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文元年到建文四年(明成祖继位后废建文年号,改为洪武三十二年到三十五年),镇守北平的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成功的夺得了大明的统治权。朱棣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和尚,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他算是朱棣起兵前后最依仗的谋臣,没有之一,本文就聊聊这位大和尚在"靖难之役"中的作用。
《大明风华》姚广孝(李昊翰饰演)
姚广孝是怎么跟朱棣勾搭上的呢?根据《明史》的记载,是高僧宗泐和朱元璋联手送给朱棣的,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发妻马皇后去世,回京奔丧的藩王儿子们请求挑选高僧随同回封地,以便为马皇后祈福,宗泐受命挑选僧人:"高皇后崩,太祖选高僧侍诸王,为诵经荐福。宗泐时为左善世,举道衍",然后朱元璋认可:"太祖亲选衍住持北平之庆寿寺"。
这一对搭档算是认识了,但在洪武十五年的这个时候,他们估计还没有干大事的心,不仅仅是皇太子朱标还健在,此时的朱棣暂时也只是个无权无势的藩王,当时,朱棣的岳父徐达都还活着(洪武十八年病故),北方的军事也轮不到他插手,一直到洪武二十三年左右,朱棣才慢慢获得朱元璋逐渐授予的"统兵大将、地方军队乃至地方官员皆受其节制"的权力。
《郑和下西洋》朱棣(唐国强饰演)
洪武二十三年时,朱棣因亲率颍国公傅友德等出塞征战,在对蒙古的战斗中获得胜利,而和他一样担负重任的兄长秦王和晋王却没有他那么拉风,因此朱棣不但获得了北平周边的军事、民事指挥权,还获得了收编蒙古降军的许可,实力强了,野心也就跟着来了,其时,太子朱标尚在,朱棣是否是这个时候开始有夺位野心的也无从考证,佐证倒是有两条。
一个是《明史》中记载的姚广孝推荐的算命先生袁珙入燕王府忽悠朱棣:"龙行虎步,日角插天,太平天子也。年四十,须过脐,即登大宝矣",当时朱棣30岁,他是在42岁时登基,还算是比较准。另一个是《朝鲜世宗实录》中记载的朝鲜使臣赵浚,他从国内去南京朝贺,路过北平时在和朱棣的交流中发现其:"有大志,其殆不在外藩乎!"。
《郑和下西洋》朱棣和姚广孝(杜雨露饰演)
如果史*载无误,那么至少从那个时候起,姚广孝已经通过算命先生袁珙开始怂恿朱棣争位了,这也是和当时朱棣的实力在朱元璋的默许下"冠绝诸王"相辅相成,没实力,也造不成反。不过,朱棣和姚广孝即使有这个心思,也需要看运气,好在,也没等多久,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故,洪武二十六年,蓝玉被*,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
不到十年时间,朱标、蓝玉、朱元璋这几个有能力压住朱棣的人物先后去世和被*,比朱棣年长的秦王和晋王也都去世,算是让朱棣和姚广孝松了一口气,紧接着,借口也来了,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在文官集团的建议下强势削藩,连续囚禁和逼死藩王多人,并剥夺藩王中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所拥有的一切军事、民事指挥权,只给他留下王府护卫八百人,准备对朱棣动手。