙子兵法·用间》记载:“周之兴也,吕牙在殷”。
《太平御览》引《六韬》:说武王伐纣前,丁侯不归附武王,吕尚就将丁侯的样貌画了出来,并且朝着画像放了三箭,于是丁侯就病倒了。最终,丁侯只能归顺武王,这就是《封神演义》里“钉头七箭书”的原型。
至于《博物志》《搜神记》《武王伐纣平话》等神异小说,更是把姜子牙比喻成大罗神仙。
如何从这些繁杂的记载中,找到姜子牙本领高强的确凿证据呢?
《六韬》可以证明姜子牙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按照商末周初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我们有理由可以相信姜子牙乃贵族出身,只是到了周文王时期家道中落,沦为贩夫走卒,不值一提。
个人揣测,要么姜子牙是落魄贵族后代,要么是平民学子遇到好老师。比较傅说、伊尹等,他出身贵族的可能性更大。
更靠谱的可能性是,姜子牙是投靠在周族下面的一个小部族的首领,祖先来自东边,属于一个大的部族下面一个小部族的首领。
《逸周书·世俘解》与清华简《封许之命》,分别记载了吕他、吕丁。从地位、名气来看,吕他与吕丁均不能与吕尚相比。
有专家学者推测,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就是吕国国君,是周国的得力盟友。
当然,这些都是未经证实的孤证。有此一说,大家知道有这么回事就行了。
结语虽然史书没有明说姜子牙的出身背景,但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可以推测姜子牙是贵族出身。 如同“西汉三杰”之一的韩信,早年的姜子牙吃过不少苦,虽胸怀大志,却屡屡碰壁。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周文王像是伯乐,发掘出姜子牙这匹千里马,并对其委以重任。引用指环王的一句话:“历史变成了传说,传说变成了神话。太久远了,真相已完全不可考。”
姜子牙与周公姬旦一起设计了分封制和与其相结合的宗法制、制礼作乐;定下了吉、凶、嘉和宾、军五礼体系。与个人膂力相比,这才是他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